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艺术普及美术教学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2019-04-08顾常春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馆教学资源美术

顾常春

(宁波市北仑区文化馆,浙江 宁波 315800)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的教育环境、形式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开始受到认可与欢迎。当前阶段内,各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正向着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全民艺术普及美术教学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指出,我国需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扩大信息化手段对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教学资源的公平性①。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是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不论是对于提高教育资源建设质量,还是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都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院校教育均衡配置,全面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

目前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仍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例如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获取的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从其基本服务理念的角度来讲,全民艺术普及与数字化资源的有机结合,类似于“免费开放”强调文化的公益性、服务主动性、主体责任性、社会全面性以及艺术的专业性。随着“共享思维”的大范围推广,共享理念也逐渐受到欢迎,尤其是在全民艺术推广工作中更是日益彰显出来。以往的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方式往往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时间、地点等,具有局限性及不可重复性。数字化建设恰巧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最终形成优良效应。

全力提高全民艺术普及美术教学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既是各区域内文化馆业务开展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化馆是推动全民普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单位,要求其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三、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提升资源利用率

文化馆是文化教育及得以实现的重要场所,相关院校及人员应最大限度的提升文化馆美术资源利用率。想要全面促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应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文化馆的“领头羊”作用。将其与社会上其他相关的社会组织等积极合作,从不同角度将艺术普及变成现实。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站、社交平台做到信息共享。精准有效的整合现有美术教学资源,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采取多样化方式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机会。安排艺术骨干,面向院校内的学员等展开专业培训,参与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

文化馆可在最大限度上利用此类资源优势,达到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可设置美术相关的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向学生讲解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走入院校内,引导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展开全面详细的美术教学。创新艺术普及与美术教学方式,例如“一对一”,面向文化志愿者展开培训,形成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二)优化教学方式

为了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网上教学课程,不断优化服务形式,创新艺术学习渠道。例如可积极开设与美术教学、摄影在线教学相关的课程,通过此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可随时随地的展开艺术学习,也是当前成效最显著的方式之一。不但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可逐渐扩大服务范围。除了上述平台外,还包括各类新型社交平台、微展览、慕课等,利用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快速便捷的查询相关信息,依照自身兴趣自由选取可接受的文化艺术知识②。文化馆工作人员作为文化馆组织相应活动的主体,务必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积极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深入实地考察,走入基层进行现场的艺术指导。随着文化馆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可以将更具专业性质的文化艺术传播给群众。

(三)创新美术教学活动

学生是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故此相应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各项工作都应贴切实际。有关院校及教师需明确学生的文化状态,从其基本文化需求入手。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入手,考虑其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创新美术教学活动形式。将各类基础文化设施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艺术的欣赏者及创作者。开设各大剧院、剧场等,定期为学生推送与美术相关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获取的充实感。借助文化广场等文化传播场所,不定期举办美术采风活动,美术论坛,美术培训,沙龙活动,画展等,不断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达到服务于人的目的。

四、美术教学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措施

(一)提高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强化美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质量,就必须从提升相关人员意识入手,促使各院校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共建共享的本质及内容,激发其共建共享的兴趣。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趋势下,高校应正确认知竞争及共建共享之间的关系,二者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共存。利用此种方式,高校可深入分析自身线现有优势及弊端,做到查缺补漏,实现共同发展。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统一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进行。综合来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多个方面相互配合,通过统筹分析进而实现协调发展,同时构建并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且不同类型的高校具备的数字资源也存在着差异,一旦分类不明确,将其共建共享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最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相同类型的院校则在学科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所需资源也大致相同,这也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正常实施的基础条件。换句话说,美术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应尽量在同一类型院校或专业之间开展。

(二)强化管理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此方面的引导力度,实现政府调控下良好的市场化资源配置。为了避免院校之间出现数字资源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对应资源的配置务必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可以在保证资源顺应市场流动方向配置的同时,防止院校发展与预期之间存在偏差。强化对高校的政策引导、制度制定,为院校美术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一个有利环境,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相应高校在此形势下,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各类通信技术的作用,将数字资源及时准确的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中,方便实行信息共享。

其次,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并非是凭借一己之力便可实现的,需要借助政府的资金支持为其提供坚实保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专项基金,单独用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等,例如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师资源信息化、教学档案信息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资源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加快信息产业相关立法的速度,将信息交换机管理逐步引入法律轨道上,保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能够做到有法可依。适当融入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颁布并落实《推进高校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办法》,全力推动美术教学的稳定发展。

最后,设置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在此过程中可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例如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③。严格遵循元数据标准及接口规定,逐步建立跨平台、多终端、跨区域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用户依照规定详细描述共享资源。该平台需涉及到一般格式的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同时还应包括内容导入、编辑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美术教学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稳定进行,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工程,该任务涉及范围相对较广,且亟待推进。针对现阶段内我国美术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及时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美术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最大限度上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数字资源。

注释:

①田仲富,刘楠,李桂英.高校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效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1):1-3.

②张轶,曹莹.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共建与共享[J].江苏高教,2017(11):71-73.

③黄秋生,张秦肇.云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8):67-70+73.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教学资源美术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