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安徽科技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2019-04-11高青海陆晓民贾双双钱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园艺专业能力

高青海,陆晓民,贾双双,钱晶晶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安徽蚌埠 233100)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言,“专业人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通过培养和锻炼中逐渐成长的。“双创”可以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外,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园艺产业是种植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国内大田作物生产效益的冲击,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为实现增收增效,很多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等栽培。园艺专业是传统的农科专业,国内有9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园艺专业,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开设园艺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其中安徽省增加了3所高校,共6所高校开设了园艺专业。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趋同、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条件有限,加之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不够,导致培养的人才创新和创业能力不足,很难满足园艺产业对人才的需要。

园艺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文化功能[1]。发展现代园艺业,培养现代化园艺人才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亟需大量具备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笔者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考核、实践平台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培养农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1 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核心

在安徽科技学院园艺专业最新的培养方案中,将园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具有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主要园艺植物和食用菌的生产及其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园艺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图1)中突出“创新创业” 核心地位,课程模块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园艺专业导论3门基础课程和园艺产业创新创业论坛、园艺产业经营与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践等4门核心课程。同时,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环节增加了2周的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强化实践教学,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8.6%;为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园艺专业培养模式采取“3+1”方式,3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1年在行业企业参加顶岗实习,通过1年的创新创业锻炼,使学生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难题、人际交往、企业文化及社会需求等能力得到了加强,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图1 园艺专业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Fig.1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reform in horticulture specialty

2 课程建设与课程考核突出“创新创业”理念

针对园艺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园艺学总论、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植物育种学、农业园区规划和管理5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是围绕创新和创业能力这一目标而设定,并增加了实验环节学时,如园艺学总论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分别为27+27,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讲解每一章节内容时,要结合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如讲解园艺学总论中“园区规划与建设”,以农学院创业成功典型毕业生为案例,可以介绍园区规划面积、果树品种配置、品种选择等,如在葡萄品种选择时注重品种的适应性、收获期和品质等,每种果树选择4个种以上,确保生产安全性,这些都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仅仅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低,学习效果较差,而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分析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其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2]。综合运用技能测试、学科专业竞赛、学术论文、职业资格证书、专利和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如核心课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成绩根据3个部分来确定:一是平时理论课课堂笔记、回答问题、上课考勤等占20%,二是过程性考核成绩占3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综合评定后作为最后成绩,过程性考核标准见表1。同时,学生通过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获得相关创新创业学分,可免修1~2门课程。通过构建多元、动态的评价机制[3],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表1 园艺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 实践实习环节的设计围绕“创新创业”理念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大量调研和征求行业企业建议的基础上,园艺专业科学设置了见习、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其中,实验、实训和实习是常规教学计划中教学安排,园艺专业认知实习、设施园艺技术实训、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实习等在相应的学期按照计划进行,通过该实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增加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是通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赛、“互联网+”大赛及“创青春”等赛事,在参赛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撰写申报书、制作PPT和答辩等环节,通过一系列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通过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题环节,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材料撰写、口头表达、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5]。

园艺专业是一个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实践实习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6]。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将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真正达到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同时在指导教师、企业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正确引导与启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严以律己、不怕苦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良好素质。因此,针对园艺专业的特殊性,在制定最新版的实践实习计划时,特别强调实践实习课程的重要性,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力度,突出了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增加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实习环节,优化了园艺植物生产实习、设施农业实习、集约化育苗实习实训项目。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针对园艺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企业出题,教师选题,学生做题,真题真做。

4 实践平台重点围绕“创新创业”能力搭建

尽管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7]。一是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大多呈现形式多于内容,大多停留在签到框架协议上,真正积极推动并取得效果的较少;二是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创新创业所需有一定的偏差,高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则是以实效为目的,因此出现衔接不能有机统一的现象[8]。因此,搭建富有实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园艺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一是丰富了创新创业第二课堂,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园艺专业学生自己的兴趣组建创新创业兴趣小组,每组3~5人,每个小组配备2名导师,校内外各1名;主要感受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二年级开始积极参加来自企业的技术需求项目,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前期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参加学科专业竞赛,通过竞赛过程的锻炼,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二是通过“企业命题,师生答题”方式,找准契合点,以点带面。在师生答题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挑战,在答题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既解决了企业问题,又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赢。三是探索校企交替培养的新模式,由校企共同制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园艺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3年在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1年在园艺生产基地、科研单位和农资销售等企业进行实战锻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运行管理、企业文化、技术需求,感受创新创业的价值所在。实现校企交替培养,摒弃不参与项目孵化就不算创业实践的认识误区,使平台更具实效性。

5 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9-10]。园艺专业是安徽科技学院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专业。针对园艺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由于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聘任的博士,大多数都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学校采取新招聘博士前2年没有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在园艺生产企业挂职2年,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充分利用校外师资,学校制定了流动岗制度,在企业或行业中聘请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如园艺专业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和江淮园艺等公司遴选了专家作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通过暑假或寒假在企业或行业参与创新创业锻炼,这段时间由校外导师指导。多举并用,组建一支教学和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有经验,实践有能力,创新创业有意识的“三有型”优秀师资队伍,为园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园艺专业教师有12名,其中校内9名,校外3名,博士9名,教授4名,省级现代农业岗位专家1名。

通过构建和优化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园艺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园艺专业学生的创业潜力,全面推动园艺专业创新创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园艺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