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多司坦治疗全麻插管术后咳嗽及预防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4-18宗川曰解成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麻插管炎症

宗川曰, 解成兰, 李 茂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麻醉科, 江苏 徐州 223002)

全麻插管可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性损伤,破坏呼吸屏障完整性,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术后呼吸道粘膜脱落、插管时带入口咽部分泌物、食管返流物等异物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崔楚云等[1]的研究表明,166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于术后24 h发生咳嗽。咳嗽需膈肌、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多个肌肉参与收缩,剧烈频繁的咳嗽会致使所有呼吸肌剧烈运动,可造成肌肉疲劳甚至拉伤,特别是术后咳嗽,容易牵扯到手术后的创口引起疼痛。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术后咳嗽不进行处理易引起患者不适,增加患者焦虑及不安[2]。然而采用镇咳药物治疗,往往会抑制保护性呼吸反射,部分患者可进展成术后肺炎。福多司坦是控制痰液生成的新型祛痰药,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3-5]。本研究对282例全麻插管手术后患者咳嗽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福多司坦对全麻插管术后咳嗽的治疗和对术后肺炎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282例全麻插管手术术后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福多司坦组(94例)、氨溴索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福多司坦组: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10~88岁; 氨溴索组:男性65例,女性29例,年龄7~86岁;对照组:男性70例,女性24例,年龄15~85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NRS评分采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设计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p

1.2咳嗽定义及赋分标准全麻插管手术术后咳嗽患者定义为:全麻插管手术后48 h内出现咳嗽的患者。排除术前有咳嗽、肺部感染性疾病及非本次手术原因引起的气管插管患者。咳嗽评分标准:引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自行设计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0分表示无咳嗽;1~3分表示轻微咳嗽(咳嗽不影响睡眠);4~6分表示中度咳嗽;7~9分表示重度咳嗽(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咳醒);10分表示剧咳[6]。

1.3治疗方法福多司坦组:术后咳嗽患者予福多司坦胶囊(四川科伦)口服,0.4 g,每天3次;氨溴索组:术后咳嗽患者予盐酸氨溴索胶囊(坦静)口服,30 mg,每天3次;对照组:根据《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关于预防术后肺炎的措施,进行常规护理[6]。术后2周内服用药物,症状消失予以停药,若超过2周咳嗽未消失则认为治疗无效。

1.4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湿啰音、咳嗽、痰性状等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所用时间;术后肺炎的发生率;血白细胞、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炎症指标。

1.5治疗判定标准治愈:治疗2周内,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其他不适。好转:治疗2周后,症状较前改善,偶咳无痰或少量白痰,湿啰音明显较前减轻。根据术后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一旦出现术后肺炎,则将其试验结果判定为无效,并且在患者出现术后肺炎后积极予以抗感染治疗。肺炎诊断标准:发热(体温≥38.5℃、咳嗽、咯脓痰;查体肺部啰音、叩浊;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胸片显示肺部炎性阴影;痰或气管吸出物培养或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7-9]。

2 结果

2.13组患者术后咳嗽治疗有效率比较术后咳嗽患者治疗2周后,福多司坦组治疗有效率为90.43%,氨溴索组为85.11%,对照组为62.7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多司坦组与氨溴索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咳嗽治疗有效率比较

2.23组患者术后咳嗽体征好转所用时间比较在用药2~3 d后,术后咳嗽患者体征明显好转,其中福多司坦组所用时间为(3.46±1.48)d,氨溴索组为(3.40±1.71)d,对照组为(5.76±1.23)d。福多司坦组与氨溴索组体征好转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33组患者治疗后POP发生率比较福多司坦组有4例患者发生术后肺炎,氨溴索组12例,对照组23例,POP的发生率分别为4.26%、14.89%、24.47%,3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POP发生率高于福多司坦组和氨溴索组。福多司坦组患者的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氨溴索组和对照组,说明福多司坦与氨溴索均能明显降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P=0.039),福多司坦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详见表4。

表3 3组患者术后咳嗽体征好转所用时间比较(d, ±s)

表4 3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比较

2.4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后3组患者白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福多司坦组白细胞显著下降。经治疗后福多司坦组及氨溴索组降钙素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治疗1周后,3组CRP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但3组治疗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3组血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多司坦组及氨溴索组血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对照组血沉水平较治疗前反而显著上升。详见表5。

表5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根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2015版)及各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规章制度,术后咳嗽目前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咳嗽是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因咳嗽牵扯切口疼痛,导致睡眠障碍。全麻插管后引起的机械损伤作用,加上手术应激及卧床等多种因素,常导致术后肺炎的发生。全麻气管插管术容易引起气管插管术后下呼吸道的感染, 即医院获得性肺炎, 将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又影响患者病情的预后与转归, 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面对患者不适的诉求及预防术后肺炎的需要,临床常会予以镇咳、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等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使用会掩盖真实病情,抑制患者痰液排出,为术后肺炎的发生创造条件。氨溴索是目前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物,对术后肺炎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好的效果[10-12],但易引起患者胃肠道不适,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4]。福多司坦是控制痰液生成的新型祛痰药,祛痰机制更全面,可增加浆液性气管分泌作用,对气管炎症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福多司坦组治疗有效率为90.42%,略高于比氨溴索组的85.11%,且福多司坦组与氨溴索组治疗术后咳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3组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福多司坦组相对于氨溴索组术后肺炎的发生率更低,氨溴索也能明显降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说明福多司坦对术后咳嗽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对术后肺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是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升高主要见于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福多司坦组白细胞显著下降(在参考值范围内),说明福多司坦能显著降低术后咳嗽引起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PCT及血沉明显高于福多司坦组与氨溴索组,可能是由于对照组有较多患者(23例)术后发展为肺炎,说明术后咳嗽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防肺炎的发生。由于术中内固定、止血纱块的使用、失血等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的炎症反应,导致术后CRP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3组CRP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但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福多司坦组及氨溴索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特别是PCT及血沉的下降,说明这2种止咳化痰药物的使用能有效治疗术后咳嗽引起的炎症,防止炎症的进一步进展。

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用药1周后仍有咳嗽症状,但未明显加重,肺部CT未发现感染性病灶。这可能与术后慢性咳嗽[13-14]、肺部基础疾病、气候因素有关。术后慢性咳嗽的机制仍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福多司坦对术后咳嗽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对术后肺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降低肺炎术后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全麻插管炎症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