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运用行当程式塑造角色个性

2019-04-08翁松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动作过程

翁松梅

(广东潮剧院,广东 汕头 515000)

戏曲演员塑造舞台角色形象,由于受演员自身的性格、学识、眼界、气质和艺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个剧本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塑造出来的舞台形象自然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是入木三分、有的是夸张变形、有的是恰如其分……简直就是形态万千面目各异。因此这个艺术创作过程,历来被人视之为有如神助灵感勃发,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印象。

但其实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按我的经验理解,就是一个根据剧本信息确立角色形象个性,灵活运用程式动作将之表现出来的艺术创作过程。这个过程,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依次展开。

一、基于剧本内容,树立整体风格

一个优秀的剧本,正常来说,都具备不止一条的复杂而又跌宕起伏的矛盾发展线索和人物关系,这些不同层面的矛盾线索和人物关系通过巧妙的交叉碰撞,最终被作者编织成为一个光怪陆离却又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演员要更好地诠释角色内在精神,将人物形象全面塑造,要对剧本中各类事件冲突与人物矛盾关系进行梳理,从而能明确各个环节表演内容与表演要求,这是提升演员角色形象塑造的基础环节。

第一步要确定角色基本定位,即是善恶忠奸的划分,这样能明确动作风格要求。粉墨登场,就是要扬善贬恶。依照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要求以及广大观众基本审美习惯要求,观众在人物定位中要基于善恶特征进行精确化分辨。当人物出场之后便能及时对角色善恶进行辨别。大多数观众主要是根据演员衣着以及妆容脸谱进行辨认,还要综合其身段行为。

此外,在根据不同事件曲折变化过程中掌握角色的基本定位与存在价值,判定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再分析人物动作特征。其中主要人物在各类事件变化过程中要具备良好主动性、主导作用,在动作施展过程中要显得更多舒张、主动,动作幅度较大,从正面突出人物特征。次要人物在动作展示中要突出附属性特征,能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有效衬托,推动事件进入高潮,所以其角色具有迎合性,要能从细节与侧面进行烘托展示。比如在潮剧《陈三五娘》中,人物林大以及卓二,其中林大属于主要反角,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主要是凸显出高傲自大、嚣张跋扈的形象。其中卓二主要是扮演仆人一角,所以其人物形象主要是对主角进行烘托。由于角色定位差异性,促使二人在表演中,神态、动作、人物完整形象具有较大不同。比如林大在开扇与转扇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大,大多都是保持正身站立,但是卓二在扇子动作控制中大多收敛软弱,多数是从侧面进行迎合烘托。

二、明确角色个性,明确动作要求

对各类人物基本动作形象进行确定之后,便能有效塑造出人物基本形象,之后变要逐层深入地探查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精神气度。在各个动作与神情传递过程中,要确定各个动作基本要求,突出人物基本个性特征。此阶段要注重分析剧中人物所处社会地位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从人物生活现状中罗列生活逻辑,配之对应的动作。例如同样是老旦角色,《江姐》中“双枪老太婆”作为一名长年身先士卒领导地方武装斗争的女英雄,长期的战斗磨炼和领导身份,在她身上集合了党性原则和江湖义气,形成了她生活中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思维逻辑和勇于斗争的思维特征,所以在形体动作上就自然而然显现出刚劲有力而又收放有度的形象特征;而《目连救母》中“刘四真”作为一位性情和顺的普通家庭妇女,饱受丧夫失子的磨折和老年孤独的煎熬,形成了她安分守己柔弱忍耐的思维逻辑和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在形体动作上就应该是软弱圆顺虚浮无力的形象特征。

紧接着依照人物阅历以及知识水平判定其胸怀度量以及人物风度,对各个动作特征进行精确化划分。在完整的人物表现过程中,不仅要整合性格、心理要素等,还要整合学识阅历突出其胸襟抱负。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对各类动作进行划分,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以《月容传》中的苏氏和《金花牧羊》中的金章婆两个老旦形象为例:苏氏出身官宦家庭,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境出身养成她的自信甚至自大,教育教会她的素养和计算,见识让她学会隐忍和暴起伤人……因而整个人呈现出一种低眉顺眼暗藏计算心机、温柔圆润掩盖蛮横自私、规矩守礼潜伏暴起伤人的形象,动作上具有收放有度突出控制感的细节特征;而金章婆出身农村家庭,文化程度较低,见识浅薄使其盲目自信、自以为是;加之丈夫宠溺更显得武断专横、泼辣粗野;因而整个人物形象展现出一种刻薄势利、放肆骄横的形象,动作上也相应的突出大开大合、肆无忌惮之细节特征。

总而言之,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生活逻辑、气度胸怀等都是动作差异性的主要影响要素。在人物表演过程中要对此类影响要素进行集中分析,做好整合归纳。从性格特点分析不同动作要求,选取规范化动作突出人物形象。

三、结合逻辑思维,优化动作设计

在舞台角色全面塑造中,要注重对造型进行设计优化,对各个动作进行调整。各个神情举止以及目光投足等都要生动形象,能突出细节动作完整性。但是怎样塑造出精神情感充沛、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是目前亟需解答的问题,从具体表演实践中能总结出,其重点是结合人物性格差异性建立对应的思维逻辑,对动作进行优化设计。

从身份差异选择造型。正反人物、主角与配角、知识分子与农民、乡野村妇与宫廷宫女等。不同身份也就意味着其动作设计与整体外部形象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当前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依照剧中人物具体的社会地位确定对应的人物造型。比如在潮剧《讨亲》中的乳娘以及《老少配》张幼花,在角色扮演中都属于“女丑”行,但是身份的不同促使其造型差异较大。虽然张幼花是漂泊流落在民间,但是其出生是在皇宫,自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多年习得的礼数教养不会在岁月打磨中逐渐消失。在人物造型设定中,要突出收腹,展示出内涵女性的秀美端庄,在人物动作中处于失重状态也要展示出柔弱的美感。

从生活差异选择动作。舞台上各个角色扮演中,动作设计主要是源于人物角色生活经验。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各类人物在动作设计中要与日常生活能保持有效联系,促使动作可信度较高,能和人们主观思维相互照应。比如同样是拍手动作展示,由于张幼花长期接受皇宫森严的礼仪训练与精神意志磨练,其动作展示更多的是内敛稳重。在拍手过程中曲臂张合有度,点到为止,含蓄美充分展示。但是文化知识以及礼仪教养接受不足的乳娘由于眼界受限,在拍手中充分击掌与踏步相互配合,能展示出人物粗俗一面。

从性格胸怀差异选择幅度。在日常生活中,人物整体性格与胸襟气度存有差异,其动作也要对应的进行展示。大多数自信人物动作幅度与力度相对偏大,速度适中,身姿端正,凸显出大开大合气质。但是部分底气不足之人其动作略显猥琐,力度较小,速度频率较快。比如相同的且行指手程式动作,在《成康登基》中的赵皇后,作为枭雄女人展示的气质略微强势,狂妄高傲。在《苏后复国》中苏后动作力度较缓,手指适度弯曲不软不硬,更多地展示出母仪天下的柔美大度。大幅度的指手动作充满强烈的力度感和明确的指向性,展现出一个女霸权者的刚性特征;《无旨钦差》中见惯政治风云、雍容沉稳的慈禧太后则又是另有一番韵味:劲力内敛、动作幅度适中,柔中寓刚中和大气。

四、结语

综合上述,主要是从个人身份、生活逻辑、性格特征方面整合角色设计与动作设计思路。总之,戏曲演员塑造舞台角色的过程,就像雕塑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从深思熟路确立整体风格、层层深入雕琢细节直至完成形神兼备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个创作过程中,演员就是以行当程式为工具,根据剧本信息,通过不断挖掘角色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灵活运用程式动作加以表现,最终塑造出个性丰满的角色形象。这一过程就是演员运用行当程式塑造角色个性的艺术创作过程。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动作过程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要具体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