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想

2019-04-09叶倩

文理导航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数学课堂幼儿教育

叶倩

【摘 要】课堂教学是幼儿学习知识本领的天地,应该让幼儿感兴趣,有好奇心,心理自由,心灵开放。也就是说,教学应建立在尊重和依靠的基础上。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尝试教学时,要让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体,给予他们独立操作的条件,使他们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课堂;情境设计;教学感想

自从我进大班以来,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画画,他们经常拿着一些图书,在课余时间练习,也许是熟能生巧的缘故吧,许多幼儿的作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简笔画,画的很是不错。我就想:这么好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今天复习“单数和复数”的知识,我就当一次“懒”老师,不做教具,让幼儿尝试自己准备上课用的画。

上课了,我在黑板上快速地画上一棵树,告诉幼儿这是棵苹果树,并让他们在上面添加“苹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积极要求:“老师!我!我!我!”我找了一名“秘书小朋友”,却发现其他幼儿有点失望,于是只请他画了一只苹果,之后又找了几个小朋友帮我画。没过一会儿,一棵结满苹果的大树画好了,尽管不是特别漂亮,但从幼儿欣喜的目光中,我发现大家很喜欢,也很兴奋。

我在幼儿所画的苹果里面随手写下1—10这几个数字说:“谁能提个问题,请小朋友根据你的问题来摘苹果?”

我原本的意思是想启发幼儿提出“几是单数”“几是复数”的问题,能够使孩子在复习单复数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苹果被摘掉的过程,从而说明这些知识已经被他们掌握了。

第一个站起来的自然是一向自信满满的孙同学:“谁能用手摘下苹果?”他故意拖长语气,两只眼睛挑畔似地在教师里扫了一圈,把全班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我当时想:画在黑板上的苹果明摆着不能摘下来嘛!这不是故意刁难别人吗?而且还扭曲了我的意愿。正当我要“枪毙”这个问题时,居然发现有许多幼儿举着手说:“我行,我行!”

我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是孩子的乐趣。他们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新”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孩子的每一点发现,都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们创造的源泉,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

第一个接受挑战的自然他的死党翁同学:“老师,有记号笔吗?”

“有。”说着我递给他一只记号笔。

只见翁同学在手心里飞快地画了几下,用另一只手把其中一只苹果擦掉了,然后亮出手心中的苹果,看着孙同学。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个个都夸翁同学:“你真聪明,你真厉害!”

顽皮的徐同学也跑了上去,擦掉写着6字的苹果,马上在树下画上了一个同样的。他说:“苹果熟了,就掉到了地上。”

孙同学高兴地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下面的幼兒很激动,我也被感染了。这时,我才发现什么是童话世界。

接着,我说:“谁能把比6大的苹果复数给摘下来?”第一个应战的沈同学,是个聪明的小女孩。她跑到黑板面前,擦掉一个带有8的数字苹果:“我摘的对吗?”

下面的幼儿都嚷着:“还有10呢!”

沈同学问:“老师,我能一下摘两个吗?”

本来我想让幼儿先摘完8,再请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去摘带有10的数字苹果。可一下子……也好罢!只见她擦掉了8和10,还忙解释说:“是因为刚才没看见10,所以才会……”

憨厚老实的陈同学一脸不高兴地说:“我能摘两个数字,你们相信吗?”他擦掉5,又擦掉了3,并解释说:“5+3=8,8比6大,是复数。”

计算天才孙同学不服气地说:“你摘了两个数字,我就摘三个。”他上去擦掉了9,接着擦掉了1,然后又擦掉了2,说:“9+1+2=12,比6大,这也算对吧?”

最后就剩下一个数字4,我说:“我也想摘一个,我要摘比6小的复数。”孩子们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没了!”

课堂是幼儿学习知识本领的天地,应该让幼儿感兴趣,有好奇心,心理自由,心灵开放。也就是说,教学应建立在尊重和依靠的基础上。课堂活动主要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师生关系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的威权来自于“信服”,而不是“压服”,师生关系要如:知己、家人,唯有如此,方能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自信并懂得尊重他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才会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情境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才会被激活,创造思维的火花才会燃起!这节课中,幼儿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为课堂情境的创设创造了物质环境,也使他们成为了情景本身。他们在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创造的惊喜。这里,有教师式的幼儿,也有幼儿式的老师,大家“互相争斗”又其乐融融。尽管一开始幼儿提的问题不是纯数学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虽然没有思考数学,却在数学地思考。所以,为此花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心是有待挖掘的重要教学资源。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很值得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童心里深不见底的一面,也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和感悟。在本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摘”掉了画在黑板上的苹果,让我在笑过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怎样使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自然地进入教学过程,完成知识建构的任务,让知识“活”起来?如何走进童心,给他们更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使他们能数学地思考,有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也许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永久性话题。

总之,在对幼儿进行尝试教学时,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体,给予他们独立操作的条件,使他们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璐.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包旭芳.浅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

[3]高文燕.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

[4]周欣.儿童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数学课堂幼儿教育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