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愚公”王银吉: 坚守十八年,沙漠变绿洲

2019-04-1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子孙后代柴草防沙

王银吉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一位普通农民。“生在沙漠边,长在沙漠边,看到风沙危害,就想治住它,为子孙后代做点儿事。”18年前,30岁的王银吉卖掉了家里的牛羊和骆驼,凑了8000元钱,带领全家人搬进沙漠。没有住的地方,他们就在沙窝里挖了2米多深、10平方米大小的土坑,上面盖些柴草,建成了“地窝堡”。从此,王银吉与家人睡土炕,烧柴草,点油灯,牵着驮水的骆驼,在固沙植树的路上日复一日地往返着,坚持着他们的治沙梦。

在沙海中植树极其不易。第一天挖好的树沟,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前一天刚种下的树,第二天有的根部已经裸露,有的已被风连根拔起。有时一场大风,就能将一个月的辛苦化为乌有,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种活一片树林。为探索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技术,寒冬腊月里,王银吉迎着呼啸的北风,在流沙最严重的地段仔细察看风的走势、沙的落处,研究哪里能种草栽树。没日没夜的奔波中,他的脸被风沙吹得皴裂。妻子劝他缓几天再去,王银吉却说:“老天不等人啊。”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他又起身往沙漠中走去。

自1999年至今,王银吉一家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坚持不懈地在离家3公里外的腾格里沙漠义务压沙植树18年。期间,为了提高压沙造林进度,王银吉先后投入6000多个工日,压沙造林近8000亩,在风沙线上用骆驼驮水4000多吨,往返行程10000多公里。

【點睛之笔】

18年前,王银吉秉持着“只有把沙治住,我们和子孙后代才有饭吃”的梦想,带领家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防沙治沙的事业中;18年里,王银吉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让沙漠停止了移动的“脚步”。如今,王银吉植树防沙的事迹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年有上万名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和王银吉一起战风沙,保家园。

猜你喜欢

子孙后代柴草防沙
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抽薪止沸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唐五代敦煌柴草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石原党改名
关于后代
Insects(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