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分数概念教学初探

2019-04-10梁年华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均分分数概念

梁年华

数概念是数学命题、思想方法、认知结构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概念主要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的认识,它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本文将围绕小学数概念中的分数认识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教材中将分数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即三年级上册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分数的意义,即五年级下册中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排是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几分之一”教材重点安排了对“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认识。“二分之一”的学习,要求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个物体后,两份中的一份)。“四分之一”的学习,要求理解两层含义:①同一个图形平均分,每一份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相同,但能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②不同的图形平均分,每一份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相同,但能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以“二分之一”为例概括分数的认识,要求通过4个层次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①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圆的二分之一;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④几分之一意义的拓展。

分数的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对单位“1”的认识,要注意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单位的概念,教材渗透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 的单位“1”不同,平均分的结果也不同,但能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二是糖果图,单位“1”相同,平均分的结果不同,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教学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阶段分数概念教学提出的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据此,笔者认为分数概念的教学应从以下五方面去加强。

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分数的意义,加强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例题的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插图,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数有关,进而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学习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分数、用好分数的愿望和信心。

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分数概念的形成,单凭教师直接用语言教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实际操作,在经历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感悟、体验方可形成。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数不是某个东西的名称,它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教的,而是儿童通过感知、操作活动在动作中体验、发现、创造的。因此,一定要通过对情境及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感悟分数的意义。

利用多种模型,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其中,“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沟通分数的意义、数感的培养和读、写分数方法的联系。为此,要借助教具和学具进行折纸、涂色、画圈、写分数、说分数等,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中,深入浅出,逐渐建立起抽象的分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分数的意义 概念包括四个要素:名称、定义、内涵(属性)、外延(例子)。分数概念教学同样要围绕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数(名称);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數叫作分数”(定义);借助具体分数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内涵,即意义);生活中的分数(外延,即例子)。

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教材按照两个“显性”阶段来编排的。为抓好两个“显性”阶段的教学,我们应把握好三个“隐性”层次:一是认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问题,要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知道“分几份”,然后问所分的那份结果的大小,这是用分数表示“整体里的一个部分有多大”;另一种是先知道分到的一部分的大小,然后问“该部分在整体中占多大”。二是初步认识分数。要结合生活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感受分数。三是理解分数意义。结合实例,让学生在认识单位“1”与分数单位两个新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分数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两个阶段”的跨度和“三个层次”的教学,把握教材的“度”并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分数。

(作者单位:云南省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平均分分数概念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平均分一半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