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路上的“三思”

2019-04-10余永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闻人物三思作业

余永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在课改的浪潮中,在坚持渐进的路上,有迷惘,有困惑,有收获,亦有反思。对近段时间耳闻目睹的一些教学现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实践课堂提问

以师为主导,以问题串起知识的珠链。“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的话。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桥梁。但课堂上个别老师设计的提问,确实值得反思、探讨。譬如,上课伊始,有教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从字、词、句、内容各方面进行汇报,没有侧重点。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又问:“本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这个提问,激发了学生包罗万象的求知欲,貌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浮于表面,导向不清。“问”是语文课堂的眼睛。笔者认为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

激趣式 这种提问方式一般用于导入新课或准备探究新的学习内容之际,往往能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出示:“美国的《时代周刊》,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1979年的新闻人物是邓小平;2008年的新闻人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1998年,这位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却是——地球。为什么?”这种导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铺垫式 可在导入新课时复习旧知,温故而知新;或在学习某一颇有深度的知识时,通过提问将有关知识加以回忆或巩固。如在教学《伯牙绝弦》前,可提示学生复习积累“ABCC”式的词语:白雪皑皑、杨柳青青、雪花纷纷等,为下面学习句式“善哉(zāi),峨峨兮(xī)若泰山”作铺垫。

渐进式 几个问题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每个问题是一级台阶,由一个问题统领全篇,由易而难。这种提问方式,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以获得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小结式提问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提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提问:“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这种提问能在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延伸式提问 延伸式提问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如学了《藏戏》后,横向延伸:“你知道的戏曲种类还有哪些?”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从内容或作者方面纵向延伸:“小女孩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冻死街头,人们知道后会说些什么”“你还知道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其他童话故事吗”这样的提问,学生们顺着知识的梯子往往能摘到甜美的果实。

练习设计

以生為主体,以“问题训练单”“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年来,不少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大部分是照搬抄写、形式单一的字词句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其实,我们可有如下设计。

设计问题训练单 教师从学习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问题训练单。①预习时完成:我弄清课题意思了吗?我扫清字词障碍了吗?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②理解课文时完成:文中重点词句我能理解?课后练习我能解决?我能归纳写作特点?③总结时完成:我对课文内容还有疑问?通过本文的学习我能悟出什么?④延伸时完成:我能模仿本文的写法写点什么?我还可以探究些什么?

创新作业形式 ①作业的主导权:作业内容可由教师布置,也可由学生自主设计,也可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如设计某一单元练习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②作业的形式:一是书写作业;二是活动作业,如阅读、实验、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三是综合作业,如写心得、报告、总结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积极实践。参观、调查、采访等,应成为学生作业的一部分。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地的课堂教学模如雨后春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疑自探,步步提升”“五步式导学导练”等。这些模式也引发了笔者思考。

一校一教学模式,好处在哪儿?对有一定经验的习惯满堂灌的老教师来说,要由传统的“独唱”转变为“领唱”或“陪唱”,运用新教学模式来教学,是一次“新瓶装旧酒”的历程,是一次教学观念的蜕变。对年轻教师而言,教学模式犹如“路标”,在教学的路上给予他们更清晰指引,使他们尽快掌握上课流程,加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课型同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万能钥匙吗?某校的课改研讨活动,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教者不同、学生不同,但教学模式同出一辙,凸显了固定教学模式的刻板与程式化。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是“单行线”,更不是“万能钥匙”。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很严重。初心不改,“三思”而行,让我们一起见证课改的风风雨雨,彩虹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新闻人物三思作业
最初一念是本真
李三思寻钥匙记
快来写作业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