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东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2019-04-11张艳娇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海东农膜使用量

张艳娇,赵 玲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面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是指在不确定的时空位置,污染物以广泛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渗入地表或地下水体而造成的污染[1]。根据面源污染发生区域和过程的特点,一般将其分为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两大类。从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定义,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焚烧污染,这些污染物通过降水或人工灌溉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经农田排水、地下渗漏、农田地表流等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2]。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3],严重制约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海东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海东市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辖区内有2区4县,为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0%,其中,农业总产值603 041.67万元,增长3.41%,农民人均纯收入9 723.40元,增长8.70%。在种植业方面,2017年海东市完成各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95万hm2,粮食产量134.21万t,化肥施用量9.1万t,使用地膜691.5万kg,农药喷洒量730余t。在养殖业方面,2017年牲畜存栏总数172.29万头,比上年下降6.31%,其中大牲畜存栏33.15万头,大牲畜出栏12.92万头。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农业污染,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将是海东市的工作重点。以下主要从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膜使用量、畜禽养殖排污量方面分析海东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化肥污染化肥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对提高作物产量起过很大作用。施用化肥固然是农业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化肥投入数量和施用强度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及农业生态环境破坏[4-5]。研究表明,因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所带来的养分流失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6-8]。据海东市农业统计数据显示,化肥施用以氮肥、磷肥、复合肥为主,兼有少量的钾肥,2001—2016年化肥施用量变化趋势如图1。其中2016年复合肥的施用量为2001年的1.8倍,钾肥施用量是2001年的30%,2001—2016年氮肥、磷肥变化不大。农业上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7],随着海东市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大量的氮、磷随着农田尾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流中,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8]。

图1 2001—2016年海东市各种化肥施用量Fig.1 Vario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in Haidong City from 2001 to 2016

1.2农药污染由于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2,使用农药可以挽回总产量的15%左右,但过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海东市农药使用以化学农药为主,随着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农药施用总量成波浪形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农药使用量590.1 t,截至2016年农药使用量740.0 t。2001—2016年海东市农药使用量如图2所示。由于农药使用技术等限制,农药实际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农药最终进入水体、土壤,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环境。

图2 2001—2016年海东市农药使用量Fig.2 Application amount of pesticides in Haidong City from 2001 to 2016

1.3农膜污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连年普遍应用,废旧地膜被随意乱丢乱扔,且长期难以降解,回收利用率低,土壤中的残膜量也逐年增加[9],进而扩大污染面积,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自2001年开始,海东市农膜使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农膜使用量389 t,截至2016年农膜使用量6 750 t,是2001年的17倍。全国农膜回收利用率不足2/3,剩余部分滞留在土壤中,随着农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图3可知,海东市在2001—2008年农膜使用量几乎无变动,在2008年后为快速增长状态。

图3 2001—2016年海东市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Fig.3 Application amount of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in Haidong City from 2001 to 2016

1.4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伴随乡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其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地方因养殖污染造成空气恶化、水质下降,农村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重要污染源,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由于各类畜禽的养殖周期不同,当年的畜禽数量是目前研究的争议所在[10]。牛和羊的平均饲养期一般长于一年,而猪和家禽的平均饲养期不足一年,所以牛和羊当年的数量取年末存栏数量,猪和家禽当年的数量取年内出栏数量[11]。

由表1可看出,2001—2016年海东市牛年末出栏数基本处于上升状态,在2010年达27.50万头后持续4年养殖量有所下降,之后又逐渐回升,属于畜禽养殖数量较少的一种。羊存栏数在2001—2016年期间基本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转折点是在2010年达142.71万头之后每年有小幅度的下降,至2016年时羊的养殖数量接近151万头。猪年末出栏数在2002年出现了骤降趋势,出栏数为54.78万,在2003—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家禽养殖数量在2001—2016年间虽出现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海东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畜禽养殖业结构也趋于向经济利益更高的种类调整,规模化养殖不断涌现,但多数养殖场在农村并没有建立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全面配套设施,致使大量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畜禽污染呈加剧趋势。

表1 2001—2016年海东市畜禽养殖主要指标统计

1.5秸秆焚烧污染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一种副产物,是生产粮食、油料等农产品后的下脚料。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8亿多t,综合利用率仅为3/4,随意丢弃的秸秆污染了环境、堵塞了河道,而露天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既影响飞机起降、道路交通,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按照粮食产量秸秆质量比为1∶1.5,未利用率为25%计算,得到海东地区的秸秆产量(图4)。由图4可以看出,秸秆排放量随粮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其中在2001—2014年间无明显的变化,在2015年迅速上升,基本处上升趋势。

图4 2001—2016年海东市秸秆排放量Fig.4 Straw emissions in Haidong City from 2001 to 2016

2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2.1法制建设不完善尽管我国在预防、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制定了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①立法理念陈旧,诸多规定与现在的农村现状不符;②现有的法律法规多数是针对传统的点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的特点而制定,在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12]。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的随机性、分散性、隐蔽性特点致使大部分的县级、乡镇执法机构不明确,并且缺乏专门的执法队伍。面源污染一旦发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导致相应的处罚无法落实。

2.2农业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①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措施难以落到实处,长期以来,环境保护部门偏重对城市及工业点源的污染防控,农业部门更注重对农业生产的管理调节,虽然住建、卫生等多部门有项目,但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缺乏统一部署。②长效运行机制缺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建成后,由于在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2.3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缓慢,农民很难接受新的农业技术;②对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思想落后,农民长期以来很少有时间接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这样就很难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这样造成为了追求利益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畜禽养殖粪便随意露天堆放。

2.4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相比其他技术而言,农业推广技术是属于比较弱势的行业。在农业面源污染上存在新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推广队伍不健全问题。现阶段农业推广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机制,造成了各级推广人才不能及时沟通,使得好的农业技术未能及时推广。在农业推广过程中,人才的缺失致使农业技术不能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

3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3.1加强法制建设至今,我国还未制定有关农业面源污染的专门法律,应针对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立法,健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律,使农村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加强农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的一体化。面对农民既是污染者又是受害者的双重角色[13],有必要让村民切实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

3.2强化监管机制强化监督要以海东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纳入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范围。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环保、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经费渠道。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督导检查,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工作落实,跟踪实施进度,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健全评价机制,推动工作督导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同时,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合理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并向贫困落后地区适当倾斜,让农村贫困人口在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受益。

3.3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也是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受益者,应当履行污染治理的责任与义务,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明白为什么要开展污染治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责任约束,建立农民参与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直接受益机制,让农民明白污染治理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并关系其切身利益;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民参与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维护,依托农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让农民知道如何参与污染治理。通过宣传、督促、激励和帮扶,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政府共同努力建设和守护美丽田园。

3.4依靠技术,控制污染及时组织农业推广人员将新的技术运用到农民的生产活动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积极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处理利用设施,鼓励和支持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生产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气化等新技术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猜你喜欢

海东农膜使用量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
农膜回收器
新型农膜种类多 功能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