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对比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疗效研究

2019-04-12丁佳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1004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成形术脑梗塞选择性

丁佳 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42)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对比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疗效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病人归类为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方案治疗;静脉溶栓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凝血指标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NIHSS评分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超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起效时间短。

急性脑梗塞是指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中患者脑中的血流突然中断并导致脑组织坏死。起始的机制是脑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导致管腔狭窄或甚至闭塞。大脑缺乏血液供应会导致脑组织无法获得正常的氧气,软化和坏死(还有颈动脉进入脑动脉或供应异常物体的脑血液循环)。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晕厥,失去知觉,截瘫,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研究表明,在4H(超早期)患者中及时恢复脑血流和改善脑代谢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溶栓治疗是治疗脑梗塞的常用方法。效果准确并且已被广泛使用[1]。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研究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对比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病人归类为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方案治疗,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2.28±2.65)岁;静脉溶栓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方案治疗,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52.27±2.66)岁。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1.2 病例选择与否定标准

1.2.1 病例选择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的超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2)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

1.2.2 病例否定标准。(1)存在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2)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3)在研究前,患者接受了影响临床结果的药物或物理疗法。

1.3 治疗方法

1.3.1 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入院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氧气。溶栓治疗前,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溶液20mL;血压控制在160/90mm汞柱。24h病人卧床。24h后,ct接受检查,注射150~300mg/d的阿司匹林,为期1周。1周后,改为100mg/d,持续使用。进行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使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股动脉,在肝素抗凝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相应血管,并将导管放置在尽可能靠近梗死部位;注射尿激酶30~50万U度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mL,15~30min完成,每15min复查DSA1次,如发现血管仍有狭窄给予植入动脉支架,以防止再次梗塞。

1.3.2 静脉溶栓组(对照组):静脉溶栓方法用于治疗尿激酶。最初使用尿激酶的方法是:20mg尿激酶和10mL0.9%生理盐水(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5mg(500,000IU)/支)溶解并静脉注射给药(在3min内结束),溶解30mg药物含90mL0.9%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注,注意溶栓剂量和速度。

1.4 检测及观察指标

1.4.1 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凝仪记录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6h、3d、7d凝血指标,包括TT、PT、FIB。

1.4.2 NIHSS评分检测。治疗后7d采用美NIHSS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对比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研究。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凝血指标对比静脉溶栓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表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 TT(s) PT(s) FIB(g/L)溶栓前 6h 3d 7d 溶栓前 6h 3d 7d 溶栓前 6h 3d 7d研究组 14.37±1.45 29.97±10.63 19.79±4.47 17.81±1.37 12.39±1.73 14.94±2.84 13.61±2.51 12.91±0.37 3.80±1.65 1.23±0.48 2.58±0.43 3.37±0.43对照组 14.39±1.46 20.24±3.29 16.68±3.39 15.41±2.05 12.38±1.74 12.49±1.31 11.89±1.63 11.52±1.17 3.81±1.64 3.04±1.90 3.03±2.57 4.10±2.6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NIHSS评分(6.42±1.84)分对比静脉溶栓组(10.37±3.95)分具有明显优势,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超过40岁患者为多发群体,男性多于女性。它可能导致极高的死亡率。现有研究表明,该病已成为中国中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患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残疾率高达60%~80%,这极大地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溶栓对超急性脑梗塞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开始后6h内的患者是开始溶栓治疗的最佳窗口。因此,缩短了入院和用药之间的时间,严格控制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是提高疗效的基本保证。静脉溶栓作为一种传统的溶栓方法,但静脉溶栓重建率低[2]。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一种溶栓方法,利用塞丁格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溶栓微导管插入或靠近溶栓部位。微管直接将尿激酶输送到血栓部位,溶栓效果较好。如果血管狭窄并且给予动脉支架[3]。该研究表明,在有效溶栓时间的窗口中,高效血栓溶解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相当。溶栓后溶栓动脉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静脉溶栓组,在凝血参数方面,介入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患者溶栓后6h,3d,7d,TT和PT均高于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h和3d,FIB水平明显下降,7d后逐渐升高。

综上所述,对超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起效时间短。

猜你喜欢

成形术脑梗塞选择性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Scania公司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欧6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