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和世利16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2019-04-11杨慧珍任志强肖建红卜华虎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种质籽粒新品种

杨慧珍,任志强,肖建红,卜华虎,张 宁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多年来,玉米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之一,是食用、饲用及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1]。2016年以来由于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有所降低,导致玉米播种面积也在下降[2]。为适应当前产业形势,降低玉米种子和大田玉米的生产成本,需进行简约、高效的规模化生产,这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3-4]。

在试验过程中,产量超过15 000 kg/hm2的地块并不少见,说明玉米增产潜力非常大。通过新品种的选育和科学的栽培技术来实现玉米增产、提质、增效,这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5-6]。

本土优良种质是品种抗逆、稳产的保证,更是种质创新与利用的核心[7]。研究人员总结了适宜山西的抗逆、稳产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即以本土优良种质资源为核心,加强外来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使用先进的育种技术提高效率,多点精准测试和筛选,加强科企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攻关[8]。

玉米新品种和世利1601以“优质高产、密度适应强,综合抗性好、中秆中大穗”为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目标[9-11],2014—2017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180023”。鉴于此,笔者介绍了和世利1601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分析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制种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推广应用前景。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RL-25:以PH6WC×掖107B为基础材料,选择优良单株,连续筛选抗倒、抗病、高产优良单株,经7代自交选育而成。其株型紧凑,叶片深绿,成株株高193 cm,穗位96 cm,雄花中等,分枝4~5个,护颖紫色,花粉黄色,花丝红色;穗行16行,穗长16.6 cm,筒型穗,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茎杆硬挺,抗倒伏。

父本RL-93:以PH4CV×S122为基础材料,选择优良单株,连续筛选抗倒、抗病优良单株,经7代自交选育而成。其株型半紧凑,芽鞘浅紫色,成株株高181 cm左右,穗位93 cm左右,雄花主枝较长,分枝2~3个,护颖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行16~18行,穗长15.7 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红轴,脱水快,抗倒。

2010年组配“RL-25×RL-93”组合,2011年进行杂交种鉴定,2012—2013年进行两年品比试验,2014年参加山西省玉米预备试验。

2 特征特性

和世利1601在山西春播区生育期126 d左右,比对照先玉335早2 d。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叶尖端圆形,叶缘绿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287 cm,穗位100 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轻度下弯,一级分枝3~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5~20 cm,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8.7 cm,穗行16~18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5.3 g,出籽率85.9%。

2015、2016年山西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综合结果显示,和世利1601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感茎腐病,抗穗腐病,抗矮花叶病,高抗粗缩病。2017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得出其容重787 g/L,粗蛋白11.2%,粗脂肪3.53%,粗淀粉74.6%。

3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2016、2017年参加山西春播中晚熟普密组区域试验,2016年产量达1 191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8%,2017年产量达12 024.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5%,两年平均产量11 967.8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17年生产试验中产量12 024.0 kg/hm2,比对照增产6.5%。

表1 2016、2017年山西省中晚熟区试验不同试点和世利1601的产量表现比较

4 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期播种当5~10 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 ℃左右即可播种。山西省春播区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近几年,笔者在晋中地区进行不同播期比较得出,当播期在5月10号左右时,幼穗分化有利于避开7月下旬的高温天气,在8月中上旬抽雄吐丝,避开高温散粉,利于授粉,提高灌浆结实性[12],产量增产可达10%左右。

4.2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密度[13]播前保证底肥充足,墒情适宜。使用包衣种子,机械化播种,下籽均匀,深浅一致,做到一播全苗。和世利1601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4.3合理施肥灌溉合理的施肥与灌溉是玉米丰产的关键[14]。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需水较多,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

4.4加强田间管理在播后苗前选择无风天气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忌施用过量,造成药害残留,影响农作物生长。

4.5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苗期重点防治的虫害有地老虎、蓟马、蚜虫、灰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粗缩病。穗期重点防治的虫害是玉米螟,做好穗期虫害防治可显著减轻玉米穗腐病的危害,防治主要病害是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等。

4.6适时推迟收获,增加玉米产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决定着玉米籽粒的充实程度,进而决定粒重[15],因此,适时晚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5 制种关键技术

5.1建立安全隔离区杂交种不少于300 m,亲本不少于500 m。 制种田父母本种植行比一般为1∶4或1∶5,父母本播期调整,父本分两期播种,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二期父本比母本推后3 d。

5.2去杂在不同生长期严格去杂。

5.3去雄母本在雄穗露出前带1~2片叶去雄。第1次去雄应完成80%左右,第2次去余下20%,第3次砍除小苗及三类苗,确保去雄彻底。

6 推广应用前景

玉米生产中提高单产的首要措施是培育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种[16-17]。和世利1601在父母本的选育上,使用外来种质资源,丰富了遗传基础,达到了高产、稳产、广适、脱水快的目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可显著提升作业效率、节约成本,同时也为适时晚收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种质籽粒新品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