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具体化研究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2019-04-08卿小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教艺术设计应用型

卿小英

(洛阳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一、引言

伴随着2014年教育部明确改革方向,全国范围内的一部分院校面临着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需面向于行业和注重于应用,产教融合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发展的可行之道。

二、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产”与“教”本身具有密切的联系性。无论是产业还是生产,“产”决定了“教”的发展方向;而“教”通过提升受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以达到提高生产者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知识的创新与推广实现生产力水平革新的目的,所以“产”与“教”的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发展的如何对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是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的发展要求。

现代大学的职能除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外,还有发展科学的重要职能以及服务社会的职能延伸。可见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全面更综合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培养模式也应随之变革。产教融合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与设置上积极与行业产业对接,将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一体的产业型教育实体。

三、产教融合发生的条件

产教融合顺利推进需要三方面的条件,这三方面的条件分别为“政、企、校”三方推进力度、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以及教师的实践力。

(一)“政、企、校”三方推进力度

政府的支持是产教融合的前提,只有政府部门有推进的决心和相应的政策支持,才能保证产教融合的开展。政策既能够为企业方和学校方提供各种便利政策,也能够给予双方一定强度的制约,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企业方与校方本来就是供求与供予的关系,企业方需要学校能够源源不断输出优质的管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劳动人员。同时还需要教师队伍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成果,来引导行业发展动向,实现成果转化输出,提升生产力水平。校方可在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革措施,打开自封壁垒,一定程度的开放、灵活引入企业方优秀师资进入日常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与企业人员能够更多的机会进行直接沟通,促进校方与企业方更深入的融合。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都具有了强烈合作意愿,共同推进才能够增加凝聚力,使得产教融合真正的能得以实施。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

高校专业设置务必遵循动态调整原则,依据社会、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定位或更新调整专业设置。只有当专业本身具有行业属性,才能够直接参与行业生产活动、与企业进行直接对接。如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影视方向,先后经历多次专业定位调整,从动画方向转向影视剧创作方向,再调整为影视广告方向,通过多次的探索明确了专业的办学定位。影视广告方向更适合我校所处三线城市的实情,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也能够更多的与本地企业对接,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以及勤工俭学的机会,为产教深入融合创造了可能性。

(三)教师的实践力

教师的实践力是所有条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是产教融合的践行者。现阶段我国的高校聘任制度对于学历、年龄等有着重重严格的要求,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青年教师缺少实际的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要求,导致我们的教学工作无论如何改革也只是停留在抽象层面。当各方条件都已具备或即将具备之时,需要一线教师队伍迈出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育人亦是育己,只有当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都有了产教融合、密切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将会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的一大利器。不仅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升教师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手的行业资讯,指导其进行实践生产。因此,产教融合的具体化研究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责任和义务。

四、产教融合具体化的措施

产教融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研究,一是宏观层面上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与校方的相互协定等;另一个是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实施内容,回归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与“学生”,从教师的视角、学生的需求来处理产教融合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

(一)以教师挂职为媒,搭建产教融合桥梁

通过高校教师“挂职锻炼”这一举措,将高校教师输送到企业生产一线,产教融合就有了进一步深入落地发展的可能。通过这一机会为教师提供与企业对接的窗口,教师在与企业长期密切合作中,成为产教融合的桥梁。积极投入“挂职锻炼”的教师不仅能提升了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更容易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并解决行业企业中存在的专业性问题,为个人的教学和科研寻找到突破口。

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每学期派出3-5名青年教师全脱产,赴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不同行业定位的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践锻炼。通过进入企业、参与企业项目、与公司人员之间交流沟通,教师们全力投入成为产教融合的桥梁,是产教融合具体化中重要的一步。

(二)选择性引入项目,实现共赢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本身与市场有众多结合点,教师本人通过挂职锻炼与企业方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自身业务经验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企业项目资源。只有当教师既充分了解课程教学,同时又能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才能实现选择性的将实际项目引入合适的课程环节,达到企业、学生双赢甚至是多赢的模式。通过实际项目引入,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最新的设备与技术,解决校方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若干可能性方案,同时给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培养的机会。教师与企业导师之间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灵活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实现互帮互助得以共赢。

(三)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库,获得一手行业资料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教材撰写等存在一定的空白或不充分。在良好的校企关系前提下,教师们能够获得一手的行业资料和经验,建立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通过较为长期的资源共建,有利于积累素材进行应用型教材的撰写与出版。通过教师的分类、梳理与总结,能够将经验转换为知识,更准确的归纳应用型院校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方式,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形成。

(四)引入最新行业标准与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向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成果评价标准相对来说更为模糊、感性。而行业标准是一个相对严格、客观的评判标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接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个课程教学成果评价而言,引入行业标准形成多方评价体系,将会使得课程衡量更为客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行业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结合,能够直接对接学生毕业能力要求、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求。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一定的行业依据,使育人方向更具行业性和应用型。

(五)创建专业工作室,提高学校生产力并介入行业发展

产教融合,“产”是方向,具体到系部、教研室或某一专业,需要凝练方向,组织团队,组建艺术设计类不同方向的专业工作室。将学生与企业密切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到行业的规范与要求;教师成为半企业人,感受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始终处于知识不断更新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输出知识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企业可针对高校自身的特征,在校联合开发部分产品,不仅能够探索企业技术与拓宽业务方向还能够收获更多优秀的准员工。

五、结语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方向,产是导向,重点在于教。“教”既指教育、教学,也可理解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主动融入社会、参与企业行业生产。产教融合能够很好实现“学中做、做中研、研中产、产中学”,这种良性的教学生态闭环。教师身份的多样性有利于产教融合的具体化推进。只有当教师有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企业资源,形成教学、产业、科研的闭环才能够保证产教融合真正的深入的良性发展下去。只有从教师本身改变,带动学生、课堂,积极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够将产教融合具体化、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独特性研究,更是可以推而广之的应用型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艺术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星.云.海》
《花月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