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X”格式探究

2019-04-23张凯倩

现代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

张凯倩

摘 要:“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关键词:“巨X”;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变项“X”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副词,关于程度副词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张谊生(2000a)列出的程度副词共有89个。我们发现,在日常口语对话中,也出现了“巨”作程度副词的用法。例如:

(1)我崇拜他,他巨有钱。

(2)最近巨烦,什么都不想做。

(3)又没交作业,老师一定对我巨有意见,期末总评铁定不合格了。

“巨”在上述例句中均被用作程度副词,划线部分分别表示“钱极度多”“烦躁的程度很高”“非常有意见”。

现代汉语中“巨”本来是个不成词语素,但上述例句中“巨”却可以作为独立程度副词的形式出现。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周娟(2006)曾对“暴”“狂”“巨”“超”“奇”等新流行的程度副词进行了多维阐释,探讨了其组合能力、形成基础与语用价值,却缺乏对语言本体的具体考察,也未指出此类副词所饰词的共性与个性。胡丽珍(2008)则对“巨”“狂”“奇”这三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程度副词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符合极性程度副词的发展规律,三词从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开始有程度副词的用法,它们是对古汉语用法的继承和发展。王迪(2015)较为详细地探究了“巨”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巨好玩”“巨漂亮”等具有活力的新用法。上述研究对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巨X”进行考察,分析其句法功能、句法特征与语义特征,具体考察“巨X”格式构成成分的变化,在这一格式中“X”是变量,主要是能够进入槽位并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素或词。

一、“巨X”的句法特征

(一)“巨”的句法性质

根据我们的语料考察,可以发现,“巨”可以作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程度副词使用,下面我们来分类论述两种用法的句法性质。

1.形容词

(4)二战后,美国杂志界发生了巨变,细分化成为一种趋势。(《卓越媒体的成功之道: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

(5)虽然我们从大陆出来的留学生没有巨额的财富,但是我们几乎垄断了欧美大学颁发给外国研究生的全部奖学金。(《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6)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杰出的代表,这段城墙全长3741米,像一条灰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群山峰峦间。(新华社,2002-02-10)

例(4)~(6)中的“巨”作形容词,分别修饰名词“变化”“数额”“龙”。

2.程度副词

(7)高二,一同学巨喜欢孙燕姿,把其名写于练习册上,竟忘了写自己的名。(佚名《恶作剧年代》)

(8)前几年自己没做过,有邻居做的就送来一碗,老公和我都巨爱。(《菜谱集锦》)

(9)小邢没有再说什么,而菲菲的脑子里就只有那巨有意思的电视连续剧。(邢娜《铁轨生活》)

例(7)~(9)中的“巨”作副词,表示程度,如例(7)中“巨”修饰心理动词“喜欢”,表示“喜欢的程度极深”。

(二)“X”的句法性质

在“巨X”这一结构中,“巨”的不同词性,会相应地影响“X”的性质,因此,对变项“X”的分析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形容词“巨”后的“X”,第二种是程度副词“巨”后的“X”。

1.形容詞“巨”后的“X”

形容词性的“巨”表示“大、很大”的含义,又由此引申为“高超、杰出”等意义。在这一结构中的“X”主要为单音节,一般具有名词性质,与“巨”结合紧密。有的已经形成固定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并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例如:

(10)她的哥哥也是“投机家”,半生跑着“发横财”和“负债潜逃”的走马灯,直到去年“做金子”大失败,侵吞了巨款吃官司,至今还关在西牢里。(茅盾《子夜》)

(11)他们的响声也许在当时没有任何效果,可是每到民族危亡的时机,那些巨响就又在民族的心中鸣颤。(老舍《四世同堂》)

(12)一个1米高的涛天巨浪,声如巨雷,扑到那几个逃难的人身上。(《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13)94号船坞的巨坑和莫斯艾斯利的大部分巨坑一样,施工草率,年久失修。(《星球大战》)

上面的例子可分别解释为“数目很大的钱”“很大的声音”“巨大的海浪”“面积很大的坑”,“巨款”“巨浪”等均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2.程度副词“巨”后的“X”

根据语料考察,可以发现程度副词“巨”后的“X”主要为双音节形式,也有单音节。进入“X”槽位的有形容词、心理动词、名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例如:

(14)那天你穿的那套紫色长裙,我觉得巨美!

(15)沉溺在爱河中的女人巨幸福。

(16)看着《墨西哥人》《玻璃之城》等浪漫爱情片(一定要爆帅的帅哥和巨靓的MM),吃得欢快愉悦,心满意足。(《菜谱集锦》)

例(14)~(16)中的“X”为形容词。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代表一个不定的量幅,是“无界”的(沈家煊,1995)。性质形容词的无界性,使得它在表现程度义上能够发挥最大的限度,与“巨”的极性程度义契合度最高,进入“X”槽位的一般为性质形容词。如例(14)表示美丽的程度极高,非常美丽。

(17)我真的巨讨厌和她说话,她总是搞不清楚状况。

(18)我巨喜欢飘在云端的感觉。

例(17)、例(18)中的“X”为心理动词。心理动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含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如例(17)表达了“我非常讨厌和她说话”的强烈心理。

(19)张老师上课特别认真,每个知识点都和我们讲的巨系统。

(20)小明今天的表现巨阳光。

例(19)与例(20)都是名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够被程度副词修饰,只有那些具有某种明显的性状特征的名词才具备这一资格(刘荣琴,2008)。如例(20)“阳光”不是指太阳发出的光,而是指积极开朗、充满活力的性格。

(21)我们班同学小李家巨有钱,每天花钱如流水一般。

(22)老妈做的饭真的巨好吃,每天中午放学回家我都能吃上两大碗。

例(21)中的“有钱”为动宾短语,用“巨”修饰,表示“拥有钱的程度之多”。例(22)中的“好吃”为偏正结构,用“巨”修饰,表示“好吃到了极致”。

需要指出的是,“程度副词巨+X”这一格式口语性强,使用人群有限,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青年人喜爱表达自我、追求新奇,经常使用此类的新鲜表达方式来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对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在我们所搜集的标明具体出处的92987条现代汉语语料用例中,程度副词的用法仅有38例,“程度副词巨+X”的词语尚未收录于各大词典,这与它的口语性强与普及度低都有关系。

二、“巨X”的语法功能

“巨X”格式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其中作为定语出现最多。

1.作主语

(23)我说这不久之前,企业界巨星周锦田,原本是交际场中的花蝴蝶,老是談笑风生,顾盼生辉。(梁凤仪《九重恩怨》)

(24)一场滔天巨浪,席卷过来,可以三时五刻变得一无所有。(梁凤仪《九重恩怨》)

(25)费利斯的巨宅在青坎角最尽头,是一间殖民地式府邸。(梁凤仪《九重恩怨》)

“巨星”“巨浪”“巨宅”均在句中作主语。值得注意的是,“巨X”可与名词构成同位短语,因此,也可以说是整个同位短语作主语。如例(23)“巨星”和“周锦田”共作一个成分,语法地位相同。这样的用例还有:

(26)香港地产业巨子傅德轩,亦即是锦昌大老板的独生女。(梁凤仪《风云变》)

(27)1931年,黄麻工业界巨子波那捐助经费,在贝佛里基爵士和其他伦敦经济学院人士的建议下,于丹迪(Dundee)成立了一所经济与商业学校。(《诺贝尔之路》)

(28)美国NBA退役巨星乔丹名列第三。(《人民日报》,1994-01-26)

2.作谓语

“巨X”也可以在句中作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要有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等。在个别情况下,名词性词语也能充当谓语,但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一般是用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等的口语短语。例如:

(29)张天他们宿舍巨干净,一点也不像男生宿舍。

(30)法国目前经济形势严峻,财政赤字巨大。(《人民日报》,1993-05-26)

(31)钱其琛指出,近年来,国际形势巨变,非洲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日报》,1993-05-26)

(32)中墨互利合作的基础是牢固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很好的。(《人民日报》,1993-05-26)

(32a)中墨互利合作的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很好。

“巨干净”“巨大”“巨变”在句中都是作谓语成分,其中“巨干净”“巨大”为形容词;“巨变”为名词,表示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例(32)用“是”来达到强调的目的,表示充分肯定,“巨大”作潜力的谓语;如果去掉“是……的”,就没有了强调的意义,语气变为平淡。

3.作定语

(33)1998年,中国政府继续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出巨大的努力。(《中国政府白皮书》)

(34)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心灵鸡汤》)

(35)我把收音机音量开满,还将巨亮的饵光朝她脸上打去。(《洛丽塔》)

“巨X”作定语的情况最多,这可能是因为“巨”字本身具有形容词性,与“X”组合后,保留原先词性的几率较大。

4.作宾语

(35)尽管由于我国封建社会黑暗而漫长,最高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未予足够的重视,但中华民族还是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和科学巨匠。(《人民日报》,1993-05-06)

(36)来湖北出席省政协会议的马有恒先生听说共青团湖北省委正在为“希望工程”再次掀起“献爱心”活动,便找到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下了这笔巨款。

(37)科恩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的《性学》是一部巨著,但在苏联却没有出版社敢于接受出版。

在以上例子中,“巨匠”作“涌现”的宾语,“巨款”作“捐下”的宾语,“巨著”作判断动词“是”的宾语。

5.作状语

(39)所有人都巨猖狂巨夸张地大笑。(《京华时报》,2005-06-07)

(39a)所有人都猖狂夸张地大笑。

(40)小李巨开心地对我说。

(40a)小李开心地对我说。

(41)刚过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巨慢地倒了。

(41a)刚过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巨X”中的“巨”作状语时可以省略,句子仍能成立。不过,“巨”省略后程度义有所降低,可见“巨”是用作高程度副词的。如例(39)中“巨”修饰“猖狂”“夸张”,表示“猖狂”“夸张”的程度极高。

三、“巨X”的语义特征

通常来讲,“巨X”具有主观大量义,表示程度极高。

(42)小米倚在墙角,侧脸静静地看窗外的黑暗雨雾,大雨倾泄的哗哗巨声充斥着安静的屋子。(卫慧《床上的月亮》)

(42a)小米倚在墙角,侧脸静静地看窗外的黑暗雨雾,大雨倾泄的哗哗大声充斥着安静的屋子。

(43)那棵出生了二百四十年的巨伞般的老白果树,孤独地站在淤河边上,在寒风里摇曳着枯枝残叶。(吴强《红日》)

(43a)那棵出生了二百四十年的大伞般的老白果树,孤独地站在淤河边上,在寒风里摇曳着枯枝残叶。

(44)有的人实在忍耐不住了,像是平静的水面忽然来了一阵巨风,卷起一个一个浪头似的,站了起来,举着手要求发言。(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44a)有的人实在忍耐不住了,像是平静的水面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卷起一个一个浪头似的,站了起来,举着手要求发言。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巨”可以用“大”替换,语义基本不变。不过,用“大”替换“巨”后,程度义有所降低,而且主观色彩也有所减弱。如例(43)中,“巨伞”给人的主观感受要比“大伞”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与“大”相比,“巨”的表程度义更大、更深,主观色彩更强。

四、“巨”的历时演变

总的来说,“巨”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由表示“大、很大”的原始意义,引申出表示“高超”“杰出”的意义,最后抽象泛化为程度副词,用以表达程度极深、极大。

1.表示“大、很大”

《说文解字》对“巨”的解释为:“巨,规巨也,从工,像手持之。”也就是说,“巨”的本义是“工字尺”,是用以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现代汉语词典》中“巨”表“大、很大”之义,是其本义的假借义。“巨”始见于先秦时期,表“大、很大”义,用作形容词。例如:

(45)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尚书·商书·说命上》)

(46)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矣。(《墨子·非乐》)

(47)故曰:减溜大成。成功之术,必有巨获。(《管子·宙合》)

例(45)~(47)中的“巨川”表示很大的江流,“巨务”表示比较重要的任务,“巨获”是指收获颇大。这一时期,“巨”后可跟具体事物,也可跟抽象事物。

2.表示“高超”“杰出”

“巨”由“大、很大”之义进一步引申出“高超”“杰出”的意义,主要用以修饰能力、影响、成就、贡献等。可以看出,此时“巨”仍然是形容词,所修饰的是抽象的事物。例如:

(48)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庄子·天下》)

(49)此怪乃隋朝文帝驾前忠心不昧的巨子,后来被炀帝所杀。他的冤气不消,积成毒气,所以身化巨蟒,所吞男女,皆是炀帝驾前一般奸臣。(《木兰奇女传》)

(50)《西学探源》又云:“英人斯格的为詩文巨匠,而终身服吏务,不害学习。”(况周颐《餐樱庑随笔》)

例(48)的“巨子”是战国时对墨家学派领袖的尊称,后由专称变为泛称,用以称呼在某方面有很高成就的人,如例(49)。

3.表示程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用“巨”从修饰具体事物转变到修饰抽象事物时,认识也就从具体转变到抽象,即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转变,同时这也是一个语义虚化的过程(张谊生,2000b)。与形容词“大”相比,“巨”的主观程度更高,因此,很容易程度副词化。吉益民(2017)指出,空间位移域的到顶义与抽象程度域中的极性义具有最大相似性。所以,“巨”从表示具体实在的“大、很大”抽象泛化表示程度极高,从而作程度副词使用。例如:

(51)和袁岳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可和他对话,即便是就我所熟悉的职场话题对话,也是件巨累人的差事。(《职场——名家对话职场7方面》)

(52)小的排骨肉多,骨头小好入味,脆骨多,给小孩子吃好,我几个侄子巨爱吃。(《菜谱集锦》)

(53)也可以加上许多葱花、辣椒、萝卜、藕、肉、什么的一起炒,巨好吃!(《菜谱集锦》)

例(51)中的“巨”修饰“累人”,表示极度累人的程度;例(52)中的“巨”修饰“爱吃”,表示爱吃的程度极高;例(53)中的“巨好吃”表示好吃的程度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巨”还出现这样的情况:

(54)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55)夫人生尽乐好善而巨壮,而固反不肖且恶,岂有解耶?此尽承负之大效也。(《太平经》)

(56)先师没后,官符下毕,成官符间,杂事巨多。(《传述一心戒文》)

例(54)~(56)中,“巨”表示“大、很大”之义,与“丽”“壮”“多”等形容词构成并列结构。我们发现,此时“巨”正处在副词位置上,为它发展为副词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很容易语法化为副词。张谊生(2000b)曾指出,“由于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变为表辅助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灵,从而导致了副词的产生”。这与张谊生的观点可谓是不谋而合。

总的说来,“巨”从一般的形容词发展为带极性程度义的副词,语义由实到虚,修饰对象从具体到抽象,符合一般实词的虚化路径。

综上所述,从句法特征来看,“巨”的不同词性直接影响了“X”的性质,当“巨”为形容词时,“X”主要是单音节,具有名词性,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当“巨”为程度副词时,“X”主要为双音节形式,“X”可以是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与个别名词,使用范围有限。从语法功能来看,“巨X”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功能多样。从语义特征来看,“巨”字具有主观大量义,主观色彩很强。从历时演变来看,“巨”由“大、很大”引申出“高超”“杰出”进而转变为程度副词;修饰对象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2]周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6).

[3]胡丽珍.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J].修辞学习,2008,(3).

[4]王迪.释“巨”[J].柳州师专学报,2015,(1).

[5]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1).

[6]吉益民.主观极量唯补结构的建构机制与运行状况[J].世界汉语教学,2017,(4).

[7]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
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浅析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浅谈现代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现象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浅谈“吃了他三个苹果”结构
属性名词的鉴定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