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史诗·垓下

2019-04-1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楚霸王垓下太史公

◎〔唐〕胡 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项 羽

◎〔清〕郑板桥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背景

一览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鸿门一会,不听从范增的建议,纵放刘邦归去,造成楚汉对峙的局面。后自立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羽自刎于乌江。

历史

一叶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中国史学有个好传统,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项羽的对立面是刘邦。刘项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出争为帝王的大戏。司马迁为他们两人都写了《本纪》,而在整部《史记》里给未成帝者立《本纪》的却只有项羽一人,可见他在太史公心中的地位。项羽是个悲剧人物,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主义,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炭,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淳朴天真的一面。项羽本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支普通的反秦力量,后渐成主力,成了诸侯的首领。灭秦后,他封这个为王,那个为王,一口气封了近二十个,他却不称帝,而只给自己封了一个“西楚霸王”。他有心称霸扬威,却无意治国安邦,乏帝王之术。

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了这个人物。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说你怎么就不能再忍一回呢:“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梁衡《秋风桐槐说项羽》

猜你喜欢

楚霸王垓下太史公
“太史公牛马走”
楚汉之争最后四个月大致情节梳理(上)
垓 下
谜语时间
遗貌取神品人生
西楚霸王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
成语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