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动脉采血过程的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

2019-04-17陈胜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体征内科动脉

陈胜君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尤其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病人,通过气血分析的结果评价患者的呼吸、氧化和酸碱度平衡状态,调节患者的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参数,准确且可靠的血气分析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动脉采血[1]。本课题随机选取接受动脉采血的呼吸内科患者,通过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动脉采血过程的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考察护理干预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15例,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课题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动脉采血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采血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采血前,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症状给予个体化心理指导,通过患者能听懂并接受的宣教方式,向患者耐心解释并强调动脉采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抽血的体积对人体无明显影响,提高患者对采血的认知度,其次,向患者强调采血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能在采血过程出现疼痛但可忍受,叮嘱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使得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同时也鼓励患者表达出对动脉采血的顾虑,并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

(2) 护理礼仪:采血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语言温和,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勇敢表现,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解,保护患者的隐私。

(3) 后勤准备: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和洁净的采血环境,气温偏低时,给予保暖措施。采血时,预先准备好各种抢救措施,当患者出现难以耐受的反应,马上结束操作,按医嘱用药,给予吸氧,按压合谷人中,给予温开水,待反应或症状消失,再进行采血。

1.3 指标检测[2]

1.3.1 生命体征

记录两组采血前后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降低明显(P<0.05),参见表1。

表1 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3 讨 论

在动脉采血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定位动脉和熟稔的采血技术,而且需要转还护理服务的理念,一切护理操作都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动脉采血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如何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采血前,尤其首次接受动脉采血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和情绪紧张的状况,这类患者大多病程迁延,病情反复,采血前使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生命指标增高[3-5]。如本课题结果所示,与采血后比较,所有患者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生命指标均有降低,可见大多数患者对于采血均有恐惧感,采血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生命指标恢复较快,提示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效果,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相对愉悦欢乐的语言和肢体沟通过程中完成了采血过程。语言沟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类似的研究已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证明,提示护理人员首先要自信动脉血穿刺的技术,其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耐心和责任心,缩短护患的距离,使患者信任护士,配合动脉采血成功一次性采血,增加患者在采血过程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尤其不能用或少用“血管太细,可能要穿刺两次”或“太胖难以找到血管”等让患者忧虑的话语。如本课题结果所示,给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降低明显(P<0.05),可见护理干预可改善对患者生命指标的影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呼吸内科患者动脉采血过程的生命体征指标。

猜你喜欢

体征内科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