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书院村的文化保护与利用

2019-04-08赵琳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泉古村泉水

赵琳琳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基本概况

书院村位于泉城济南西南部,坐落在天池山脚下。村中有一书院泉(曾名东流泉),属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取名,泉水顺石渠环抱整个村子。书院泉是洪范群泉中涌水量最大、泉流最长的一泉,泉水过渠,水量常年充沛。

二、缺点与不足

书院村虽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取名,但“书院”不复存在,也没有任何资料可考证当年书院的风采。至今保留的古建筑数量很少,仅有的一两处已经破败。有部分建筑外部尚存留有下马石、拴马石等石头物件,可见曾经居住于此的必定是大户人家,但是从无修缮,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急需抢救性保护。泉水流过的水渠虽然水量充沛,泉水清冽,但是石岸生硬,与普通农家排水石渠相似,不能彰显书院泉的久远历史。

村中道路现如今多用水泥铺地,水泥虽然整理了街道,但是也把古村落的历史和传承严密的封印住了。书院村附近环山绕水,周边可查证的历史文化遗迹虽多,但是互相之间联系很少,很难规划合理的游玩路线,并且没有足够吸引人的点。

三、特点与保护策略

书院泉是村子里最有价值的遗产。书院泉与江西婺源中的菊径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菊径村被溪水环绕,被称为中国最圆的古村。而书院村外的水不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小溪,是几千年来不熄不灭的泉水。对于书院村的保护,书院泉与村子中暗藏的明代历史文化痕迹最为重要,是书院村能够在众多“泉水景区”中脱颖而出的要点。

刘隅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文人雅士,并且官位不低,才华出众。书院村的明代气息应该在此处多多吸取一些。例如,村口有一书形态石塑,书页上刻着“书院村”三个大字。石塑雕刻的厚书是一本现代胶装书的形态,“书院村”三个大字也是现代简体汉语,缺少设计美感、历史气息,略显粗陋,应考证明代书籍装帧,石书上刻的字、用的石材更要讲究些。

既然有“临泉建书院”的记载,书院将会是书院村的一个标志建筑。建造书院必定要严密的考证明代建筑,首先在位置上要“临泉”,但是具体是靠近泉眼还是泉水流经的某处应该以现在居民的生活便宜为标准,建筑结构本身利用起明朝时期建造房屋的智慧,一砖一瓦都应该如旧。书院的成立应该以惠及村民为标准。书院平日可作为村民集会议事的场所,或村里的特殊节日大家读书的好地方。在书院中增加文人气息,经常请一些老师授课,可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传承传统文化。

书院村的水应具有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书院泉应当打造出石与水的互相依附互相成就的景象,将石头作为泉水的好伴侣。选用石头作为书院泉的伴侣进行开发的原因有三:第一,石头在衬托着北方泉水的品格。济南一众名泉周围的石头建筑、围栏等都尽显历史的气息,没有直角锋利之处,经过百年风吹雨打,人们摸出来的石头光滑锃亮,青绿颜色的石头印衬着丁零的水,这是不同于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的历史传承,也象征着子孙传递的坚毅、质朴的品格。第二,石料选择多。所在镇是吸水石产地,近年来很多人靠吸水石走上了致富路。在东阿县内,青石板也是一大主要开采地。书院村背后靠山,如果将众多石头作为点的线索,与背后山峦的面化为整体的意向,会是一大特色。第三,村内最多的是石头房子,但为了居住的舒适大多被整改过,甚至房子要去和泉水流过的石渠抢地方。将这些房子进行艺术装饰,石头修旧如古,与石渠相印成趣,再将临泉的房屋内部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成家庭旅馆,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书院村中古树连绵,有不少是在石渠内泉水中生长的,但是大部分树只是茂盛春夏两季,书院泉的泉水在春夏两季也是更加充沛一些,春夏游玩是好时节,这就导致到了秋冬不免有破败感。书院村的植被可以选择冬季长青的松树等,也可栽种枫树、银杏等。

村子里应继续保留市井民俗的文化气息、烟火气。不妨按照明代的一些形制习惯来建设仿古的小吃街,尽力的复原几项明代的吃食,在菜品名字和口味上下功夫,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特产的销售。村子里有常年不变的饮食习惯,一种叫做茶汤的玉米粥,香甜浓厚,符合现代人喜吃粗粮的健康原则。

本文对于书院村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传统的村落的保护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古村的情况各有不同,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当使得村子的可居住性更加强,不能完全整改成为旅游景区,希望本文能为书院古村的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临泉古村泉水
《古村小巷》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临泉起跳
古村——大芦
作品二
一个定理的多种证法探究
泉水与盐水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