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呼唤主体觉醒

2019-04-12樊金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个性训练

樊金芳

[摘 要]启动主体阅读程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诉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主体阅读的情境、激活主体阅读意识、张扬主体阅读个性、优化主体阅读训练,以促进学生的主体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体阅读;阅读意识;个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1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主动获取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主体阅读情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统筹的思想,充分考虑多种阅读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情境,以满足学生阅读学习要求。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的教学追求。我们要改变师生关系,为阅读教学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如,苏教版的《三亚落日》一文,景色描写优美,将读者带入了仙境一般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配乐诵读音频,并提出倾听要求:“三亚号称天然氧吧。三亚的海湾最美。三亚的落日又是什么样子呢?闭上眼仔细聆听,在静谧的三亚海边,那颗落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奇妙的感受呢?”教师播放诵读音频,学生听得格外认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次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展开仿读训练。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内书声琅琅。朗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三亚日落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这样的课堂体现出和谐性。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配乐诵读音频材料,成功激发了学生诵读的热情。教师设计讨论问题,并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展開多元互动对话,使课堂的教与学更和谐。教师放下身段深入到学生学习研究活动之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体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活主体阅读意识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是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教学认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在教学设计时,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选择性阅读任务,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诉求,促进学生展开多元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契机。课堂质疑、课堂辩论、课堂演绎、情感诵读、情节复述等活动,都可以促进主体性阅读学习的高效进行。

如,《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介绍读书技巧的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选择读物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学生选择读物提供方案。为提升学生自觉阅读学习积极性,教师展开这样的教学。首先,深入阅读文本内容,结合作者提议,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选择课外读物的;其次,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组长负责整理小组意见,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提出之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展开阅读,并畅谈自己的做法。小组汇报后,教师对这些经验进行筛选整合,最后形成了选择读物的基本经验,并与学生进行分享。如,不妨听听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意见、结合阅读的课文选择读物等,这样能够提升阅读的针对性。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观点平台,让学生结合平时阅读经历谈自己的经验,这样可以给同伴带来更多借鉴和启迪。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高效的。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经历,其经验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这样的学习展示活动,给学生的阅读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张扬主体阅读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阅读个性的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不要“大一统”“一刀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思维的独立性正在逐步形成。教师要鼓励、引导他们展开个性阅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对阅读问题展开个性解读,只要其理解存在合理性,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肯定。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主体的意识,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观点存在。

《山谷中的谜底》中有这样一句话:“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很有哲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联系具体语境和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学生开始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对比分析,并联系生活进行关联性思考,展开讨论。在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个性观点阐述清楚。有的学生认为:“外界的压力来势凶猛,我们可以进行战略性收缩。这种收缩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为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有的学生认为:“生活压力有多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压力来袭,我们都需要坚强面对。雪松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暴雪压迫,我们自然也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出积极的评价。

教师围绕文本一句话展开深度挖掘,为学生提供表达个性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认知,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同一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是非常正常的表现,教师的肯定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促进了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

四、优化主体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精选训练内容,创新训练形式,突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训练设计、展开多种读写活动,让阅读训练更丰富、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不妨设计一些选择性训练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要求。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还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广玉兰》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对广玉兰色、香、形等特点展开描写,抒发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为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师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设计了课堂训练内容:“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模仿文本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为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观察植物时,需要从形态、花色、花香、生活习性等几个角度切入,这样才能全面介绍植物的基本特点。写观察日记,不是单纯地进行描写介绍,还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可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领到任务后,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观察活动,选定了描写对象,学习文本写法,从几个方面展开描写。成果展示时,教师让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积极的点评,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内驱力。

布置观察日记任务,这是教师听取学生意见后的选择,自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有了观察机会,这项学习任务就有了极强的可操作性。教师给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顺利进入观察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参与训练设计,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

在主体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策略和方法展开创新探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主体阅读的环境,促使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活动,从而提升主体阅读的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个性训练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