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2019-04-15万鹏程

人民与权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营商人大常委会民营企业

■万鹏程

“对于此次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还是比较充分的,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江建平开宗明义,“现在看来,江苏总体的发展环境还是好的。但还有困难,调研中具体排出了‘15个难’:贷款落实难、享受政策难、招人才难、成本降低难、医保社保难……我感觉最难的是目前市场压力比较大,市场空间有限,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

11月27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报告》,委员和代表们聚焦民营企业需要什么、营商环境怎样改善、政府能做到哪些,针砭时弊、开拓思路,通过人大履职推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推进“不见面审批”、对省级2843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开展“一件事”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等等,成绩值得肯定,但是问题和短板依然存在,优化仍是进行时。

“对于简政放权,企业非常欢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讲到苏州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创新开发了一个征信系统,将1500多家企业的所有征信信息,通过第三方整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方便了企业贷款,另一方面征信有了,企业的行为就比较理性了。”他说,“如果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体制机制,就容易‘一刀切’,这种做法虽简单但会造成企业较大的意见。还是要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到位。”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门槛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省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莫宗通感到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涉及到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等一些实质性问题时,仍然存在困难,特别是金融部门,作为市场主体,他们也要为自身的资金安全负责,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二是从发展空间来看,还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的氛围没有以前那么浓厚、那么热烈,求稳思想较重。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的难处,特别是现在的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比较严、比较紧。“怎么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企业着想,还是需要主动担当,下大力气有针对性地去改善一些突出问题。”

“近年来,减税降费的力度比较大,我们感受很明显。”作为企业负责人,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委员以社保为例,谈了两点感受:“一个是养老保险,在省政府的报告里面提到从1—9月份全省社保费整体减免了260亿元,这里面主要是养老保险,单位缴纳的费率从19%降到16%,从我们自身来讲,今年大概就能省1000多万元,明年估计能省得更多。我也看到在省级预算里面提到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今年减少了10.29亿元,这说明确实为企业减轻了压力,尤其是对人员相对比较多的服务业而言。另一个是失业保险,从省级预算里面也提到,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了1.43亿元,本来基数是1.79亿元,金额本身不是特别大,但是增长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要考虑到,一方面因为本身很少人会去领失业保险,因为申领条件比较高,另一方面有很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我觉得这个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是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我关注到一组数据:2017年度企业研发机构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0.7%,低于北京(27.7%)、上海(30.3%)、广东(13.2%)及全国平均水平(13.6%),这其中涉及到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陈惠娟直呼吃惊:“现在讲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如果人才不足,后劲就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不足,那么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就会出现严重不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会不断下降。江苏的创新指标曾经多年排全国第一,现在出现较大下降,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研究到底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较少的资源占有和使用,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困难。

越是困难,越要负重前行。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审议时说的:“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落实到位,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听听企业家的想法,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真正把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落在企业的心里。”

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拓展投资空间,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支撑,发挥人才作用,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保护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这一项项好政策正在转化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终将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经济形态展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

猜你喜欢

营商人大常委会民营企业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2017年度《山东人大工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