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促进公共图书馆报纸期刊阅读情况调研报告

2019-04-09金晶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

金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纸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知识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中纸质文献的借阅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图书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中屹立不倒?本文以需求为中心,通过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群体对报纸期刊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促进报纸期刊阅读情况提出个性化自助查询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报纸期刊阅读;个性化自助查询服务;移动图书館服务;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面对这一趋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面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须“加快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制订配套政策、专项资金资助,推介示范单位等多种方式,推动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须“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因势利导,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十三五”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且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为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创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新机遇。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而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主体的移动图书馆,也将成为我国图书馆行业的主流模式。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其潜在的作用不可低估。我所在的长宁图书馆二楼报刊阅览室,拥有报纸130种,期刊1000种左右。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报纸期刊的阅读量?对此,笔者将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发放50份问卷调查。通过原始数据采集并准确统计,研究报纸期刊的阅读情况。

1.读者喜好调查结果

1.1老年人更喜欢报纸,青年人更喜欢期刊和自习

表一

如上表一,51周岁以上年龄段调查对象更倾向于读报,21-35周岁年龄段调查对象更倾向于杂志和自习。老年人较喜欢纸质阅读,而青年人较喜欢内容更为丰富的期刊,占比最重的青年人因社会上各类职称考试进而自习。值得一提的是,66%的调查对象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

1.2大数据能够准确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

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可细分、可定位、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而这些海量数据必然带来数据量级的增加和拓展。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思维模式,大数据思维具有开放性、生长性、多样性、平等性和关联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准确细分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于不同读者个体差异进行精确定位,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数据依托其强大的资源体系为读者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不断促进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大数据的全新理念与模式推动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与进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围绕用户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服务产品。了解读者阅读喜好之后,接下来要思索怎样能够把读者留下来?依托大数据平台,可以拓展出更便捷更有效的搜索方式和电子阅读。

1.2.1热门排架VS.自助查询

如上图一,读者最喜欢的快速搜索方式分别为:按热门度排架和自助机器查询。这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传统老年读者更愿意按搜索排行榜来挑选期刊,而青年读者更愿意用电子设备搜索。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排架,方便读者自行浏览取阅,让读者互相分享引导;而自助查询服务的兴起,大数据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由于其本身的方便智能,自由度高,也是读者最愿意尝试的搜索方式之一。

1.2.2电子阅读“深得人心”

如上图二,如有报纸期刊的数字资源,有70%的调查对象愿意电子下载或移动阅读。其中,青年人喜欢电子阅读的比例最高,占80%,大数据时代下青年人最流行的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和阅读器等移动设备,养成了青年人碎片化电子移动阅读习惯。但是老年人则比例最低。分析不愿意电子阅读的原因主要有:老年人眼睛不好,软件下载注册太复杂不会操作等;而青年人则是因为网上资源已经十分丰富,不需要特地来到图书馆下载电子阅读刊物等。

2.改善报纸期刊阅读情况的具体建议

2.1运用大数据,开发新的自助化查询

图书馆自助化,顾名思义,就是读者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图书馆内资源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我馆的开架借阅方式、RFID自动借还书系统、自动网上检索系统和自动图书杀菌器都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了自助化服务的自由、灵活、便利性。特别是我馆一楼的24小时图书馆,就是标准的无人管理自助化方面的实例。读者只需携带读书证,就能刷卡进入。利用自己的工作闲暇时间自行借还图书,既方便了读者,又节约了劳动成本。对于24小时图书馆的书本,工作人员会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既能区分不同大类的图书,又方便工作人员整理书架。美中不足的是如今我馆的自助查询系统主要分布在图书外借流通部门,借阅图书的读者能够很便利、迅速、准确地查询到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但是二楼报纸期刊部读者区域内并没有这样的查询系统。一部分读者只能到服务台向管理员询问,虽然有纸质期刊目录,但是目录众多,查询比较困难,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查询速度。还有很大一部分读者由于自身个性因素,羞于开口,选择茫然地找寻期刊,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有所下降,减少了期刊的阅读频率。依托大数据,希望相关企业可以开发新的报纸期刊自助服务查询系统,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形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2.2以读者喜好为出发点,加强报纸期刊的资源建设

随着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广泛的收藏与利用,传统的图书编目、分类必将更多地通过计算机进行。为了丰富馆藏信息资源,要特别注重信息网络资源建设,包括文摘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明确馆藏重点,形成馆藏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在网络资源共享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通过不定期的纸质、电子问卷调查、读者交流会等渠道采集信息,建立相应数据库,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和作用,深入了解读者喜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读者进行实时动态评估,以读者喜好为出发点,重新调整报纸期刊资源配置,增加读者最喜欢类型的刊物品种和单种刊物的数量,并且增加一些读者推荐的报纸期刊,从而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不同文化需求。我馆馆员每两月确定主题,利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拍摄馆员们心中最想推荐的期刊文章。原始数据采集后,经由Photoshop编辑图片并配以文字,制成无声视频,进行12小时无间断播放。通过这种交流互动,使得一些原本可能冷门但信息量丰富的期刊重回大众视线,从而对图书馆资源重新整合,促进我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积极探索与转型。

猜你喜欢

大数据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