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设计让悟读成为教学常态

2019-04-12高雪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小学语文

高雪梅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悟读机制,符合教学基本诉求,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了更高的目标追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悟读氛围、悟读思维、悟读品质、悟读个性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成功塑造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设计;悟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62-02

所谓悟读,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感诵读环境、角色饰演活动、语言鉴赏机会、拓展阅读活动,以成功营造悟读氛围,促生悟读思维,提升悟读品质,塑造悟读个性,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提供重要支持。

一、创新情感诵读设计,营造良好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是指情感性朗读。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只要做到急缓有致,并让多种感官参与,全身心投入,就能体会到文本节奏,品味出作品的神韵和内涵。学生能够进入诵读情境之中,其悟读目标自然会顺利实现。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诵读示范展示,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如教学《秋天的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很认真,都情不自禁地跟随教师仿读起来。在学生诵读练习时,教师用背景音乐进行辅助,课堂教学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学生在诵读展示时,教师从语气、语调、语速、语音等方面给出点评,使学生对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技巧把握有了更多的认知。而学生也参与到诵读评价之中,并从个性评价操作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问题。有学生说:“这篇课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秋天的雨,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写出了对秋雨的喜爱,诵读时需要有饱满的深情,读出作者浓浓的爱意。”

小学生对诵读技巧的理解普遍较低,认为有声音高低变化就是诵读,这是太过机械的理解。教师从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启发,促使学生从不同视角展开思维认知,并自觉建立起诵读审美视角,真正体现了悟读的真谛。

二、创新角色演读设计,启动学生悟读思维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兴趣,这也是实现悟读的重要方法。教材文本大多有一定的故事性,角色特点鲜明,非常适合展开分角色诵读活动。教师要给出创新设计,发动学生展开课堂演绎式诵读,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成更多的悟读契机。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也加入角色诵读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展开体验感知,这势必能够形成更多的教学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成长。

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分角色诵读任务:同桌两个人做好分工,一个饰演青头,一个饰演红头,展开分角色朗读活动,看哪一对组合的表现最为出色。教师任务下达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分配角色并展开演绎训练。教师给出具体指导:两只小蟋蟀是好朋友,它们之间是相互关心的,要读出这种情意来。学生开始训练,教师也深入到学生当中,解决他们演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一番认真准备,学生都顺利找到了角色定位,情感赋予也比较到位。课堂展示开始,教师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名单,并组织学生对课堂演绎情况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激励力量。

教师为学生设计分角色演绎活动,给学生创造难得的展示机会。学生深入到文本角色之中,对角色性格、文本内涵展开研究,并通过反复演绎训练进行感知,悟读思维得到了有效历练,学科核心素养也获得了提升。

三、创新语言赏读设计,提升学生悟读品质

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著作,其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注意展开创新设计,为学生进入语言鉴赏情境做好铺垫。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太多的语言鉴赏经历,鉴赏手段也比较贫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力实际进行具体引导,多让学生谈阅读感受,少讲鉴赏专业术语,从而提升学生的悟读品质。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意识,其实践价值是极高的,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小学生语言鉴赏基础较低,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相关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提升学习匹配度。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最精彩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或者解读其表达特点。学生领到任务后,自觉展开阅读梳理,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经典的文段,并给出个性化的鉴赏解读。如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并给出解析:“这句话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景色给描绘出来了,有深蓝、淡青、杏黄等颜色,给人的感觉像进入仙境一般。”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并给出解析:“西沙群岛的鱼群太有特点了,这些鱼不仅外形奇特,还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其游姿更是丰富多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教师让学生展开鉴赏性互评活动,能够巩固学生的语言鉴赏认知,提升学生的语用基础能力。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并给出了具体操作指导,学生没有说出有关语言鉴赏的一句专业术语,却对相关经典描写进行了深刻解析,形成了完善的悟读认知体系。这是教师引导的结果。语言鉴赏未必要有专业知识介入,只要能够说出阅读感知,就应该属于语言鉴赏的范畴。

四、創新拓展阅读设计,塑造学生悟读个性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应成为我们的共性追求。在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推荐,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悟读学习实践中发展阅读个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这也是悟读的一种结果。

《大自然的声音》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梳理,掌握文本基本要义。然后,教师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大自然的声音的视频,学生仔细聆听,有了很多发现。教师让学生根据聆听情况,对大自然的声音进行具体描绘,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有学生说:“我听到了很多种大自然的声音,特别是海水的声音最为响亮。大海辽阔无比,有大风的时候,会掀起滔天巨浪,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形成的巨大声响给人带来心灵震撼。”有学生说:“我分明听到了雷声。夏天暴风雨来临,巨大的雷声震耳欲聋,真的是很吓人。”……教师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这些大自然的声音都有哪些丰富内涵?表明了什么需求?”学生再次进入热议之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聆听机会,让学生归结聆听到的声音,并对这些声音进行具体描绘,有效塑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一定的生活认知,教师针对性发动,与学生学力基础高度契合,自然能够赢得学生的思维共鸣,其训练效果显著呈现出来。拓展性阅读未必要接触课外读物,这些立体的视频信息也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对塑造学生的阅读品质也能够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创新设计让悟读成为语文教学常态,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学中的悟读,是对文本的深度感知,是一种高度契合的阅读行为,能够达成更多的情感渗透,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漫游,正是这种超脱性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促生了更多的阅读动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小学语文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