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智慧气象科普工作研究

2019-04-16李伟倪海娜赵宇扬蒲秀姝

科技传播 2019年7期
关键词:swot分析法

李伟 倪海娜 赵宇扬 蒲秀姝

摘 要 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对智慧气象科普工作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作了分析,剖析核心能力和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动智慧气象科普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气象科普;智慧气象;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2-0010-02

智慧气象是一项较为先进的发展理念,是指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在气象业务和服务中融入智慧的元素,使气象服务更加贴合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充分共享、全面融合、高度协同等特征。气象科普是公共气象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智慧气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科普效益,提高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满意度至关重要。

SWOT分析法由K.J.安德鲁斯提出[ 1 ],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在公共管理部门战略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方面情况,得出相对客观的分析结论,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智慧气象发展理念下气象科普工作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剖析核心能力和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动智慧气象科普发展提供支持。

1 智慧气象科普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S)

1)气象科普资源丰富。气象科普资源可以概括为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气象科普产品、作品及服务信息的总称,具体包括科普场馆、教育基地等实体科普场所,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科普载体,挂图、折页、视频、VR等新型科普产品等。截至2017年底,已有282家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约200万人次。中国气象报和《气象知识》杂志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阵地。《防雷避险常识》挂图于2007年3月出版,10多年来已累计发行超过43万件[ 2 ]。

2)气象科普工作覆盖面和效益不断提升。每年面向10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直通式气象科普服务,在社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每年举办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年均开放气象台站、场馆2 000多家,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肯定。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气象科技下乡、流动气象科普万里行等活动,受众广泛。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稳步提升,2017年已经达到76.4%,为智慧气象科普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智慧气象科普发展具有基础优势。气象部门属中央垂管部门,气象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普活动的开展更加快捷、高效。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作为气象宣传科普业务单位,承担着参与编制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等工作职能;各级气象部门都有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气象科普工作。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气象科普知识传播,智慧气象科普发展具备了前期基础优势。

4)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发展带动气象科普工作创新。气象科普知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强调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对信息化技术也更为依赖。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支撑下,气象科普更为便捷、高效,如气象微博、微信及手机App等,帮助社会公众随时随地查天气,了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1.2 劣势分析(W)

近年来,气象科普工作快速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但智慧气象科普工作不同于传统气象科普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智慧气象的要求来看,气象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劣势。

1)气象科普资源共享利用程度还比较低。虽然气象科普发展规划发挥了很好地引领作用,但从整体统筹上来看,还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地都在努力开展科普工作,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受地域、层级等多方面影响,气象科普资源共享程度低,资源整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而另一方面,科普资源虽然丰富,但还缺少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做的科普细分,不同单位间协同利用共同发展的例子较少,这显然不符合智慧气象的发展要求。此外,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发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和形式,使气象科普工作更加智慧化,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

2)现有气象科普发展不均衡。受科普人员及资源影响,气象科普工作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横向上来看,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气象科普工作基础较为扎实,投入更加多元化,效益也更为突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落后;从纵向来看,省级单位气象科普工作发展更快,地(市)级、县级单位发展相对较慢。这些给智慧气象科普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造成隐患。

1.3 机会分析(O)

1)科普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科普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发展推进方向之一[ 3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与气象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气象科普服务体系。气象科普也写入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2)智慧气象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智慧气象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初步形成智能感知、精准泛在、情景互动、普惠共享的新型智慧气象服务发展生态。2018年“3·23”世界气象日,更是以“智慧气象”为主题,可见,智慧气象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而科普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3)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服务的需求愈加广泛和深入。气象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社会公众的气象科普需求迫切且需求规模较大。这种需求不限于获取天气预报服务,还包括对各类常见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需求、气象历史大數据支撑下的气候变化趋势研判,以及各类关联行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依赖等。社会公众的巨大需求,为气象科普工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特别是智慧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要求更加贴近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4)气象科普创新发展氛围初步形成。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大力推进智慧气象事业发展,智慧气象科普工作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各地气象部门不断探索和尝试,将气象科普工作与地方业务特色相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产品。社会公众参与气象科普工作的熱情高涨,科普达人在互联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1.4 威胁分析(T)

1)人才队伍力量仍有不足。当前,气象科普人员主要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专职人员和高层次科普专家较少。随着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不断提升气象科普工作质量和效益,提高智慧化工作水平,这些离不开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的支撑。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在气象科普领域,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普创意和产品,也产生了较好的科普效果。但很多科普产品深度不够,难以在中长期内持续发挥科普效益,科普成果转化能力仍有不足、共享不到位,制约了气象科普工作效益的发挥。

2 智慧气象科普发展策略

1)智慧气象事业的推进为气象科普工作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紧抓机遇,加快气象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利用好政策和资金,整合好各方平台和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气象科普工作更加智慧化,更好地服务保障气象现代化事业发展。

2)建立气象科普合作共享机制。不仅做好科普资源共享,还要建立起科普资源开发、科普活动合作共享机制,提升气象科普能力。同时,应加快推进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完善共享平台,实现气象科普资源的随时随地共享利用。此外,还应加强与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资源合作共享,提高气象科普工作效益。

3)加强智慧气象背景下气象科普途径研究。紧跟智慧气象发展步伐,进一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理论研究,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科普途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智慧气象科普的全覆盖,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4)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智慧气象科普发展离不开专家人才队伍的“智力”支撑。一方面,组建气象科普专家队伍,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制约气象科普智慧化发展的关键、难点问题,发挥国家级业务单位的对下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培训,培养一批气象科普骨干人员,同时,满足智慧化科普工作需求,从信息技术应用、新媒体功能设计等领域挖掘优秀人才,投入到智慧气象科普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01(6).

[2]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发展报告2017[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17.

猜你喜欢

swot分析法
基于“水上巴士”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扩展的设想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水利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市场
新常态下对内蒙古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分析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中小企业筹资困难及解决对策
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