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17何聪香王淑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儿科情绪实验组

何聪香,王淑琴,孙 秋

(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500)

儿科属于特殊性科室,儿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非常多,同时在护理服务中存在高难度、高风险的特征,以往单一性的护理服务很难满足临床需求[1]。有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在儿科工作中有着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对医护服务的依从率与配合程度,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患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降低护患矛盾的问题[2]。对此,本文以对比研究分析方式探讨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方法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儿各60例。实验组患儿年龄2至6岁,平均年龄(3.4±2.5)岁,手足口病32例,肺炎20例,肾病综合征8例;实验组患儿年龄3至7岁,平均年龄(3.5±2.6)岁,手足口病28例,肺炎18例,肾病综合征14例。两组患儿多项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取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时做好访视工作。一方面需要将手术安排通知患儿,同时对患儿实行相关手术操作流程、配合方法的教育,检查患儿生命体征,做好评估工作。入院时做好心理干预服务,及时解答患儿的手术疑问,嘱咐患儿注意事项。在患儿入院之后的24小时之内需要给予严密的病情监测,一旦存在临床指标或体征异常需要立即通知医师,同时按照患儿的病症异常情况构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放松式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一对一为患儿家属进行示范,示范按摩方法,主要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按摩患儿的头、面、颈、肩,第二步为按摩手、双臂、胸部,第三步为按摩小腿、脚掌、后备,每次按摩时间为睡前20分钟,帮助患儿获得身体舒适感。在患儿治疗期间可以播放相应的动画片或电视节目,转移患儿注意力。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存在负面情绪或不适心理时的深呼吸方法,训练20到30分钟;3、引导式心理干预。促使患儿在引导环境下实现自我情绪的管理以及治疗态度的及计划,其主要是采用ROY适应模式当中的人、健康、环境以及护理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促使患儿在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定位以及相互依赖性等方面可以更好适应。以其他患儿作为示范,告知患儿自我情绪的控制方法,尤其是家长对于自我情绪控制的认知与关注度。在引导中尽可能亲近、轻拍或抚触患儿,减轻负面情绪;4、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治疗之前由护理人员、家属对患儿提供激励式的鼓励,激励患儿敢于挑战、不惧疼痛的精神,并以英雄事迹的表现方式让患儿可以检查治疗,鼓励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奖励体系,根据患儿的自身喜好,以红花或其他方式进行鼓励,并在病房内评比小红花,从而激发患儿治疗信心与热情;5、强化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患儿家属的心理对于患儿的影响也比较突出,特别是患儿的父母,告知患儿家属需要尽可能多的和患儿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儿的情绪表达,强化亲属关系的同时帮助患儿更好的投入到家庭、社会当中,借助温馨的家庭强化患儿的治疗信心与康复欲望;6、认知干预。评估患儿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及其原因,并如实回答患儿所关系的话题,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并提供社会、心理等层面的支持,促使患儿可以在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得到调整,提高患儿对于颅脑外伤疾病的认知与正面应对的意识;7、改善病房环境。合理的改善病房环境,保障温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促使病房内的物品可以有序摆放。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抑郁状况。焦虑与抑郁症状分别采取焦虑自定量表、抑郁量表进行评价,两种量表满分均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的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儿科患儿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对治疗手段、疾病本身形成负面感受,因为心理因素会激活中枢下行疼痛抑制系统,从而发生“闸门控制”系统,导致负面情绪更加严重[3]。对此,患儿对治疗、疼痛的感受不仅和疾病本身、年龄、发育情况等客观因素有关,同时和患儿的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等有直接关联性[4]。

国际上有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儿身心状态,多形式化的心理干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为患儿提供心理层面上的护理干预,将多种心理干预有效结合起来应用,可以更加针对性的干预患儿的精神、情感,从而达到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标[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论证了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心理状态,对于患儿预后康复体验有着显著的提高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受,强化患儿的治愈信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儿科情绪实验组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圆梦儿科大联合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