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2019年备考指导

2019-04-17唐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简答题文学类现代文

唐平

一、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整体特点

从2018年3套全国卷结构来看,现代文阅读考查按照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依次展开,在试题设置及赋分上,论述类阅读设置3道客观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文学类阅读设置1道客观题3分,2道主观简答题各6分,共15分;实用类阅读设置2道客观题每题3分,1道主观简答题6分,共12分。

与2017年相比,论述类阅读保持稳定,从文本阅读量、考点分布以及试题选项的阅读量上都力求一致(见表一)。

与2017年相比,在文学类阅读上,文本阅读量明显增加,试题设置数量相同,但主观简答题第5题赋分由2017年的5分上升为6分(见表二)。

与2017年相比,实用类阅读变化较大,虽试题数量、总体赋分相同,但客观题第8题由2017年的双选题5分变为2018年的单选题3分,而主观简答题第9题由2017年的4分上升为6分(见表三)。

从上述统计中不难看出,2018年现代文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各类文本的阅读量趋于稳定,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多是千字文,而文学类文本2018年提升至1600字左右,论述类试题的各选项阅读量控制在36字左右;(2)文学类文本阅读以现当代小说为主,主观性试题命制打破常规,如全国Ⅱ卷人物形象分析着重考查人物心理,语言特色分析则着力于考查幽默手法的运用,考查更为具体,更有深度;(3)实用类文本阅读热衷于多则材料组合式,且单独设题考查考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二、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注意事项

1.关注社会热点,力求“似曾相识”,争取阅读心理上的领先优势。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广泛,不可能也不必要去猜题押题,但在命题材料的大方向上还是有关注的必要,比如论述类文本要关注传统优秀文化,如新儒学思想研究,当代考古研究成果,当代美学家(如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人)的经典作品,以及其他当代思想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如一带一路、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精神等)。文学类文本要关注青史留美名的“奋斗者”“追梦者”(如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光辉人物)的故事,培养国民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的优秀科幻作品等。实用类文本要关注时代热点,如共享经济、港珠澳大桥、人工智能、中美贸易战、打好蓝天保卫战、上海进博会等。

2.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备考效率。政治、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虽性质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不同,考查着眼点不同,但政治、历史学科的阅读材料在关注时政热点上与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相通之处。文科生在备考复习时应突破学科藩篱,注意横向联系,力求触类旁通,以提升备考复习的效度,如改革开放40年的100名改革先锋人物的经典故事、理论建树、突出贡献等在政治和语文复习中都应予以重点关注。再如,对于2018年至2019年的重大纪念性历史事件如戊戌变法12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建交4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社会热点既要有政治、历史角度的思考,更要有语文阅读角度的考量。

3.文体复习不留空白,不能心存侥幸。《考试大纲》中明确的文体要复习到位,不能想当然,比如近两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以现当代小说为主,但外国小学、现当代散文我们也不能忽视,因为在涉及考查作品语句、语言的分析、鉴赏时,散文体裁有天然的优势。再如虽然多则材料组合、图文组合是当下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大方向,但传记文作为介于文学类和实用类两者之间的特殊文体,兼有文学类和实用类两者特点,命题点更多,且《考试说明》中依然有传记文阅读的题型示例,因而我们在阅读备考时也应涉足。

4.适应大数据时代高考应考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图表能以較小的篇幅涵盖相对丰富的信息,一幅简洁明了的图表可代替大量复杂的文字说明,可使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清晰、形象,从而便于读者分析、比较,直观发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现代文阅读设置图表材料,既可以综合检测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对大数据时代的高考呼应。因而我们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图表阅读能力,要能熟练地了解、辨识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或环图)、雷达图、散点图等六大类常规图表的基本含义、适用范围和表述特点等,还要能真正读懂构图含义,结合关键词分析图表所涉各要素之间的变量关系,才能做到图文转换准确、周密。

5.必须掌握适当的逻辑推理知识。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筛选、提取、组合是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也是客观试题设置的着力点,只有懂得并且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知识,如概念、命题、判断、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这些逻辑推理知识见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人教2003课标版)中“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一章——我们在答题时才能辨识选项的概念理解是否周密、判断是否准确、推断是否合理、转述是否符合同一,才能明辨正误,做出正解。

★作者通联:湖北竹山二中。

猜你喜欢

简答题文学类现代文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析高考化学简答题的应答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