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腔的演变与艺术价值

2019-04-08张艺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戏曲戏剧

张艺杰

(青西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山东 青岛 266400)

一、茂腔概述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作者张大经先生曾提出“茂腔是许多地方歌剧院的一个热门表演节目”,比如说高密,五莲,安丘,临沂,焦乡,胶县,青岛,齐齐亚尼,日照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茂腔的大部分内容在上文所述的胶南等地区进行讨论和开发,虽然地区不同,但其过程和艺术水平也是大同小异的。青岛,胶南等地区的茂腔技艺的特点受到地方方言、民间技术的影响,而且这是无法衡量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继承和保护方面。

二、茂腔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歌剧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与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流行方言、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茂腔,出自于鲁南地区。山东是拥有最少的耕地和陡峭的地形的地区,其崎岖陡峭的地形不易运输的食物,工业废物,并且就算是人也很难移居。从古代起,胶州和胶南地区的联系就很频繁,明朝之后,胶南建一条通往胶州的道路。但如果这两个地方没有道路的连接,在历史上他们两地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交集。在冒肘鼓去青岛了解到这种戏曲后,对这种戏曲的动作、与之相关的传统节目、戏曲的服装和化妆技巧以及其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进行了学习。基于戏剧音乐的特有旋律,茂腔在演出期间也制作了他的旋律,有时为了适应其发展,创造出独有的声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茂腔的艺术价值

(一)茂腔演出与岁时节日民俗价值

茂腔的第一次传统表演与岁时节日的民间活动密切相关。春节期间是茂腔的表演集中时期,到元宵节的时候茂腔的表演仍在继续。根据以前的艺术家的说法,一个团伙中的老演员在后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是在节目中唱歌。一般在春节开始前,村代表首先会去找茂腔的班主,告知他们表演的时刻,地点,表演的补偿。然后,班主任以多种方式组织茂腔表演活动。一般来说,一茂腔剧团每天完成2-3次演出,一个村庄结束后,直接进入其他村庄。大多数的表演比保留曲目更轻松有趣,例如拍水,点火,拍小王脚。

(二)茂腔演出与祭祀价值

祭祀是祖先,皇帝和其他宗教组织的人进行的仪式。这些仪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了数千年,形成了我们今天崇拜的民俗。 山川神灵的观念传播在人的信念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类有神灵,天地有神灵,甚至世界上不同的地方都有有关神圣的不同传说,都造就了神的气息。“庙会茂腔戏”、“求雨茂腔戏”、“谢神茂腔戏”、“祭祖茂腔戏”、“开光茂腔戏”、“还愿茂腔戏”、“谢雨茂腔戏”等都是不同习俗不同原因产生的茂腔戏曲,这些戏曲被称之为娱神戏。我们通常看到的像关羽,观音,佛祖甚至还有某些家族的祖先这样的粘土雕塑都是“娱神戏”的重要道具。村里的人们都很尊重茂腔戏里面的雕塑,所有村庄都会要去茂腔剧团表演“娱神戏”。 写戏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其表演的总体力量,待演出结束后,表演者可以在镇上获得金钱的补偿,在早期小麦和甘薯等也可作为补偿的工具。

(三)茂腔演出与人生礼仪价值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他们总会经历一系列具有某些迹象和意义的时期,并构成适当的意识,表现出社会特征的变化。通常形成的民俗意识与民间礼仪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将茂腔的表达与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表达符号联系起来,再与人类基本民俗活动相联系,从而成为民间歌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生活中的婚嫁和丧葬礼仪等属于茂腔中的人生仪礼。在以前,一般有钱人家会举办婚礼或丧礼的时候出钱请茂腔剧团到家里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之为“班堂戏”。

(四)胶南茂腔的中和美学价值

茂腔戏剧中的幽默元素,“悲剧和喜剧理论诞生于国外,但与歌剧的实际现实有关,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具有中国特点和标准化概念的诞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戏剧流派。中国戏剧多为悲剧,仅有有几种类型的喜剧,茂腔很少有悲剧和喜剧,大多数都是正剧。其实,茂腔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正剧性的,掺杂着轻度喜剧。例如,传统戏剧“墙头记”就是一种基于社会伦理的戏剧,但其中定义了儿子和女儿为了获取父亲的私人财产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情节使得观众的笑声不断,为整部剧增添了戏剧色彩。现代剧中的“春满田园”是一部以轻喜剧气氛为主题制作的戏剧,在整部剧中主演刘主任以其有趣而幽默的词汇,创造出许多奇怪而有趣的色彩,承担了整部剧的戏剧部分。

四、结语

关于“优雅与低俗”的戏曲语言的讨论,周德清基于此对戏剧有所论述,提出了不同戏剧更加合理的语言,即“可作——乐府语、经史语……选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而“不可作——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由此可见,在戏剧的创作过程中,既要做到深刻有内涵,又要做到通俗易懂,完美解释了“雅俗之论”的意义。

猜你喜欢

戏曲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