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2019-04-11杨雪晴肖海燕刘朝茂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牛肝菌阔叶林菌根

李 萍,杨雪晴,肖海燕,刘朝茂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

大型真菌(macrofungi)也称蕈菌,是能够产生显著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包括大部分的担子菌(锈菌、黑粉菌除外)和部分子囊菌。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生于森林、空旷山地和草原。不少大型真菌具有食用和药用等经济价值,经济用途和研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1]。

西舍路镇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市西南角、哀牢山腹地、礼舍江南岸,行政区东与中山、新村二镇隔江相望,西与景东市毗邻,南与双柏县接壤,北与南华县相邻,是连接两州四县(市)的咽喉要地。全镇国土面积380.5 km2,最高海拔小越坟山2 961 m,最低海拔龙岗大转山河底691 m,其中,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50.4 km2。西舍路镇地理结构特异,境内最高海拔2 916 m,最低海拔691 m,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因此,境内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水力资源占楚雄市70%以上,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大型真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场所[2]。笔者通过对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进行采集、鉴定,并对其优势科、属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供试真菌子实体标本为2016 年采集于楚雄西舍路。凭证标本存放在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林木病害与真菌标本室内。

1.2研究方法此次调查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室内鉴定等方法。调查时,除记载大型真菌的产地、生境、海拔、采集时间外,还应尽量对基物、菌盖特征(直径、颜色、形状等)、菌肉、菌褶或菌管、菌柄、菌环、菌托等特征进行详细记录,并对真菌标本的不同方向进行拍照。标本采回后,新鲜易腐的肉质子实体应在当天用烘干机烘干保存,部分不常见的标本取一部分放入装有硅胶的密封袋中保存以备分子生物学鉴定。调查过程中,还向当地护林员及群众了解一些大型真菌的俗名、用途等信息。室内工作包括:认真整理核对各个标本的编号,对每份标本进行宏观特征和显微特征的观察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39],进行分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各科的种类分析从表1 可以看出,19个科中种数最多的是牛肝菌科,共11种,占总数的22.45%;其次是红菇科,有8种,占总数的16.33%;再次是多孔菌科,有4种,占总数的8.16%;乳牛肝菌科、鹅膏菌科、珊瑚菌科和硬皮马勃科均有3种,均占总数的6.12%;口蘑科和鸡油菌科均有2种,均占总数的4.08%;伞菌科、黑耳科、轴腹菌科和条孢牛肝菌科等10科均只有1种,均占总数的2.04%。由此可见,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的优势科(≥3)是牛肝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乳牛肝菌科、鹅膏菌科、珊瑚菌科、硬皮马勃科。

表1 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各科种数的统计

2.2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多样性名录此次研究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20余份,共鉴定大型真菌49种,隶属1门、2纲8目19科27属。物种多样性名录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 第十版(2008)系统排列[40]。物种多样性名录按照属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银耳纲 Tremellomycetes

银耳目 Tremellales

黑耳科Exidiaceae

桂花耳属GuepiniaFr.

1.桂花耳G.spathularia(Schw.) Fr. 生于杉木等针叶树倒腐木或木桩上, 往往成群或成丛生长。木生真菌,可食用。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伞菌科 Agaricaceae

马勃属LycoperdonP.Micheli

2.网纹马勃LycoperdonperlatumPers. 林中地上群生。有时生于腐木上,外生菌根菌,幼时可食用、药用。

裂褶菌科Schizophllaceae

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

3.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Fr. 松林、杂木林、栎类林下,腐生或寄生于阔叶及针叶的树干、树枝、朽木、倒木上,木腐菌,食用、药用。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枝瑚菌属Ramaria

4.紫丁香枝瑚菌RamariamaireiDonk.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土生真菌,用途不明。

5.亚红顶枝瑚菌Ramariasubbotrytis(Coker) Corner. 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群生,土生真菌,可食用。

轴腹菌科Hydnangiaceae

蜡蘑属Laccaria

6.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Maire) Orton. 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土生真菌,可食用。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蘑属Lepista

7.白香蘑Lepistacaespitosa(Bres.)Sing. 于山坡草丛中及草原上丛生或群生,土生真菌,可食用。

口蘑属Tricholoma

8.多鳞口蘑TricholomasquarrulosumBres. 在针阔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鹅膏菌属Amanita

9.小托柄鹅膏AmanitafarinosaSchw. 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长,外生菌根菌,有毒。

10.长条棱鹅膏菌AmanitalongistriataImai. 生于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有毒。

11.环盖鹅膏菌AmanitapachycoleaStuntz. 于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外生菌根菌,有人认为可食。

牛肝菌目Boletales

硬皮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

豆马勃属Pisolithus

12.豆包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Pers.)Coker &Couch. 松树等林中砂地上单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药用。

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

13.光滑硬皮马勃SclerodermacepaPers. 生于阔叶林砂地上,外生菌根菌,药用。

14.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citrinumPers. 生于松及阔叶林砂地上,群生或单生,外生菌根菌,幼时食用、药用。

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

假牛肝菌属Boletinus

15.松林小牛肝菌Boletinuspinetorum(Chiu) Teng. 生于松林上,群生。外生菌根菌,食用。

16.乳黄乳牛肝菌Suilluslactifluus(With ex Gray) Sm.et Th. 生在松林地上,丛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微毒。

17.亚金黄乳牛肝菌Suillussubaureus(Peck) Snel. 于针叶林,混交林或栗树下地上散生到群生。外生菌根菌。

牛肝菌科Boletaceae

牛肝菌属Boletus

18.铜色牛肝菌BoletusaereusFr.ex Bull. 生于栎等林中地上,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19.紫红绒盖牛肝菌Boletusamygdalinus(Thiers) Thiers. 生于林中地上,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20.褐盖牛肝菌BoletusbrunneissimusChiu. 生于油杉、松树、栲树等混交林中地上,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21.灰褐牛肝菌BoletusgriseusForst. 于针、栎林和栗树下地上群生或簇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22.黄褐牛肝菌BoletusimpolitusFr. 于杂木林中地上散生或丛生,可食用。

23.桃红牛肝菌BoletusregiusKrombh. 生于阔叶林地上,用途不明。

褶孔牛肝菌属Phylloporus

24.变青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rhodoxanthus(Schw.)Bres. 生于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

25.灰紫粉孢牛肝菌Tylopilusplumbeoviolaceus(Snell.) Sing. 在混交林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外生菌根菌。

26.绿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virens(Chiu) Tai. 于油杉等林中地上单生、群生,外生菌根菌。

松塔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

27.混淆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confususSinger. 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28.半裸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seminudusHonogo. 生于生阔叶林中地上,外生菌根菌,用途不明。

条孢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

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

29.木生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emodensis(Berk.) Sing. 生于针阔叶林中腐朽树桩上,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轴腹菌科Hydnangiaceae

蜡蘑属Laccaria

30.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Maire) Orton. 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土生真菌,食用。

红菇目Russulales

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

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

31.东方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orientaleTokuda et al. 群生于针叶树枯立木或倒腐木上,木生真菌,用途不明。

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耳匙菌属Auriscalpium

32.耳匙菌AuriscalpiumvulgareGray. 生于落地上松树、云杉等球果上,导致球果腐烂,木腐菌,用途不明。

红菇科Russulaceae

乳菇属Lactarius

33.浅黄褐乳菇LactariusflavidulusS.Ima. 于针叶树等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34.绒白乳菇LactariusvellereusFr. 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外生菌根菌,可食用、药用。

红菇属Russula

35.铜绿红菇RussulaaerugineaLindbl.ex Fr. 于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36.大红菇Russulaalutacea(Pers.) Fr. 散生于阔叶林内,外生菌根菌,可食用、药用。

37.大白菇RussuladelicaFr. 于针叶林或混交林地上散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38.毒红菇Russulaemetica(Schaeff.Fr.)Pers.ex S.F.Gray. 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毒菌。

39.淡紫红菇RussulalilaceaQuél. 于混交林地上单生或散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

40.变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Schaeff.) Fr. 俗名青头菌,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可食用、药用。

多孔菌目Polyp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黑孔菌属Nigroporus

41.紫褐黑孔菌Nigroporusvinosus(Berk.) Murrill. 生于针叶树木材上,木材白色腐朽。木腐菌,用途不明。

附毛孔菌属Trichaptum

42.冷杉附毛孔菌Trichaptumabietinum(Pers.Fr.) Ryvarden. 生于云南松林内,为害松树导致林木腐朽。木腐菌,用途不明。

43.褐紫附毛孔菌Trichaptumfuscoriolaceum(Ehrenb.Fr.) Ryvarden. 腐生于多种针叶树储木上,木腐菌,用途不明。

44.落叶松附毛孔菌Trichaptumlaricinum(P.Karst.) Ryvarden. 腐生于多种针叶树储木上,木腐菌,用途不明。

黏褶菌目Gloeophyllales

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集毛孔菌属Coltricia

45.铁色集毛孔菌Coltriciasideroides(Lev.) Teng. 林地上群生,土生真菌,用途不明。

革菌目Thelephorales

革菌科Thelephoraceae

革菌属Thelephora

46.莲座革菌ThelephoravialisSchw. 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土生真菌,药用。

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鸡油菌属Cantharellus

47.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 于混交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外生菌根菌,可药用、食用。

48.小鸡油菌CantharellusminorPeck. 于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有时丛生,外生菌根菌,可药用、食用。

锁瑚菌科Clavulinaceae

锁瑚菌属Clavulina

49.冠锁瑚菌Clavulinacoralloides(L.) J.Schrot. 于阔叶或针叶林中地上群生,土生真菌,可食用。

3 小结与讨论

楚雄西舍路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物种多样性丰富,气候多变,水分充足,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该研究所采集的12余份标本中,就鉴定出49种,隶属于2纲、8目、19科、27属。以牛肝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乳牛肝菌科、鹅膏菌科、珊瑚菌科、硬皮马勃科等分布最为广泛。

该研究是对楚雄西舍路大型真菌资源的首次报道,该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食用菌、药用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因此,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应加大对食用、药用菌资源的筛选和培育,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还应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逐步开发、充分利用,并进行实时监控和保护,从而实现大型真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牛肝菌阔叶林菌根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牛肝菌的功效
台风干扰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菌根技术的应用
丽水山区牛肝菌资源的调查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