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到春茶飘香时

2019-04-16轶斐

上海质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春茶绿茶茶叶

◆轶斐 / 文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以至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列入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喜好的是独饮时一冲一泡扑鼻香,氤氲之间尽享闲适心境,若有佳客上门,则煮茶以待、品茗聊天,又是一番闲趣风流。而更关键的,是喝茶除了能“养心”,还能“养生”。

茶有益于养生保健被大量科学研究所验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健康喝茶,青睐于选对茶、喝好茶。一年好茶在于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节,春茶逐渐上市,又开始吸引爱茶人士的目光。

一年好茶在于春

茶叶通常按出产季节、采制工艺、发酵程度等不同来进行分类。我国大部分茶区将茶叶按出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三类,少数茶区还有冬茶。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秋冬万物均处于敛藏状态,茶树经历了长达一个冬天的酷寒、休养生息和养分积累,储存了丰富的营养。加上春季气温保持低温状态,消耗很少,这让春茶所含的养分更为充沛。“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在阳光雨水的滋润下,茶树冒出万千芽头,白毫显露,色泽绿翠,娇嫩欲滴,仿佛能将枝头迸发的生机和鲜爽并入自己的光阴和生活。由春茶沏出的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唾饮一杯,则万般苦恼皆散,因此最受青睐。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经历过“抗寒训练”的春茶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含量明显更高,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硕,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也最高。

而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因为冬天的严寒,茶树免除了病虫危害,春天茶芽萌发之时,无需施以农药,茶叶没有污染和农药残留,因此品质最佳、安全性最高。

春茶有“三前”之说

春茶有头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之分。

头春茶是开年对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进行的第一次采摘。头春茶集聚了春天的精华,代表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

明前茶是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雨前茶是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不过,中国地大物博,这种概念的划分对江浙皖一带的绿茶茶区更有意义。而云南、山东、陕西的绿茶茶园,看“三前”不如看产区。

健健康康品春茶

沏上一壶清香爽口的春茶,不仅提神醒脑,还能散发体内寒邪。和陈茶相比,新茶清香醇和,茶多酚含量更高,其保健功能也更强。但是春茶并非越新鲜越好,如若饮茶不当,不仅没有保健效果,反而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很多人认为的“茶叶越新鲜越好”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误解。追求新鲜的茶叶通常是绿茶,黑茶等反而是越陈越好。而即便是绿茶,也并非越新鲜越好。在头春茶之前,茶园通常会试制第一波春茶,被称为“头采茶”。虽然最新鲜,但含水量大,品质和营养价值一般。

此外,采摘不足一个月的茶叶如果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茶叶内对身体不利的物质(如多酚类、醇类、醛类物质等)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头晕、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因此,消费者买回家的春茶至少要放置一周以上(最好半个月左右),让茶中物质充分氧化后再喝。另外,如果肠胃不好的患者喝茶,茶叶不要放得太多,茶水不要沏得太浓,饮用量也不要太大。

关注标准购春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和消费大国,在从产茶大国向茶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一直被“生产管理粗放”、“茶叶安全标准的缺乏”所制约,以至于出现“七万家茶企不足一家立顿”的痛点。2018年茶行业迎来茶叶新标修订的“大年”,围绕着安全和质量,国家密集推出新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一方面继续强化产业链前端质量控制,另一方面逐步将质量控制向中后端移动,逐步实现茶行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消费者“放心”喝茶。

例如,《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GB/T33915-2017)规定了茶园管理及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茶叶销售各环节的追溯要求;全面接受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修订茶叶中污染物限量种类、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感官审评指标等,确保了茶叶产品品质评价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茶叶贮存》(GB/T30375-2013)明确了茶叶贮存的要求和保质期;等等。

总的来说,随着国家茶叶标准的不断完善,对消费者而言,在确保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尤其是农药残留量)的同时,茶叶流通环节中过度包装、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将受到极大遏制。

茶叶属于食品,茶叶产品也要遵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当前正值春茶上市,正是“李鬼”横行、定价混乱之时。在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茶叶产品时,消费者一方面应尽量从正规渠道选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也便于维护自身利益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后续的监督、检测、追溯、追责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包装上的相关产品信息。

比如预包装茶叶(包括拆卖的小包装产品)的标识,应符合《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和GB7718的规定。即使现场包装茶叶,也应标注:产品名称(茶叶的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净含量(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g或克、kg或千克);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承担茶叶质量责任的经销者,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原料产地(茶叶原料的种植产地,要标注到县区级,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包装或生产日期;质量或品质等级;标准号(标明所执行的产品标准号,无产品标准的应标明所执行的卫生标准);保质期;SC生产许可编码(2018年10月1日前为QC标志);等等。

除此之外,消费者仍需要一双慧眼,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比较。分辨春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看,二是湿看。

干看,指在冲泡前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茶香。春茶的叶子一般嫩度较高、裹得较紧,饱满厚实,有的芽毫显露,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清新。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的区别。

湿看,就是将茶叶冲泡后,通过闻香、品味、看叶来进一步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春季饮茶好处多

好处一:解春困

春天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多喝一些茶提神,能缓解春困。

好处二:去燥养肝

春发时节多燥气,而且人体新陈代谢也变得旺盛,导致肝火过旺、做事急躁,因此有“春季养生重在养肝”的说法。饮茶,可以去燥、疏肝、护肝。

好处三:匡扶正气

春天是护养人体正气最好的时候,喝一些对脾胃好的茶,可以促进体内正气行走,使体内之气流畅。加上深呼吸调理,可让体内之气活跃起来。

好处四:去寒气

经过了一冬的郁积,潜藏在人体的寒气,需要在温暖宜人、万物复苏的春天得以释放,多喝一些茶,可帮助驱除体内寒气。

春季喝茶的不同选择

茶的种类繁多,按发酵程度一般分为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类,但每味茶其实就和中药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性味和功效,只有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才能收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1.感受春天的气息,绿茶是最佳之选。春茶正当时,绿茶不可错过。很多名茶,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都是由春茶精细加工而成。绿茶香高味醇、清汤绿叶,具有较优的抗菌、抗病毒、抗紫外线、提神醒脑等功效。都市白领多喝绿茶,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防止因为电脑、手机、电视等引起的辐射问题。

2.清香沁脾、散寒暖身首选花茶。花茶不在传统茶分类之中,但花茶“花引茶香,相得益彰”,集茶之香美与花之香美于一身,很受女性青睐。花茶具有浓郁的香气、馨香的口感,有着通窍之功效,春季饮用,能散寒暖身,促进阳气的生发并令人神清气爽。比如茉莉花茶具有清肝明目、驱风散寒、理气安神、润肤香肌等功效,可改善睡眠、焦虑,能调适慢性胃病、经期失调、舒解郁闷。

3.促进消化、减肥瘦身选熟普。普洱茶去油腻、去脂肪、降血脂、降胆固醇等保健功能已经被医学界证实,其中尤以普洱熟茶的减肥效果更为突出。以熟普为代表的黑茶大多是很好的胃动力饮料,爱吃肉的人可以多饮用。而且,熟普性暖,暖胃不伤胃,搭配陈皮饮用,有利于健脾行气、清利湿邪。

此外,乌龙茶也有很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助消化、提神功效,经常熬夜的人可以尝试。

4.对抗流感、护养脾胃宜红茶。冬春交替,气温时升时降,天气忽冷忽热,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人们很容易患上感冒。这时候就需要一杯暖暖的红茶,对抗流感、预防感冒。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温,平时饮用可以养胃促消化,帮助身体排毒。此外,红茶富含微量钾、锰等元素,可以减少体内钙消耗量,强健骨骼。红茶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是预防和治疗心脏病和卒中的药物成分。

关于茶的健康小知识

1.头道茶最好不喝。无论新茶还是陈茶,都可能有农残、灰尘、细菌等污染,所以最好先“洗”一下,头遍茶倒掉不喝。

2.冷饮、烫饮都要不得。不管泡什么茶,都应该用100℃的热水,一方面消毒杀菌,另一方面可使茶香完全溢出。但喝茶,要喝温茶,不能喝烫茶。中国人喜欢吃热食、烫食,认为暖心暖身暖胃。事实上,人的食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造成损害。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甚至会发生癌变。因此,无论是吃饭、饮水、喝茶,即使冬天,也不要超过50℃。当然,也不能喝冷茶。饮用10℃以下的冷茶对身体有滞寒、聚痰等副作用,特别是偏寒体质的人更不宜喝冷茶。泡好茶后,如果喝不完就应倒掉,不可放冰箱和隔夜后再喝。

3.不宜喝浓茶。茶叶内含咖啡因,具有提神功效,浓茶中咖啡因含量更高。浓度过高的咖啡因、茶碱可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一方面易引发失眠,导致胃溃疡,另一方面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不利。此外,浓茶中所含鞣酸较多,鞣酸会使蛋白质及钙等微量元素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久之易造成营养素缺乏,导致贫血、便秘等。

4. 茶不能解酒。所谓的茶能解酒,是因为大量饮水的缘故。水稀释了酒精,降低了身体对其的吸收速度,从而起到解酒的效果。但酒后马上喝茶却有副作用,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会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如此一来,乙醛就会对肾会产生刺激,造成肾损伤。

5. 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因时间过久,营养物质大多已丧失,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易发馊变质,成为细菌繁殖的养料,甚至茶水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损伤脾胃。所以,通常认为隔夜茶是不能喝的,尤其是夏天。

猜你喜欢

春茶绿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春茶不宜贪尝鲜
春茶不宜贪尝鲜
香喷喷的茶叶
红樱绿茶两相欢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