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绘画开山人乔托艺术的形成与特色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阿西壁画教堂

丛 玥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一般谈到乔托的艺术,总会提到他是近代绘画之始,因为他打破了拜占庭艺术僵化而生硬的形式,给予了人物立体感和自然感。物体的光与影明显划分,人物的手、眼睛、鼻子、嘴和衣纹,也是依循某种共公式,①而非经由观察的结果而得的图像,一般构图固定而系统化。自中世纪以来,拜占庭的艺术深深的影响着意大利艺术。一直到乔托画阿西西的壁画,这种局面彩大有改观。

乔托并没有立即放弃组成拜占庭艺术传统那带有象征和暗示性的图像,他演绎这些图像,并带来一些变化,并渐成乔托自己运用来布局的造型。他把传统的画法加以修正,依据真实的情况验证对象,强调自己的表现,特别在物体轮廓上,加强了一些色调浓淡的变化,来凸显阴影。他要在绘画中让人看到略早于他的雕塑家尼古拉·皮萨诺那样明暗显著的三位效果。然而,乔托并没有达到把空间和光融混为一体,不过他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乔托这种对物体真实的描写,首先开始于在对象的描绘上,然后才渐渐扩展到自然与人的客观表现。在早期,乔托在阿西西大教堂绘旧约故事的画,图像较平板,知道圣方济各组画,他的造型才渐趋细腻,也较生动。后期的乔托绘制的帕多瓦斯克罗维尼(Cappella degli Scrovegni)礼拜堂的壁画,我们察觉除了在颜色、质感的演化,光和影的柔和搭配外,一种自然风的感觉呈现,从建筑物、器物的细部描绘,乃至人物衣衫布巾的自然垂落,皱褶纹走向有序,人物的脸庞开始富有表情,接近真实的个人。乔托从容舒缓地描绘,画面处理清晰而明朗,这样的特点让乔托在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的艺术呈现臻至高点,显见完满的成熟,是举世公认的乔托名作。

乔托的绘画作品分为壁画和木板蛋彩画。壁画是类似水彩的涂料,绘于灰泥墙上的作品。乔托在壁画技术上有根本的革新,施行一种较为耐久,较之为“湿壁画”的绘画。②那是先在墙壁抹上一层粗糙的灰泥,再涂第二层较细的灰泥之后,把整个壁画构图的大型素描草图透描上去,再图上更细的第三层灰泥,重描底稿后,将溶于水或石灰水的颜料涂上。第三层灰泥涂抹面积以一日的工作量为准,保持湿而新鲜,使流质的颜料得以深深渗入,再以干笔加工,乔托在流质颜料与干笔加工上,前后期壁画也有诸多改进。

从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上院与教堂下院的壁画,和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的壁画作品比较来看来,阿西西壁画的颜色层柔和而稀释,帕多瓦壁画的色料面则显得稠密、明亮、富有光彩,特别是圣人头上的金色光晕和衣服镶边的金色绣线,使画面更显亮丽。自阿西西到帕多瓦的壁画,色彩上的变化或可与锡耶纳画家杜乔早期作品的透明,到晚期厚密颜色的演进相较。而乔托往后为阿西西下教堂拱顶所作的彩绘(1316-1319)敷涂大面积金粉与镶金,也是另一种拜占庭式的华丽,与锡耶纳画家马尔蒂尼或洛伦泽蒂兄弟也有相互影响。

乔托的壁画不仅是敷色的问题,更是“壁画”观念的改变。对中世纪的画家而言,一片要绘上壁画的墙是一个平面,描绘于其上的图像是用来填满这个二度空间的平面,如挂毯,或细密画的团式的装饰。相对于这样的平面观念,乔托在阿西西教堂的工作则是要把壁画创作融为教堂建筑的本身,壁画上的图像力图达到一种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再则,乔托壁画的空间是连贯且合理的,经过缜密设计的壁画空间是绘画的重新发现,这种重新发现对西方近代绘画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在阿西西的壁画所酝酿的空间视野,在当时绘画世界受到了一致的赞同。首先在意大利,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绘画全部都受到乔托影响。除意大利之外,对14世纪上半叶弗兰德斯画家凡·艾克的绘画空间处理也有很大的启示。

阿西西变化所孕育出的空间观念在古代(希腊、罗马)的绘画里已经有了,但却在中世纪丧失了。然而,这不仅是一种作画的新方法,在二度空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立体图像,意味着要把真是回归到人们以自己的感觉出的一种属于地面的,而且是属于世俗的真实,这样的真实才具价值,而中世纪的人以为惟有具价值的事物才是真实。乔托在艺术上的革新与当时的思潮是一致的,特别是圣方济各教派信徒所推崇,而后由奥卡姆的“唯名论”将之发扬光大。

在整个阿西西教堂上院的壁画中,乔托最先独当一面的作品是新约故事《耶稣遗体前的哀悼》,在教堂上院的上方教堂一拱型梁距间嵌玻璃窗之一旁,画面多处剥损,但重要部分仍清楚可见。画中,在一多岩石的前景前,圣母膝上抱着死去的耶稣,表情哀伤沉思,圣约翰和圣玛丽·玛德琳一起在旁守护者,深沉地悲悼耶稣的死亡。此壁画属于乔托年轻时代的作品,但构图之严谨,人间感情之变现,已深具特色。画面人物虽尚显生硬,但并不促胶着在一起,各个人物有自己的动作,在市区的耶稣遗体前哀戚悲恸,是相当生动的悲剧性画面,人物面部的表情,悲苦和悲悯都充分表达,可以说是自古代绘画以来少见的画面。

1311年,罗马红衣主教向乔托商定了一幅三联画。现存于梵蒂冈画廊,这副三联画幅面很大,乔托可以在构图上发挥,是乔托所有模板蛋彩画中最令人称赞的。与前后的作品相比较,乔托的此作三联画空间构思用心,透视连贯一致,人物动态不一,各有表述。若看乔托整体作品,虽然帕多瓦斯克罗维尼壁画也有这些优点,但可能是因为绘画材质的不同,蛋彩的色料,使画面更显精致饱满和而灿烂。这些木板蛋彩屏画有乔托壁画作品所不及之处,是大家共认的杰作。

乔托晚年曾在博洛尼亚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绘制祭坛画,现唯一保留在原地的作品是《圣母加冕》。这幅作品很有可能是乔托的最后一组祭坛画,也是其巅峰时期的作品。内容描绘的是天使与圣人聚会,为参加耶稣为其母加冕的盛会。整组画面除中评外,似乎不见透视问题,但这些人物的排列情形,又已有了透视的观念,似乎只要画屏增多,这组画便可绵延无限。这幅作品整体画面庄严华丽,光彩辉煌。

乔托在1334年成为佛罗伦萨兴建圆顶大教堂的艺术总监,即城市、城堡和堡垒的建筑设计师,也就在他去世的前三年,乔托着手设计佛罗伦萨成的一座钟楼。1337年,乔托以70随的高龄辞世,其所着手进行的钟楼虽只建到第一层,此楼仍是命名为“乔托钟楼”。乔托·迪·波德涅,这位佛罗伦萨之子,佛罗伦萨之光,他的名字随“乔托钟楼”的屹立而常在,画家的名声也随着“乔托钟楼”的钟声永久悠远传播。

乔托的艺术如同他的同代、佛罗伦萨人但丁(Alighieni Dante)的文学一样,同为西方文化历史上最珍贵、最辉煌的成果。乔托生前即溶质名贵,逝世后更受遵奉,朗基(I’Abbe Longhi)认为13世纪最后10年,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地区的绘画已暗地里系用了乔托的新风格”,那时乔托才30岁。乔托享有数世纪的盛誉,在20世纪初,仍有罗杰。

注释:

①赵海江.欧洲艺术史上的完美源泉——乔托及其艺术解读[J].洛阳大学学报,2007(03).

②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大全——乔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24.

猜你喜欢

阿西壁画教堂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阿西里西山无伴奏男女混声合唱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壁画上的数学
On the Necessity and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Education
天然大理石教堂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
草 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