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2019-04-12黄雪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教学目标阅读教学

黄雪奎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年段特点、课堂生成等选定语用点,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目标;年段特点;课堂生成;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26-02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语用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定语用点

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导航的作用,指引着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而单元导读、提示语、小气泡和课后问题等往往是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之一,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依据。如,《动手做做看》一课,讲述了一个情节简单、富有情趣的故事。教学时,我以伊琳娜的情感波动为线索,先通过课件展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两幅头像,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哄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进行理解;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了解伊琳娜的想法。这样,让学生了解到伊琳娜通过亲手实验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理解了科学家朗志万煞费苦心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的目的——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看时机成熟了,出示课文小气泡里学习小伙伴的话:“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伊琳娜可能会说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充分思考,想好再说,说后再写。这样教学,将读、思、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依照年段特点选定语用点

(一)低年段的语言训练重在词句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简单的句子和词语练习,让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的基本特点。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的课后练习“我会读”部分,可仿照“静静地”“渐渐地”的格式,让学生拓展积累 “形容词(叠词)+地”的词组。这样,学生就会说出“慢慢地”“呆呆地”“缓缓地”等词。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我把课文的第三到第五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的语言特点,我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在学生分角色读的同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春雨滴落时柳树、草地、杜鹃花、桃花、蒲公英、油菜花的颜色变化,体会色彩的美。这样,学生感受到作者抓住景物颜色的特点——柳枝和草地的绿、杜鹃花和桃花的红、蒲公英和油菜花的黄来具体描绘万物在春雨滋润下变得五彩缤纷的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学生充分读书后,我加以点拨,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三段话在结构上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在结构上,它们完全相同:先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再以两种具体事物具体描写。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不同的词语描绘不同的对象。如,同样是雨落在植物上,作者运用不同的动词——“落到”“淋在”“洒在”“滴在”等,非常形象生动。课文学习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比较、思考,体会作者用词的贴切与准确、句段的结构特点;接着鼓励学生仿照这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联想,用整齐的句式和准确的动词写出自己眼中春雨的色彩。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小青蛙说:‘春雨是透明的。你们看,春雨落到池子里,眨眼间就不见了。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变白了。小蝴蝶说:‘不对,不对,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们看,春雨把花园里、草地上、原野上的鲜花染成了五颜六色,多漂亮!”

(二)中年段的语言训练重在段落

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段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迁移运用文段中的语言,使学生的语句表达具有准确性、形象性、多样性和条理性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多渠道给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对所学的文本及时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是一首诗歌,它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便于学生领悟和内化本课的表达方式,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4~5节;接着,让学生充当小诗人把自己听到秋的声音跟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仿照课文第1~2节的样子,做一首小诗。通过前面的交流、分享环节,学生积累了具体的语言材料,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文中的词汇便轻而易举了。

在学习完课文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我接着设计了一个语言拓展训练:先配乐出示美丽的秋景图,然后深情引述:“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这样,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写诗歌,同时出示:

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谣,它欢快地唱着“________”

学生先在小组交流中各抒己见,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成诗歌内容,最后通过朗读将诗歌的美表达出来。在交流、分享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样的练说,没有局限在教材之内,而是超越了文本,走进了生活、走进大自然,不仅开阔了学生思维,而且进行了语言训练,一举两得。

(三)高年段的语言训练重于谋篇布局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如何谋篇布局,使他们的习作表达思路清晰、言之有序。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品词析句,推敲作者选词造句的用意、妙处,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结构特点,并能学以致用。如,《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写作特点是将抒情、叙事结合起来。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以祈使句开头,中间叙事,反问句结尾。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训练点定在仿写上。读是写的基础。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志愿军回忆和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些亲人的三个小故事。教学时,我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读懂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我把第一自然段作为重中之重来学习,为后面的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我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煙,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这个关键词。我设计了用“雪中送炭”说个句子的小练习,引导学生琢磨词句,感受其感情色彩,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接着,我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谈一谈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进一步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样,为后面写“朝鲜亲人向志愿军话别”做好了准备,让学生到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前三个自然段中的祈使句、反问句;并引导学生将其改成陈述句,体会两者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感悟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构段上的特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一个送别场面。”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语言以及写作方法。在仿写练习之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推选出较好的一篇与课文进行组合,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整节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积极,入情入境。这样的教学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学生学得轻松,对课文的感悟得到升华,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根据课堂生成选定语用点

通常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围绕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一个个教学流程。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故事”。如,学生发言时出现偏离方向甚至是错误的情况,抑或是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这些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可错失的好时机。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中,当品析到“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这一句子时,有一个学生质疑:“课文中‘蒙眬一词是不是弄错了?”我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字典,了解到读音为“ménglóng”的三个词语:“蒙眬”“ 朦胧”“ 曚昽”,这三个词除了读音相同外,都有“不清晰、模糊”的意思。我以此为契机顺势问道:“它们之间能互换吗?文中为什么用‘蒙眬而不用‘朦胧‘ 曚昽?”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字理上,结合语境来辨析、理解这三个词之间的区别。然后,我出示相关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检查巩固。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就要抓好语言文字运用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点,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实际,发掘语用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中真正得言、得意、得法,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教学目标阅读教学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