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综合防制

2019-04-16刘国信

科学种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仔鸡周龄腹水

刘国信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腹腔积液,右心肥大扩张,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害为特征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最早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一些国家,后来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品系中呈现高发多发态势,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与致病机理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肉鸡腹水症、心衰竭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综合征或高海拔病等。

该病首次报道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多数发生于高海拔地区,如秘鲁、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国,后来英国、加拿大等低海拔地区的国家也有发生。近些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目前已成为现代肉鸡养殖业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到肉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

该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时节,以肉鸡多发,特别是处于快速生长期的肉用仔鸡发病率最高。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与生理遗传、生长环境、饲料营养等诸多因子密切相关,往往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缺氧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1. 生理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速生型现代肉鸡品种,由于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而生理功能发育跟不上生长速度的需要,导致心肺的代谢压力增大,其腹水综合征发病率往往较高。特别是早期生长发育迅速的3~6周龄肉用仔鸡,由于代谢率高、需氧量大,对腹水综合征更为敏感。而在发病鸡群中通常公鸡占比较高,也与其生长速度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

从生理结构可知,肉鸡肺容积较小,且被固定在胸腔中,随呼吸伸缩的范围有限,而肉鸡早期机体发育快于心、肺功能的发育,且耗能需氧量本身就高又超出了心肺供氧极限,必然造成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超负荷工作,使其逐渐增大变弱,从而造成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会造成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血液瘀滞在外周循环,逐渐使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透到血管外,最终导致腹腔积液。因此,机体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在该病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2. 生产环境因素

生产环境处于高原地区本身缺氧,或天气寒冷饲养场所通风不良,温湿度欠佳,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等造成含氧量下降是誘发该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肉鸡腹水综合征最早见于海拔高于3 500米以上的地区,因此又称为“高海拔病”,其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直接相关。同时,在冬春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通风换气不够,垫料潮湿发酵,鸡群饲养密度大,加之肉鸡新陈代谢旺盛,舍内空气浑浊,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导致空气中含氧量下降。而在缺氧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快,会严重损害肺部的正常交换功能,使毛细血管内壁逐渐增厚,进而造成血管狭窄,血压增高,心力衰竭,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血浆漏出和蓄积在腹腔便形成腹水。

3. 饲料营养因素

①饲料中能量较高。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需要通过氧化才能转化为能量供机体生长和维持所需,而氧化过程就是消耗氧气的过程,如果肉鸡日粮所含有的能量较高(为了快速生长所需,一般肉鸡饲料中的能量本身较高),鸡的耗氧量就会增加;同时,由于品种本身生长速度快消耗能量多需氧也增多,很容易造成机体缺氧而发生腹水综合征。

②颗粒料与粉料之差。生产实践证明,肉鸡饲喂颗粒料相比粉料生长速度可提高20%左右,而饲喂颗粒料的肉鸡发病率往往高于饲喂粉料的肉鸡,可能与快速生长需氧量较大而供氧不足有关。

③钠离子含量过高。肉鸡日粮中NaCl添加过量,也会引起水钠潴留,使心脏收缩力升高,导致心力衰竭。而冬春季节腹水症之所以高发,也与气候寒冷其饮水和排尿量减少导致钠潴留有关;相反,夏秋季节由于气候炎热,肉鸡的饮水与排尿量会相应增加,可将过多的钠离子及水分排出,降低了其在血液中的潴留,从而相对减少了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④维生素和硒缺乏。饲料中的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会加大腹水症的发生概率。

4. 疾病诱发因素

任何疾病引起的肺部病变都有可能出现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如慢性呼吸系统炎症、鸡毒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所造成的呼吸障碍,均可导致肺泡性缺氧。此外,磺胺类和呋喃类等药物过量使用(如痢特灵未禁用前的滥用),也有可能损伤血管而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浆渗漏出现腹水。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腹水综合征以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腹部明显膨大、右心肥大扩张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虽然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以 3~6 周龄肉鸡,特别是速生型肉仔鸡最常见,且有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的特点。该病虽然是非传染性疾病,但是一旦发生不仅导致肉鸡生长发育迟缓,屠宰品质下降,而且病淘死亡率显著增加。

1. 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往往无症状就突然死亡。特征性症状通常表现为腹围增宽,腹部膨大下垂,呈水袋状着地,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明显变薄且发亮,严重者瘀血变紫;病鸡食欲减少或停止,鸡冠和肉髯发绀,精神萎靡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羽毛蓬松脏乱,日常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困难,部分站立不稳以腹着地。病程一般为1~2周,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l~3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30%左右。

2. 病理变化

解剖病鸡可从腹腔中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有时可见纤维素样的团块沉积物。 病理剖检可见肺脏充血、出血和水肿,肺泡和呼吸毛细管塌陷;心脏肿大、变形,尤其是右心房显著扩张,右心肌变薄,心内膜呈节结状增厚,心腔内积有大量血凝块;肝脏肿大或萎缩,呈点状瘀血,肝包膜呈灰色,表面皱缩;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脏充血、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肠道及肠黏膜严重瘀血,肠系膜充血或有少量出血,肠壁水肿增厚等。

三、综合施策,全面预防

肉鸡腹水综合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且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到产生腹水时已是病程后期,导致病淘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防控该病,必須从品种选育、饲养环境、管理条件、饲料营养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尽量消除这些可能导致机体缺氧的不利因素。

1. 选育抗病品种,兼顾生理平衡

该病与生理遗传有直接关系,开展抗病育种研究,从根本上预防控制意义重大。现代肉鸡的品种选育,不能仅着眼于快速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还要兼顾其生理机能的平衡发展,而加强家禽品系选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努力选育抗缺氧,心、肺和肝脏发育良好的肉鸡品种。

2. 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①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寒冷季节,为防寒保暖,鸡舍处于较密闭状态,但由于肉鸡的新陈代谢旺盛,如不注意通风换气,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就会超标(一般要求舍内氨气<20微升/升、硫化氢<10 微升/升、二氧化碳<3 000微升/升),导致舍内空气缺氧而发病。因此,在设计和改建造鸡舍时,首先要解决好通风问题,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特别是寒冷季节,必须保证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脱离通风条件片面追求饲养密度,会造成供氧不足和有害气体过量蓄积而损害鸡只呼吸器官,导致机体组织缺氧。

同时,冬季要做到通风与保温的合理统一。既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滞留在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又要防止温度过低鸡群受凉感冒诱发疾病,甚至停止生长。必须根据鸡舍环境、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而把握适度,将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有机结合。

②维持适宜温湿度,及时清污消毒降尘。鸡舍温度过低,鸡体代谢率提高,导致耗氧量和血流量增加,极易加重心肺负担,引起腹水综合征。鸡舍湿度大、垫料潮湿,发酵后不但产生大量氨气等有害气体,而且因霉菌繁殖,容易诱发大肠杆菌病和霉菌病;相反,如果鸡舍湿度低,空气干燥,灰尘大,粉尘多,同样会损害鸡的呼吸器官,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保持良好通风的同时,还需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并及时清理舍内粪污,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③合理控制光照,调整生长速度。速生型现代肉鸡品种早期生长速度快而生理发育跟不上,容易发生腹水综合征。实践证明,采用间歇光照法既能够保证肉仔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又可以有效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光照法,不仅可以降低黑暗期间鸡的产热和氧气需要量,同时能够合理调整各阶段生长速度。

其光照控制方法是:肉仔鸡2周龄开始晚间采用间歇光照法,即2~3周龄光照1 小时,黑暗3 小时;4~5周龄光照1 小时,黑暗2 小时;6周龄至出栏光照2 小时,黑暗1 小时。一般来说,肉仔鸡在生长的第三周开始已有发生腹水症的趋势,而此时通过间歇减少光照,可以短暂抑制生长,确保心、肺功能与肌肉生长更为同步,机体不致形成缺氧状态。

3. 调整营养水平,改进饲养方式

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高度敏感,采用早期限饲,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方式,尤其要注意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饲料及饮水中的食盐不能超标。

①早期适度限饲。由于该病多发生于肉仔鸡,采取早期限饲,合理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从2周龄起每日减少饲料量10%,持续2周时间,而后再恢复正常饲喂量。在海拔较高地区,对7~28日龄肉鸡采用隔日限饲法,效果亦好。

②调整日粮配方。实践证明,肉鸡早期生长阶段饲喂低营养水平日粮,可以减少腹水症。如在3周龄前采用低能配方,之后转为高能配方,不仅可以减少发病,体重还不受影响。日粮配方调整方法:1~3周龄,粗蛋白质20.5%~21.5%,代谢能量11.91~12.33兆焦/千克;

4~6周龄,粗蛋白质18.5%~19.5%,代谢能量12.54~12.75兆焦/千克;7周龄至出栏,粗蛋白质13%,代谢能量12.75~12.96兆焦/千克。或在出生后2周前给予11.5兆焦/千克的低能日粮,3周龄后再喂12.97兆焦/千克的高能日粮。

③改进饲喂方式。研究表明,以粉料代替颗粒料,能够适当限制肉仔鸡早期的快速生长。因此,为防病可以在不影响总体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延长饲喂粉料的时间(一般2~3周龄饲喂粉料,4周龄至出栏饲喂颗粒料)。

④合理使用添加剂。比如在日粮中补加维生素C,添加量为500毫克/千克饲料,可以降低高浓度NaCl诱导的腹水症而引起的死亡;腹水综合征可能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活性氧相关,而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是有效的脂溶性自由基清除剂,能防止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高海拔地区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应该适当增加用量,维生素E添加量为30毫克/千克饲料,硒的添加量为0.15毫克/千克饲料;而β-丙氨酸会加大腹水症的发病率,胆碱和L-精氨酸可降低腹水症死亡率,因此,在日粮配方中可适当减少β-丙氨酸,适当补充 L-精氨酸和胆碱等。

此外,饲料中钙磷水平不能过低,食盐含量加以控制,日粮中可适量添加NaHCO3代替NaCl作为钠源。要求钙的含量保持在0.9%~1.1%,磷的含量保持在 0.7%~0.8%,食盐含量应控制在0.5%以内,钠的含量不超过0.25%。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⑤孵化期补氧。孵化期缺氧是导致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孵化后期向孵化器内补充氧气,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4. 加强免疫,减缓应急,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经验表明,呼吸道疾病频发且严重的鸡场,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都很高,这是因为其呼吸障碍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引起的。平时须加强对常见多发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等病的预防接种和鸡毒霉形体病感染的净化;冬春季节天气极易骤变,要积极防止冷应激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四、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鸡群发病后,如果临床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多以死亡或淘汰而告终。因此,一旦发病,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病因,尽快改善或消除这些致病因素;另一方面,要及时选用强心、利尿类药物对症治疗。

1. 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一旦发现临床症状,除及时采取通风换气等物理增氧等措施外,可在饲料中加入脲酶抑制剂、氯化钙、碳酸氢钠,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全群给药,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脲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中的尿素酶活性,降低肠道氨的含量,确保有较多的氧供机体利用;鸡在酸中毒时可造成肺部血管缩小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而加入碳酸氢钠可中和酸中毒,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肺动脉压。

2. 抽取腹水,腹腔注药

无菌操作下,用12号兽用针头刺入病鸡腹腔,用针管先抽出腹腔积液,然后注入0.05%普鲁卡因青霉素2万~3万单位、1%呋塞米(速尿)注射液0.3毫升,一般经2~4次治疗可使部分病鸡恢复基础代谢维持生命。

3. 内服和注射给药

对病情较严重的鸡群,可皮下注射亚硒酸钠或肌注10%安钠加0.1毫升;同时可在饮水中按每只25%葡萄糖3~5毫升、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3~5毫升用量稀释饮用,每天2次,连用3~5 天。

如有继发感染现象,首先内服大黄苏打片(用量根据日龄酌情而定,一般20日龄雏鸡l片),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然后在饮水中添加 0.05%维生素C、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全群连用5~7天。同时,应限制饮水量,严禁使用痢特灵等药物,暂停使用煤焦油类的消毒药(如来苏儿)喷洒鸡舍和带鸡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该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虽然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对症治疗,对早期病鸡有一定疗效,但对保证后期正常生长意义不大;同时,必须谨慎使用对心、肝、肺等脏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免加速病鸡死亡。总之,该病应预防重于治疗,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

猜你喜欢

仔鸡周龄腹水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兽用陈皮口服液对肉仔鸡生长抑制治疗效果分析
肉仔鸡皮下水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