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活学校背景下品德课堂教学策略

2019-04-10朱慧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垃圾道德小朋友

朱慧

生活力是学生健康地融入现实和未来生活的能力。新生活学校正是在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影响下,基于“新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而形成的富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学校。培养学生生活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是它的目标之一。具体到小学品德课堂,应以“生活力”培养作为研究重点。新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说,良好的品德培养应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所以生活力,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非常关注的点。那么基于儿童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做些什么?笔者认为是基于过往生活,丰盈当下生活,引领未来生活。

首先,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他们互相分享,从中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着把“回顾”作为向生活学习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其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例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下册《我的这6年》一课中,就充分挖掘学生们真实的生活、内心的体验、相关的回忆、成长中的故事等,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在回忆的感情激荡中受到爱的教育。截取教学片段如下:

师:孩子们,6年的小学生活,或喜或忧,伴随着欢笑和眼泪,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情故事?

(学生小杰讲述参加运动会的故事)

师:小杰的深情叙述是不是也打开了你记忆的闸门?6年中很多难忘的故事,一一浮现在脑海,你想到哪些事情?先和小组内的学习伙伴一起分享,待会儿讲给大家听。

(学生小组内倾情交流)

师:谁愿意说出你的心情故事?

(学生们在学习上、活动中,与伙伴交往,和老师相处,兴趣社团等各个方面的小故事)

师:6年光阴里的故事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就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故事里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要立足儿童当下生活,选择对儿童有用的,儿童最感兴趣的生活资源,在各抒己见的分享中,激发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其次,学生对于某些问题,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通过引导丰富他们的认知,使其对事物形成更加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例如,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号令》一课,虽然学生在9月1日入学以来,就悄悄地和铃声打起了交道,他们或自觉或被动地听从各种铃声,开始了活泼的校园生活,但还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聚集问题,设计一些表演、体验的活动,丰盈他们的当下生活,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截取教学片段如下:

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孩子们,这是上课铃还是下课铃?

生:这是我们大课间活动时的音乐。

师:听到这样的音乐铃声,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生:就要走出教室,排着队伍去大操场上做操了。

师:我们来看看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是怎样出操的?(播放高年级学生出操视频)

生1:他们排队的时候很快的。

生2:我发现队伍笔直,像一条线。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先请一个小组,其他同学观察,看看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提醒他们改进的。

(生一组演练,全班演练)

教学反思:把高年级学生出操的表现作为教学的资源,与自己当下生活进行观察、比照,使生活更显丰盈与自然,让“生活”与“生活”的摩擦崩发出智慧的火花。

最后,生活是鮮活灵动的,它不会按照人为设计而预演。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现场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从而帮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参与生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可以设计指导垃圾分类的环节,采取的策略可以播放有关这方面的动画视频,也可以采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再引导学生自己到前面来动手拖一拖,拉一拉。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儿童在今后的生活中增强环保理念,很好地引领了他们的未来生活。截取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上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陈丽在捡垃圾时,有一位小朋友提醒他——陈丽,不能这样检,会有细菌的。

师:是呀,直接用手把垃圾捡起来,会沾染上细菌。那孩子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我可以用一把长长的钳子把垃圾捡起来。

生2:我可以把垃圾袋套在手上捡。

生3:我可以用一张干净的纸衬一衬,把垃圾捡进垃圾桶。

……

师:小朋友们很会开动小脑筋,不一会儿就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

教学反思:教会了孩子生活的智慧,对他们未来的生活进行了有效引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智慧的生长点,用思辨、体验、交流等方式教给孩子生活的智慧,引导他们在未来能够智慧地生活。

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必须借助课堂这块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去落实。新生活学校的课堂,要弥漫着新生活学校的独特风格,从而生长出新生活学校里儿童应有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猜你喜欢

垃圾道德小朋友
垃圾去哪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倒垃圾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