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寞中彳亍着
——读吴非《前方是什么》随感

2019-04-10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吴非彳亍戴望舒

潘 安(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 355200)

读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认识了一个有温度的犀利哥。近日拜读他的《前方是什么》,眼前浮现的却是个有情怀的独行侠。那寂寞前行身影,好似那“雨巷诗人”戴望舒,“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而这寂寞中彳亍着的身影,还有我,肯定还有你们。

一、寂寞者依旧寂寞

在这本书里的众多章节中,吴老师依旧呼吁的是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不跪着教书。我想诸多老师原本都是思想者,可现实让我们跪下了。

吴非老师说“常常收到老师们的信,请我为他们呼吁”,由此他质疑这些老师的“独立意识”,质问“为什么一些老师在学生面前为所欲为,一旦面对权力,就膝盖发软”。对此我不敢苟同,这些老师连素不相识的您都敢觍着脸寻求帮助,肯定是在现实中早已四处碰壁。原来的“思想”在现实的拉扯下,逐渐迷失在“专家”“领导”或者“人们”的威势中。吴非老师的激愤,也许是为了“引起疗效的注意”。

我认为有思想不是关键,坚持自己的思想才是关键。就说教研吧,来签个到,交个材料,打道回府吧。形式主义盛行,有的老师也力图改变一下,让教研实实在在地服务教学教育,无奈几个人反对一下,就莫名其妙搁浅了。有的坚持自己的思想,继续在寂寞中前行的就成为了吴非式的名师。

当然,除了坚持还要抗压。吴非老师文章中所记录的有这么一回事,校长冷落的一眼,居然吓得主任“缩了脑袋”“手一直发抖”。就因为主任一句“校长今天真开心,就像娶了媳妇似的”的玩笑,校长“收住笑,冷冷地瞄了主任一眼”。而后吴非老师说“一个老师连自己的意见也不敢表达”,“他学生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这个帽子有点大了,而且恐怕是戴错了吧,官本位思想作怪才是他害怕的原因。但从中可以看出吴非的忧心,他忧心老师的思想被胁迫。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校长的官威也够大了,所以有思想的老师还要具有高抗压的能力。

有思想要坚守要抗压,我做得到吗?曾经我也喜欢写吴非老师这样的教育随笔,在职业倦怠时写下了《教书需要热度》(发表于《中国教师报》),在与学生产生矛盾时写下了《最后一课》(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在面对留守孩子时写下了《弥补亲情断裂的空间》(发表于《德育报》)……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且思且写,勉强算是让思想留下痕迹。可是一位领导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写这些有用吗?多写论文吧,那些名师都是论文堆出来的。”我在苦闷中彳亍着好长一段时间。写没用的教育随笔,真是一个寂寞者吗?看看自己周边,的确是如此。但寂寞也是一种美丽。

二、今天的作文,明天的责任

我是这样一种语文教师:读书总有自己的“聚焦点”。吴非的《前方是什么》中有关阅读和作文的内容,就成为我功利的目标。读着读着,我真是有点惭愧,惭愧于自己原先的功利。

“我常感到现今学生的作文不大气,缺乏境界,没有责任感。”“多彩的生活,往往一到他们笔下就变得毫无生气。”吴老师的话一句句敲在我心上。造成学生作文困境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这些语文人。高考考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并为自己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文学为生存”。

吴老师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也是人的教育,学生应当有人伦意识,要学会自重,学会关注亲人和一切人。”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学是为生命”的意思。生命里不仅有理性的思考,也有细腻的情感,更有人性的美好,这些都是文学写作的对象。我们不能让学生带着时尚的“幼稚病”,但也不必让学生故作深沉。我们应该让作文回到生命的本真。

为了减少我“功利”心的罪恶感,我一直努力在走一条道路——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命,在写作中思考人生。吴老师说作文要有责任,我也一直跟学生们说作文要有情怀,也算殊途同归啦。开始只有十多名学生参加文学社,慢慢地有了二十多人,但是仍遭到一些老师的质疑——这个太影响学习了。我专门开了讲座,除了强调作文对人终生的影响,我还提到了可以以写作获得高校自主招生的录用。没想到还是功利性的东西起了极大的效果,参加文学社的学生一下子多了几十人。我真不知道该欢喜,还是该悲哀。但我依旧一厢情愿地把这归功为文学的魅力。

吴非老师说:“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当有向前的意识。”如那蛰居雨巷的戴望舒,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那么前方是什么?有人说蜗居乡间的戴望舒有机会结识了施蛰存的妹妹绛年,诗人心里于是暗生出些许企盼。那么所有在寂寞中彳亍着的老师,请你也要有一种企盼,对前方的企盼。前方是什么?前方一定有位美丽的丁香姑娘。你们信吗?我信。

猜你喜欢

吴非彳亍戴望舒
丢失的猫
王会东
戴望舒《雨巷》(节选)
临皋晚眺
秋天的梦
烦忧
彳亍
我不选择
一个姑娘混职埸
一个姑娘混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