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观照下的学困生转化教学

2019-04-12冯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转化

冯泽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指向幸福的科学。小学语文教学若能基于心理学的观照,在学困生情绪调节、沉浸体验、人生意义等问题上做出有益的探索,必将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56-01

积极心理学是近代科学研究中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其本质是要让个体的心理功能处于积极的完善状态,在向上的心理状态下生活。心理学家塞格里曼指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就是幸福,评判幸福的标准是“心盛”——生活得更有价值,到达前所未有的幸福状态。语文学习是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涵养过程,是对幸福的深度体验与追求。学困生是真实地存在着的特殊群体。教学中,我们应当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与认识幸福,建立起基本的幸福评价尺度。这样的幸福认知,不只是感官上的浅层愉悦,更是个体的经历、感受与认同。

一、情绪调节,推开语文学习的心灵之窗

在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内涵讨论中,积极情绪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情绪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受着情绪调节的困惑和挑战,对新知识不感兴趣,不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语文课程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情绪调节资源,理应为儿童幸福感的形成打開一扇窗。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作者萧红回忆了快乐自由的童年时代。这份甜蜜与祖父的园子息息相关,与祖父的爱融为一体。文本的第三小节,描述了祖父劳作,而我“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温馨、融洽场景。“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当读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师生配合着用句子接龙跟读的形式来朗读。这时,学生的兴致上来了,神采奕奕。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他们仔细推敲:“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认为更能表现出作者劳动时的欢乐,写出了小孩的顽皮和情趣,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之后,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劳动经历,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学困生的讲述虽然不是很流利,但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很开心,应该享受劳动的过程。

二、沉浸式体验,找寻语文学习的心流密码

沉浸式体验是指个体完全沉醉于某件事,产生了美好的体验,从而催化着个体不断前行。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当前的认知活动颇感兴趣;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也能带给学生直接的效果反馈,给予他们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获取“独特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仅以知识获取为目的,而是指向于人的发展,更为重视学生的经历、境界、思想、感受。学困生大都在身心发展上有着或多或少的障碍,语文教学中的沉浸式体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抵抗消极心理,让他们重拾语文学习的信心。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引领学生捕捉一系列的细节,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父母之间的爱:“孩子们,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形象画面的支撑下,学困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妈妈生病了,却不忘叮嘱让爸爸吃完饺子再告诉他真相;爸爸出差回来后,直奔医院;爸爸病房里紧握的大手,眼睛里的血丝,蹑手蹑脚的样子……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语文教材中那些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内容是学生情感成长的加油站。学困生更需要爱的滋养,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被浸润其中”,这是儿童幸福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人生意义,指向语文学习的心路未来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有无限的潜能、人生意义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抓住这样的心灵成长契机的,没有正确方向的生活是慵懒的、是无所适从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处于“意识轻盈”之中,享受自我幸福。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描写了大树与叶子的外形美,同时借物喻人,希望我们要像叶子那样做最棒的自己,为祖国大树贡献个人的力量。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了文本解读的三个阶段:感受大树之美——像“大地上升起”的“一朵绿色的云”;认识叶子之美——“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追求人生之美——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人文与工具并重,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性,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其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最佳的自我状态,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主观幸福、心理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转化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