APP下载

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下课堂教学的实施

2019-04-23李珊珊刘丽杰李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线下教学微课程线上教学

李珊珊 刘丽杰 李波

摘要:混合式教学过程是顺应时代要求,将线上现代信息化教学与线下传统课堂完美结合的新型课堂。线上的网上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体,线下的实体课堂是知识的深入和延伸。能够实现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文章重点阐述线下实体课堂的实施过程,内容包括线下课堂的重要性、内容设置及具体实施过程等,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而这些也是现代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微课程

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要求传统教育的变革,虽然教师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方式却不断改变,从国外慕课、私播课,到我们国家的视频公开课、精品课、共享课等,无不改变着传统课堂。如何将这些信息化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实现符合我国大学教学现状的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混合式教学方式符合我们国家大学教学现状,不是将整个国外的慕课等直接应用到我们的大学教学,也不是不接受信息化教学过程。混合式教学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将传统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相融合,根据学校定位及学生自身情况,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笔者参加过首届微课教学比赛,微课以短小精悍,易于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而被人们所接受。也尝试将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教学,通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和应用,不断完善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从不接受,不愿意到逐渐接受,愿意學习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利用齐齐哈尔大学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以微课程视频形式上传,每个微视频即为一个知识点,时间为5到10分钟,围绕这个知识点,设置课前导读、课后总结和反馈,线上有课程讨论区、答疑解惑区,课后习题及单元检测等,几个知识点构成小节、进而构成章节,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线下,即传统课堂,设置为课程讨论区,围绕一个知识点、一个前沿、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是对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巩固,对课程前沿的探讨,课程知识的延伸。这部分虽然是课堂上完成,但形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线上的基本实践过程。本文将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重点探讨线下课程中的课堂讨论部分。

一、线下课程讨论的重要性

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部分,相当于传统课堂,是知识的传授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复学习,如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答疑解惑区提问,也可通过知识讨论区对知识进行剖析。而线下的课堂,是对知识的有效补充,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上的讨论更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深度。再完善的线上课程也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线下的课堂是重要得和必要的。

二、线下课程讨论的内容设置

线下的课堂是线上课堂的深入和有效延伸,因此在线下课堂的内容设置时,主要以课上的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设置,在答疑解惑区及讨论区,针对学生提出较多问题的知识点设置问题,并结合当前学术前沿,有效扩展知识范围。线下课程讨论的内容设置主要是:(1)线上内容知识的加深;(2)线上内容的前沿介绍及文献阅读;(3)线上内容的实际应用;(4)综合几个知识点的内容理解。

比如在生物化学课程讲解染色体时,介绍由6个核小体旋转一圈构成30nm染色质螺线管,这是线上讲解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解析出4个核小体旋转一圈的30nm螺线管模型,并在2014年的《Science》上发表,在线下课堂中就可以以此为前沿内容扩展,通过对文献的阅读,讨论文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个结论是否会颠覆现有的6个核小体旋转一圈的30nm螺线管模型等,这样通过基础内容和前沿内容的结合,一方面加深对染色体结构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文献的阅读,了解科学家对问题的思考及论证过程,了解前沿内容,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线下课程讨论的实施

线下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置好内容后学生一般会以3~4个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小组内选举一人进行讲解,组内成员补充,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这是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过程,但有些人可能滥竽充数,面对这些问题,可采取捆绑式,既小组内成绩全部一样,在讲解前采用随机方式,选出代表小组讲解的同学,这样,每个人讲解的几率均等,每个人都必须参与讨论和结论的形成,促进主动思考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协调组织课堂,并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最后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包括知识点总结及学生发言情况总结,并做好记录,成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讨论课教师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话题设置时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其实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线上讲解DNA 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和线下课堂讨论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1)侦探破案时取得现场头发、血液等有什么用处;(2)亲子鉴定的依据;(3)应用热点话题,比如曹操的后人如何得知自己是曹操的后人的;(4)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用处;(5)通过计算算出大概2米长的DNA 是如何放置到只有0.06毫米的细胞核中的。这样学生对DNA的理解逐渐加深,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几轮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学生刚开始以讨论课为负担,后逐渐转变,愿意并主动发言,学习氛围逐渐浓厚。通过与非课改班相比较,课改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看法,提出问题与自己的见解,并通过查找论证问题,得出解决方案。

同样是课堂教学,但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传统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体,而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延伸和深入。混合式教学是线上课程的知识传授与线下课程的讨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微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的优点,线下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课程时,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混合式教学过程在不断摸索中,但最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91-96.

[2]王攀峰,张天宝.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31):49-53.

[3]熊素娟.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6,6:61-66.

[4]李珊珊,杨研,赵艳,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生物化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7:67-68.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线下教学微课程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