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 对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探讨

2019-04-17章鲁冰胡泽盈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压豆肿物耳穴

章鲁冰,杨 芳,胡泽盈*

(浙江肿瘤医院肿瘤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5)

我科软组织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大部分均存在便秘、恶心等现象,主要是因麻醉药物、切口疼痛、手术刺激引起,在发病早期可因为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膈肌上升、运动受限,加剧患者不适感,进而引起恶心,便秘等症状,对此还需尽早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从而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为了改善预后,通过配合护理指导,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感[2]。而本文在面对肿瘤患者时,分别进行了不同护理指导,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在2017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择120例肿瘤手术患者为试验对象,均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60例。入选标准:(1)患者在参与本次试验前,均无明显胃肠道功能受损现象;(2)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3)患者均无资料不齐全现象;(4)患者均无内科疾病伴随现象。观察组平均年龄(56.35±4.13)岁;性别:男性29例,女性31例;手术类型:19例为上肢肿物切手术患者,6例为面部肿物切除术患者,9例为下肢肿物切除患者,15例为腹壁肿物切除患者,11例为背部肿物切除患者。对照组平均年龄(56.96±4.56)岁;性别:男性28例,女性32例;手术类型:19例为上肢肿物切手术患者,6例为面部肿物切除术患者,9例为下肢肿物切除患者,15例为腹壁肿物切除患者,11例为背部肿物切除患者。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压豆治疗方式:取穴:胃、脾、肝、神门;取材:镊子、探针、医用胶布、棉签、75%酒精消毒片、王不留行籽。首先对敷贴部位消毒后,使用探针刺激,在患者感受到疼痛或者酸胀感后,选取王不留胶布在对应部位黏贴,并嘱咐患者在张贴部位自行按压,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术后三天使用,每天按压五次,每次每处穴位按压30次中药穴位贴敷:取穴:神阙穴;处方:9g大黄,利用加温后的凡士林将其调至稠糊状,以小块纱布包裹固定,每隔24小时换药一次,外敷穴位[3]。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常规宣教,未采用耳穴压豆或者穴位贴敷

观察组采用针对化护理指导,主要措施:

(1) 个体宣教: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还需在术前做好解释工作,给予患者心理鼓励和支持,让患者明白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通过在术前通过宣教,能够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支持、梳理对战胜疾病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利于手术进展,避免术后胃肠道反应[4]。

(2)术后胃肠道恢复:

①早期饮食:遵医嘱术后4至6小时给予少量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术后1天过度至普食;

②早期活动:为了促进胃肠道恢复,还需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正常情况下,术后6小时便可将上身抬高45°,在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进行左右翻身,教会患者正确咳嗽方式、呼吸方式,尽早下床活动,加强抬臀床面移动、四肢屈伸外展运动、行走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③早期拔管:为了促进胃肠道蠕动,还需尽早拔管,无特殊病情需求患者,第二天拔出尿管,鼓励下床,且做好解释工作,从而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疼痛感,促进病情恢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首次排便、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在分析本次试验数据时,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统计差值存在对比性,用P<0.05代替。

2 结 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胃肠道恢复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并发症

3 讨 论

肿瘤患者可因为术后用药、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因素,导致术后胃肠道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疾病恢复,再加上患者对手术知识的不了解,可产生应激反应,且长时间空腹状态,可抑制胃肠运动,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腹胀感[6]。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能够减轻腹胀、疼痛等主观临床症状,作用于耳廓上相应穴位,消除病因,纠正当前气血运行受阻现象,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的皮质和神经功能紊乱的内分泌、交感穴,利于对肠道产生良好刺激,可获取满意效果 [7~8]。

在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对化护理配合能够有效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机体康复和心理康复,树立对康复自信心[9]。本次配合术后胃肠道恢复、个体宣教干预,能够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和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同时通过早期拔管,能够减少因不方便或疼痛等因素影响早期离床活动,进而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利于促进术后康复[10]。

总而言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能够保持胃肠活力,改善肠壁微循环,扩张血管,用于肿瘤患者中效果显著,通过配合护理指导工作,能够缓解腹胀感,及时预防恶心呕吐发生,促使胃肠道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压豆肿物耳穴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