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19-04-23陈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陈潇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重新的定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更是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准确判断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做出更加具体的安排,同时也需要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变化,更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长期战略的重要依据,理应引起每个中华儿女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民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温饱问题——这一关系民生的首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将成为现实。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百姓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高品质生活:不单要求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在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就目前而言,影响我国发展水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满意度的提高,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适时作出了调整,这一举动显示出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创新的可贵品质。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论断,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更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决心与勇气。

在十九大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一直沿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主要矛盾。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灿烂夺目的“发展奇迹”。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这一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党中央在八大上明确表示,我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变化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自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这一时期,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关乎能否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加,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日趋完整,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主要矛盾,毛泽东认为,对于任何复杂的事物来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会始终伴随着许多矛盾。但是,在这些矛盾之中,有且只有一种主要矛盾,它可以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不管我们进行何种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它。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正是我们党准确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常常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矛盾和关系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从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现状出发,明确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特点,更好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一) 需求侧提出新要求

“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侧的重大变化。这一巨大转变,顺应了我国人民更加广泛、更加多元的生活需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六千多万的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着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普遍覆盖,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转向对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追求,这些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关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习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里所说的日益广泛的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而且包括如获得感、安全感、尊严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也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关键一招。

(二)供给侧作出新判断

从供给侧来看,“不平衡不充分”已经取代了“落后”。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显然,我国已经摆脱了“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但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这是对我国生产力现状更为准确的描述,也是制约百姓生活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不平衡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它的突出表现。“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则是胡鞍钢教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形象概括。北京、上海、广东等高发达地区的“第一世界”,与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低收入地区的“第四世界”之间,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某些方面,这种差距甚至达到了半个世纪。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约有一半的地区属于“第四世界”,情況不容乐观。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这一切都是我国发展不充分的表现。发展不平衡与发展不充分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表现在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根源和客观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二者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严重影响发展的效益与效力。要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从推进供给侧改革和释放创新第一动力两方面入手,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三)“变”与“不变”

这里的“变”,是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变”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全党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牢牢立足我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变”与“不变”两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主要矛盾、基本国情与国际地位,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许多阶段构成的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再加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要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我们不仅需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更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做保障。这一重大论断,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利于引起国际社会的正确关注,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和平、稳定、有利的国际环境。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在认识到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要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发生改变这一现实,不能盲目乐观,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努力化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是对过去五年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总结,又是过去五年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解决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供给和需求矛盾解决好了,社会主要矛盾自然就解决了。因此,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实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转变。习近平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我们在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百姓生活的满意度。

关于如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曾经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因此,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集中力量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更要加快“四个全面”的建设进程,有主次、有区别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结论

十九大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表明我们党不仅是为民族谋福利的政党,更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从全球大局的高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件要事。因此,党和国家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如建立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质的飞跃等。要从总体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尽量让每一个群众都能完全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真切体会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共同分享祖国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7.

[2]田雨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8.

[3]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

[4]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1.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六重经济含义
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