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方法的创优探索

2019-04-12许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许晓霞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众多,教师需要有方法意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阅读方法,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指导。诵读法、示范法、对比法、演绎法等都可以给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不同的启迪,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成长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优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53-02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创优探索,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读,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展开对应研究,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诵读法、示范法、对比法、演绎法,都属于阅读常见方法,教师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验证式引导,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选项,以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启动诵读法,调动阅读多向思维

教材选入的大都是经典文本,其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大多是诵读训练的好材料。教师要有诵读引导意识,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验中逐渐掌握文本内涵。小学生的诵读基础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声音大就是诵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诵读呈现出一种“调式”,情感赋予生硬、牵强、不到位。这样的诵读只是追求形似,训练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诵读是情感性朗读,需要在诵读前确定文本的感情基调,运用丰富的情感展示文本内容,并在不断感知中形成个性认知。

诵读需要讲究一些展示技巧,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学习时,需要对诵读方法进行课前研究,针对学生的诵读基础进行具体引导。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顺基本情节、结构,然后展开示范诵读,并给学生提出诵读要求:“黄山奇松具有独特性,一个‘奇字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松的世界,文本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灵动性,朗读时,要读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注意诵读声音要有起伏,语速要舒缓。”学生开始诵读训练和展示,课堂教学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表现给出专业评价,学生诵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诵读感知存在明显的短板,低效是普遍现象,教师通过技巧传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发。学生通过反复比对操作,逐渐进入诵读学习情境之中,其学习呈现活跃性,诵读效果自然就呈现出来。

二、运用示范法,确立阅读学习方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示范操作,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公开展示活动,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榜样,以确立阅读学习方向。教师示范朗读、示范鉴赏、示范读写、示范演绎,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小学生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要运用示范操作,引领学生的阅读学习行为,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这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教法运用,也给学生的学法总结形成了启迪。如教学《推敲》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精彩的片段,并进行具体的语言鉴赏。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鉴赏环境之中,教师先为学生做出示范:“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贾岛为研究一个字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这便是古人炼字的真实展现。贾岛走路都不忘推敲古诗句,这种执着的学习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学生仿照教师操作进行鉴赏展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为衬托一个“敲”字,作者先交代了环境,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如洗,渲染了一个特定的背景。这时到朋友家,到底该用“推”还是该用“敲”呢?作者陷入了沉思,也将读者带入了深度思考的境地。

小学生对语言鉴赏存在畏惧感,找不到鑒赏的取点和角度。教师给出必要的示范展示,往往比讲解更有效。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示范引导是成功的。学生模仿教师展开鉴赏操作,自然会从形似走向神似,这对全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帮助。

三、推开对比法,促生阅读内驱动力

“有对比才有鉴别。”对比性阅读是最常见的方法运用,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多重对比学习,顺利走进文本核心,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形成有形的阅读认知。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设计,同类或者相似的文本较多,这也为对比阅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对比阅读讲究对比点的把握,文本情境、语言、结构、写法、主题等方面都存在可比性,教师需要给出针对性设计,教给学生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展开具体的操作实践,以提升阅读感知效率。

《变色龙》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展开对比阅读:“《变色龙》以故事方式展开,而且是以国外环境为背景进行描述,《金蝉脱壳》的构建方式和语言特点与其有所不同。将两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顺利展开对比阅读学习。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个性阅读的表现,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堂回馈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展示阅读成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学生说:“《变色龙》中对变色龙的描写非常生动,这与《金蝉脱壳》中的相关内容有相似之处。在文本情境构建时,两篇课文存在较大差异。《变色龙》是以叙事方式展开的,而《金蝉脱壳》是以说明方式展开的。两篇课文的语言也有一定差异,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比较生动。”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肯定评价。语文教材中同类或相似的文本资源比较丰富,这也为对比阅读创造了条件,教师给出对应指导,能够确保对比阅读顺利展开。

四、展开演绎法,塑造阅读认知体系

课堂演绎是学生比较青睐的学习方法,发动学生对文本进行直观演绎,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感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重学习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文本大多有丰富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发动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可以成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感知体验更为深刻,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阅读学习认知也会更为深刻立体。课堂演绎方式众多,可以是同桌小范围演绎,也可以是班级大范围的公开展示,只要教师设计引导适合度高,教学效果便会更为鲜明。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其情节和人物都具有广泛认知性,非常适合展开课堂演绎操作。教师在阅读设计时,给学生布设了演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课本剧,设计人物台词、动作和表情,并在小组内展开彩排训练,最后在班级内展示,老师将现场给出赋分评价,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好。”学生听说要展开演绎比赛,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参与其中。小组组长组织成员编写台词、创编动作和表情,课堂演绎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师开始巡视,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出评价性指导。课堂演绎正式开始,学生纷纷就位,课堂气氛被点爆。每当出现高分时,学生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最后,教师不仅给出分数评价,还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技术性指导,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阅读学习基础、阅读感知习惯、阅读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做出全面的学情调查,以便为学法指导提供重要参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可以给阅读教学带来更丰富的学习契机。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国新.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与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107.

[2] 何光宪.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4):5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