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2019-04-17刘星宇蒋丽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脑出血

刘星宇,蒋丽丽,周 敏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上海 20005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该疾病主要采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但围手术期中很多因素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指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2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取得患者认可并签订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包含31名患者。对照组女性患者14名,男性患者17名,年龄介于42-73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3名,男性患者18名,年龄介于42-7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护理等。实验组给予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①术前护理。针对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并积极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向患者讲解眼角膜脱离的病因、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生水平、疾病的成功率等情况,从而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手术影响因素,提前完成手术准备,避免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1]。②术中护理。术中依据手术要求及时调节患者体位,准备好治疗器械等,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引流管位置进行及时调整,不仅保证良好引流,而且避免患者颅内压降低过快,造成患者出现脑疝等不良症状;密切关注引流管的密闭情况,避免引流液外渗而造成感染;密切关注引流管畅通情况[2]。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做好术后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采用治疗时间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三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其中生活质量评分通过通过ADL评分量表进行评定,ADL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时间指标对比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时间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时间指标结果

表一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各组数值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ADL评分对比分析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对患者ADL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ADL评分结果统计

通过表二的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

2.3 对照组和实验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人数为4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实验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人数为1人,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护理后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12.90%)。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