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刘慧芳到苏明玉

2019-04-22顾玉雪

齐鲁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苏明玉苏家家庭

顾玉雪

女性作为群体获得现有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两性关系,至今尚不足百年。占据一半人口的女性,其实很多时候是历史叙事的“失语者”和“缺席者”。

上世纪末的“刘慧芳”承载了男性视角里的完美传统女性。近年来,所谓的“大女主”剧大多还是基于男性视角下的一场博弈游戏。作为一部积极触碰女性话题的国剧佳作,《都挺好》给予了女性成长怎样的想象空间?

苏明玉的痛点

2019年的首款爆剧《都挺好》收官了,这枚射向“家庭病症”的子弹,仍然在飞。

苏家男团被强行洗白,一直在被原生家庭侮辱和损害的苏明玉,最终担起了赡养苏大强的担子。“父慈子孝”的大团圆结局,成了洪水猛兽,遭到“联名抵制”。

在这部剧的豆瓣评论里,热度最高的当数“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有网友愤然表示,势必怒打一星或给编剧寄刀片,宣称“美杜莎的目光可以杀人”。

有的追问则直接挑战了大团圆结局的逻辑前提:对现代女性苏明玉来说,难道不早该跳出家庭伦理的条条框框,在宽阔光明的地方“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对此,小说里有一段苏明玉的心理描写可以作为回应:

“她真恨,为什么要生在苏家,为什么要生为女人,而她为什么摆脱不了苏家。她这时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肉剔骨把这身血肉还给父母,从此与苏家一刀两断。但是,这不是神话,这是生活。”

与其说这是一部“痛”“戳”的电视剧,不如说在这部剧中,对于现代女性角色的描述开始有了全新的视角与态度。

与大多数国产家庭剧聚焦于婆媳矛盾截然相反,《都挺好》开场就以苏家母亲的死亡缺席将核心矛盾冲突置于原生家庭的场域中。无赖父亲、愚孝大哥、妈宝二哥、赡养老人、重男轻女、职场妈妈、独立女性……我们总能从剧中的某个角色或某种话题中发现自己家庭的缩影。

父辈缺点的一丝不挂,男性角色的糊涂无能……更可贵的是,爱情不再是唯一的主题,男性不再是最大的助攻,女性不再只沦为故事的点缀,《都挺好》用一次次家庭风波,刻画出独立、理性、丰满的现代女性形象。

原著小说作者阿耐,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作家。

在身为高知女性的阿耐笔下,苏明玉足够现代。她既是“亦舒的信徒”,又是以《毛选》为指南的商战高手,总之是个足够滑头和强悍的人。

这样一个人,偏偏在自己家里处处吃亏,各种意难平。最终阶段,作为强者的她终于明白该怎么做,“她现在有自信正视过去,一分为二地正视她不喜欢的每个人,她知道自己在痊愈。”

在结局中,明玉、石天冬和得了老年痴呆的苏父一起过年。不同于电视剧中的和美温馨,在小说里,作者阿耐以苏明玉的视角写道,“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糊涂到底。”

所谓的“糊涂到底”,恰恰源自彻底的清醒。对她来说,首要的不是复仇与泄恨,而是疗愈自我。她最终正视痛苦并将之转化为力量。

“都挺好”,是直面现实的一声叹息,而非犬儒式地顺从。

在以往的国产剧中,颇为流行的爱情样板故事往往总将女性角色的性格锐度磨平,将她们的成长、见识进行简化和打折。

很多人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刘慧芳”是最佳女性代言人。

《渴望》播出后,剧中的女主人公刘慧芳便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中心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善良而忍气吞声的人叫做“刘慧芳”,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王沪生”。

有人说她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所有美德,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逆来顺受、软弱的旧式女性。在对她的评价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年龄和阶层差异,即男性比女性、中老年人比青年人、工农商阶层比知识阶层更喜欢刘慧芳。

简言之,“刘慧芳”承载了父权社会中,男性视角里的完美女性。

苏明玉,是现代都市独立女性的最强代言人。与同样受害于原生家庭的“樊胜美们”——可怜、讨好、隐忍、无主体意识又无底线的女性形象不同,明玉杀伐果断,不取悦任何人,也不依附、寄希望于其他人解决自己的困境。她靠自我奋斗成为企业金领,从樊胜美的出身混出了安迪的配置。

职场上绝不示弱,家庭中坚持原则,背后的心酸吐给浴缸和马桶,明玉戳到了我们内心深入的痛点。

“女性全无”:大女主剧的男性凝视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中,学者夏晓虹指出:“女性在社会现实中的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

蔡元培1900年所写的《夫妇公约》,虽然力求体现男女平等,提出家庭中以丈夫或妻子为主均可,但他以君臣关系比拟夫妇,以及无意间流露出的男性优越感,倒是证明了平权的实现并非一蹴可就。

女性作为群体获得现有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两性关系,至今尚不足百年。占据一半人口的女性,其实是历史叙事的“失语者”和“缺席者”。除了明时期兴起的“烈女传”,究竟如何讲述她们的生命故事?

近年来,以女性成长为叙事主线的电视剧,开始成为了国产剧集收视率的一重保证。《楚乔传》的主演赵丽颖,在宣传该剧时称楚乔是“一位拥有独立思想跟大格局的女性”,范冰冰也在采访中称“她(武则天)出身底层,为证明自己,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

然而在现实中,所谓的“大女主”电视剧里的女性成长,大多还是基于男性视角下的一场博弈游戏。

纵观近两年的都市剧集,哪怕是备受好评的《欢乐颂》和《我的前半生》也都没有逃脱女性角色靠男人“上位”的路數。有的人则疑惑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市剧里的励志女性角色只有靠男人才能实现价值?

由此看来,编剧对中国女性形象的想象不是十分丰富而是异常贫瘠。《楚乔传》中的宇文玥、《我的前半生》中的贺涵、《欢乐颂》中的老谭、《那年花开月正圆》……一个个女性人物形象成长路上必有这些优秀男性角色的“豢养”神助。

猜你喜欢

苏明玉苏家家庭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悲摧的养老防儿啊!湛江老夫妻紧急召回“苏明玉”
家庭“煮”夫
弃婴“苏明玉”:你没养我小,我该不该要养你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以苏家作龙凤灯为例
乐在村民过上好日子——记全国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获得者 周宁县苏家山村党支书苏文达
寻找最美家庭
“苏家乐园”乐满园——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见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