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体,把握学情,融合创新

2019-04-12邱光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阅读教学

邱光军

[摘 要]《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把握学情,让课堂成为儿童在场的课堂,成为充满思维张力的课堂,成为有改变的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基于文本;把握学情;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68-02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同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对比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阿联酋浩如烟海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

2.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片。(出示:沙漠、绿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3.文中是怎样描写阿联酋的沙漠与绿洲的?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1) “沙漠”。

①指名读。出示: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生抓住“白茫茫”“不毛之地”谈体会)(板书:不毛之地)

②这里的自然环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恶劣)(白板笔书写在课题“沙漠”的下面)

(2)“绿洲”。

①引读:然而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这里的城市——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②你体会到了什么?(美丽、干净,人们对美好环境的珍惜)(白板笔书写在课题“绿洲”的下面)

【意图:利用电子白板随机调用资源的功能,在资源库中调用与沙漠、绿洲、盐碱地相关的图片,在文字资料与图文对照中,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沙漠与绿洲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与思维的冲击,将学生快速引入话题中,使之产生强烈的质疑——阿联酋人如何将不毛之地的沙漠变成了鲜花遍地的绿洲,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围绕中心,自主感悟

过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老师心中的困惑。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环境恶劣的沙漠建造成绿洲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3~6小节,画出让你惊讶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和你的小伙伴说说你的感受。(白板笔在两张图片之间写下大“?”号)

1.辛勤培植

(1)指名读:“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2)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①你从哪些关键的词语读出他们的不容易?

A.工作的艰辛。(白板圈画:“挖去”“填上”“埋下”)你注意到这三个动词了,很会读书!就请你把阿联酋人民工作的艰辛读出来吧!

【意图:教师利用电子白板随即圈画、书写的功能,使得课堂的着重性、随机性、生成性更强,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平台。】

B.同样是栽树,为什么阿联酋人这么麻烦?你知道原因吗?(资源库拓展盐碱地知识)

指名说:“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C.引读: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就从国外买来_______,这里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他们就把咸而板结的沙石_______,他们还在地下埋下了_______,要把沙漠建设成绿洲可真不容易啊!(指名读、齐读)

[②]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点击“纵横交错”)

A.什么是纵横交错?这里纵横交错的是什么?(指名学生上白板画一画)

B.从“纵横交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C.这让我们看到了工程的(浩大)。你也来读读句子,把感受读进去!

[③]不惜一切代价。(三个“买来”)

A.从这三个“买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如何运输?(运用地图,拓展相关的地理知识)

B.为了让沙漠中的阿联酋长出青翠的树木、娇艳的花朵,他们可真是辛勤培植啊!谁来读一读?

【意图:拓展盐碱地资料,在突破文本理解难点的同时,在资源库中调用地图,用智能笔的箭头功能清晰地指出阿联酋人民购买泥土、水、树苗等的运输路线,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克服了情感体验上的难点。】

2.巨大代价

(1)我们学习课文还要瞻前顾后。读读前文,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了种植花草树木不惜一切代价?

出示:“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补充:在我们这培养一个孩子,咱们保守估计要十万元左右)

引导感受:(老师来说,你们来算笔账)一棵树十万多,五棵、十棵、二十棵、整个公园、整个阿联酋星罗棋布的绿洲……还算得清吗?这个代价是无法计算的。谁来读一读!

拓展:据资料显示,在阿联酋最珍贵的是树木,每株树平均每年要花费两千美金。在阿联酋看谁最有钱,就看谁家房前屋后的树木最多。

【意图:以算一算的方式直观体会培育树木的代价巨大,与学生的生活链接,形象、直观、可感。】

(2)他们为何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辛勤培育这些花草树木呢? (热爱家乡,追求美好生活)

导读:是呀,因为他们相信——“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①此时就在阿联酋,一对老人漫步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一个孩子躺在鲜花遍野的草地上,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相应画面,指名说)

②再次男女生朗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正是这种美好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得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谱写了神話,创造了奇迹。

3.精心侍弄

过渡:现在你就是那里的一朵小花、一株小草或者一片绿叶,你的心情如何?

(1)(出示图片)不好,风又刮过来了,尘土漫天飞舞。瞧,你们的脸上、身子上都落了一层泥土……这时,你觉得(指名说),你也感到(生说),你最想(生说)。

(2)瞧这讨厌的尘土,又把你们弄脏了。别急,就让我这个园林工人来帮帮你们吧。“唰——唰——”,大皮管里的雨雾洒下来了。这棵小草,你觉得怎样?(指名说)这朵花可真漂亮啊,我刚给你洗了脸,你感到怎样?(指名说)老师听出来了,你洗过澡以后特别舒服!你的朗读使花草树木变得更美了!小花、小草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师出示)“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3)学到这儿,老师心中有个小小的疑问:园林工人每天机械地重复这个劳动,他会厌倦这份工作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导:尽管每天重复这样的劳动,可园林工人并不厌倦,因为他坚信:“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总结:他们爱护花草树木真的就像爱护孩子一样。(板书:精心侍弄)

【意图:在白板环境下,借助极富感染力的老人、孩子的图片、园林工人浇水的情境,将朗读、品味、想象、说话等一系列语文阅读实践行为糅合在一起,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既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又使学生受到了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熏陶。】

4.处处爱护

过渡:不仅仅园林工人是这样的爱护花草树木,还有很多阿联酋的人民也在默默地保护着这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板书:处处爱护)

交流句子:“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对照板书总结:是呀,要想把绿洲建设好,阿联酋人民花费巨大代价、辛勤培植、精心侍弄、处处爱护。这是阿联酋最美的一个绿洲——迪拜的风光。

(1)(出示:“迪拜绿洲”风光视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那里的风光吗?(指名说)

(2)现在,我们以“迪拜街头的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美。这些词可供你选择。(出示词语)

(3)交流,互动反馈。

听着大家的描述,老师觉得这里不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人间天堂”吗?(板书:人间天堂)

(4)让我们记住聪明、勇敢的阿联酋人民,记住他们用双手创造出的美好环境。

(齐读:“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意图:在音画交织的情境中欣赏迪拜风光,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环境改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认识,形成了环境保护意识。】

回顾整个教学历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丰实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让精彩在互动融合中涓涓流淌,它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也成就着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