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是传授,而是“遇见”

2019-04-10刘慧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家港市美学校园

刘慧

众所周知,当下教育生态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累”。疲惫的孩子,疲惫的教师,疲惫的家长,大家都有着一副相同的“受害者表情”,童年被严重异化。认识童年美的意义,承认童年的独立空间,捍卫童年的本来价值,并为儿童提供与其身心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搭建舒适感、自由度、成长美的生态环境,应是教育的努力方向。

新时期的“教育宣言”

2018年,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正式提出新时期的“教育宣言”:“做精神明亮的人: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为服务于该理念,学校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型,即以“国家意志”“标准课程”“核心素养”等基础目标为体,以“审美发育”和“智能拓展”为两翼,让“审美”和“智能”成为本校最醒目的教育标识。同时,作为路径和平台,为满足儿童的自由个性与差异化发展,学校还推出了“儿童定制学习行动计划”。

学校认为,就教育的侧重而言,大学是专业,中学是智识,小学是审美。

审美有多重要?可决定一个人的心灵面貌和生命精致度。木心曾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物型课程就是一个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人”与“物”相互适应、调整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物象”与“意象”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的过程;是更加注重“审美要求精神成长”的办学策略。

清晨,当一名儿童走进校门,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不只是来学习的,他还是来生活的。那么,童年审美的内容有哪些呢?我们的定义是:自然美学、情感美学、艺术美学、人格美学。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精心设置审美对象(视野,生动);二是激励审美活动的发生(遇见,心动);三是课堂的美学化设计和美学课程的提供(教学,启蒙)。

基于上述理念,2013年,我校以美学经纬“再织”校园空间。由此诞生了一座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一个整体的美学设计和比喻,是一个意象,也是一个实体。物型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物型课程是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型”,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校本化隐性课程。

为什么是花园?儿童本身即花朵,对花园有天然的亲和力。他们是来投亲的,是来生长的。所以,我們的校园必须郁郁葱葱,必须有一种能呼吸的草木精神。我们常说:好的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是你想让孩子看见什么,用什么来调动他的注意力;好的校园不是钢筋水泥浇铸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她的生命与儿童的感官相匹配,必须有迷宫和谜语的气质,与儿童的探求精神相呼应。

为什么要“分岔”?中国园林在营造上,有一个原理,即以曲为美。只有岔道多、拐角多、小径多,人才能分流,空间方显深阔和幽远,才藏得住有趣的事物,才容得下形形色色的足迹。教育亦如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天赋、兴趣和方向,学校尊重和鼓励个性化、差异化生长,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路径。

培养孩子的哲学气质

2012年至今,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围绕物型课程的四种“文化类型”,完成了“百草园”、“三味书屋系统”与“会呼吸的路”的设计与开发。物型课程以物构型,分为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科文化、格物文化这四种“文化类型”。

“百草园”是学生喜欢物型课程——有中国意蕴、中国表达的“空间的诗学”。在“百草园”环境设计中,学校抓住中国元素、江南文化及园林美学的运用,除了用“雕刻家的眼力和工匠技术”完成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我们还特意留出一片堪称“荒野”的空间,告诉孩子们:这里有着各种偶然、未知和不确定性“遇见”,藏着看不见的能量和秘密。虽然显得混乱,但这恰恰是大自然本来的样子,有着内在的秩序和结构。荒野,是生命最初的基础,是生命最原初的动力。

大自然从不让人厌倦,一只偶然路过的鸟,一只蝴蝶、一只螳螂和蟋蟀的到来,一场不期而至的雨,一缕月季或桂花的暗香浮动,都会使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时分都是新的。大自然从不重复,正因如此,她才能满足儿童无限的好奇,吸引着孩子们自己走进去,去识别,去发现,去命名。

翻开孩子们的“自然笔记”,随处可见散发草木气息的诗句:

小鱼的尾巴动了,百草园的春天到了;

我多想在结婚的时候,撒一场花瓣雨;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这儿和一只啄木鸟打过招呼;

鸟的翅膀落下一颗草籽;

几天前的雨后,我在这里遇见一只水牛;

我的蚯蚓住在这儿……

大自然以全部的力量、灵感,作用于花园,孩子们瞬间的遇见,心灵的觉醒,实际上是与这所园子发生的化学反应。品味荒野,培养了孩子们的哲学气质。

未经设计的校园是不值得漫步的。我们追求户外的“万物生长”“情景生长”“故事生长”,追求校园的感官设计和心灵运营;努力营造成长型的“童话空间”“童话人生”“童话逻辑”;积极鼓励孩子在校园里“探秘”“偶遇”与“美学漫步”;诱使孩子“心”与“物”随时随地的“化学反应”。

“三味书屋系统”

作家王开岭《古典之殇》中的一段话:“20世纪以来的人类,正越来越深陷此境:我们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里,正拼命用自己的成就去毁灭大自然的成就;或许,人类还有一种成就的可能,亦堪称最高成就,即保卫大自然成就的成就。”

为此,我们建立了“三味书屋系统”:物型课程实施方案中提出“场所精神”概念,由此,我们设计出“三味书屋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物型课程馆,不同的场馆具备不同的场所精神,关注“场所的深度”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被誉为最美书店的“三味书屋系统”,是一季春风阅读的盛典,学生原创书系列——梦想艺术馆,分五大功能区:经典艺术区(“走近大师:百幅经典名画、百首经典名曲赏析”);梦想绽放区(私人定制展);工坊体验区(玩色彩、玩纸);互动分享区与梦想剧场。其中STEM课程馆,有影视坊(100部经典电影)等。学生可感受工艺、人文、智能之美,丰富提升自身艺术美学和情感美学。每一场馆都有流动的音乐,我们称之为“校园背景声”。

我们的场馆是会“生长”的,比起一下子做到底,我们更想要的是不停改变(日本京都有一个著名的酒店,每年一定会翻新一个房间)为了不产生厌倦感,我们在场馆的设计中,力求击破所谓的“完成”。

校园就像是一本书的植物王国。2012年以来,每一年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生长出一个新的小书房、小角落。孩子们在书籍中搜集自己的精神偶像和人格榜样。

一千名孩子有一千种物语,一千名孩子会产生一千种物境。物型课程馆系统流传着许多“人、屋、世界”的故事。如果说百草园是儿童自由撒野的伊甸园,那么,“三味书屋系统”、梦想艺术馆就是培养儿童内心端庄的姿态和表情。记得梦想艺术馆刚落成的时候,孩子们像进了伊甸园一样欢喜。孩子们带着梦进艺术馆,印证了一句话:艺术是灵魂的香水,闻过它,灵魂中就有了香味。梦想艺术馆好比香水瓶子,是捂着盖子,还是打开它?我们决定打开瓶盖,让“人”与“物”相互适应、调整与融合,引领孩子通过梦想艺术馆学会做私人定制艺术展,至今,已经有100余名儿童举办了个人展览。在这个弥漫艺术美学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行为、举止、穿着、谈吐越来越风雅。场馆空间的形与色,加上人文因素的积极参与,构成了一种令人流连忘返的“场”。

保卫童年的学校

“会呼吸的路”既是实景,也是一个课程意向的表达。

学校将校园水泥路剖开,处处都是长草的石板路。春天里,这里的师生好像都是移动的“花草”,口袋里装满花籽,走到哪里撒到哪里;会呼吸的路,会呼吸的花坛,野花、野草自由生长。新学期到来,我们在校园种植了繁茂的太阳花、香水月季,允许第一天上学的孩子摘一朵花带回家。在学校看来,孩子伸手摘花的行为,和徐志摩笔下的月光下跪拜百合花的孩子一样,都是通往美的探索。学校还特别看重给学生一间“窗外有风景”的教室,认为教室同四周自然景物是互动、依存和协奏的关系,漂浮在窗外的云彩和树影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因素。

依据物型课程“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的主张,学校实施了项目式+主题式+场馆式+社区式的学习模式。会呼吸的“户外课堂”,移动的课程馆在学校美丽绽放。

学校还在庭院中设立英语实景场课程基地(本期課程主题来自于英语教材:体验万圣节);果树上,挂着科学课程中孩子们设计制作的“喂鸟器”;花树下写生,一步一景的苏州园林风格,是艺术综合课程展示的最好场所;季节风物,是语文课程吟诗作赋的灵感发生所在;学校的每条路、每座桥都成了数学课的计算、测量与几何探索的课程资源。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会呼吸的路”。

学校操场两边,可以遇见12棵各不相同的果树,石榴绯红,枇杷橙黄,木瓜暖绿,橘子轻黄;学校希望孩子记住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同时,这12棵果树也是学校定制课程的生动象征。如果说每一名孩子都是一棵树的种子,握在掌心很小很小,几乎微不足道;但是,每一颗种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发芽路径,等它一天天长大,离天更近,就可以栖息不远万里的飞鸟,休憩千里之行的旅人。就像操场边缘百草园、 “小王子的花园”,每一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对于必将长成大树的种子,我们必须提前仰望。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里写道:“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学校始终认为:童年,埋伏着人生最重要的线索。一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他对人间的审美,取决于审美能力的强弱与角度;而这种幸福的源头、逻辑和最重要的线索,又深深种植于他的童年生活和细节之中。

如果孩子童年“遇见”美,他就会用一生去追随美。给每一名孩子自然生长的环境与空间美的教育,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要成为一所“保卫童年的学校”。

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百年简史”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小学堂之一。据记载:“光绪三十年,邑人缪抡俊等发起,假址杨舍城西文昌宫,创办范贤初等小学堂,是为本校前身。”1981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首批省级实验小学;1986年,撤县建市更名为张家港市实验小学;2000年,张家港市南苑小学并入成为南校区;2004年,张家港市政府投资4000余万元的实验小学东校区落成。

目前,学校拥有3个校区,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有126个教学班,5700多名学生。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全面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wifi校园全覆盖,视频会议系统联通3个校区。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未来教室”“Stem教室”;学校“一卡通”项目包括师生进出校门、考勤登记、门禁管理、食堂消费、图书借还等硬件建设。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百年史册,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公办实验小学之一,曾诞生过中科院院士。一代一代实小人秉承先贤郭聘之先生于1913年提出的“端、勤、毅”校训,“修身立学端于正道,处事为学守于勤勉,弘志践行持于恒毅”作为实小学子终生追求。新时期,学校以香水月季花瓣簇拥的百年老校大门为新的校徽,以百年历史中传来的《声音》为校歌,让学校成为学生心中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学校遵循“范贤”精神,嗅着月季之香,乘着“美丽学校”建设的春风,以“范贤亭”为文化标志,设计、打造出独特的校园人文新景观。“美丽校园”包括:建设美丽课程;构筑美丽课堂;培养美丽教师;孕育美丽学生;涵养学校气质。在这里,教育已成为一种可以流传的美,学校已成为儿童的幸运之所,能让每一名孩子都能遇见最美的自己。

学校相继承办“全国小学特色文化”等国家级、省市级教学教研活动。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在张家港召开,百年实小的精彩绽放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相关领导赞誉,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张家港市美学校园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学生作品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