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君墓中的伎乐天使形象探究

2019-04-08杨天月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粟特人瓦特天国

杨天月亮

(陕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在公元3-8世纪,中国处于北齐、北周至隋唐时期,大量粟特人以商队形式来往于丝绸之路,这其中的有些人在中原地区建立聚落,聚落首领史称“萨保”。史料中称为的“昭武九姓”以城邦的形式存在,常处于周围各王朝的掌控之下,所以粟特地区宗教信仰众多,先后有波斯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遗迹被发现,但处于这众声喧哗的宗教环境中,粟特人一直以祆教为其信仰核心,因此祆教祭祀图像以圣火坛凸显,居主要位置。

一、伎乐天使天使图像概述

在史君墓的墓门门框中,东西两块分别刻有伎乐、飞天和守护神,中间用缠枝葡萄纹相连。飞天共两组,每组5个,除西门框执角杯的飞天发型和服饰较特殊外,其余均头挽小髻,有头光,肩生翼,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足蹬靴。手中分别执乐器或物品。两个门框最下方各雕刻一个守护神,束发,呈火焰状,面目狰狞可怖,张嘴露出尖利的獠牙,戴项圈,两肩挂有串珠,相交于腹前,一臂上举,戴臂钏,一臂弯曲下垂,作叉腰状。一足直立,一足踏于山石之上。其中东门框的守护神雕刻较为细致,在手腕和脚腕上均有镯。东门框飞天分别手执箜篌、横笛和筚篥等乐器。西门框飞天分别手执排箫、海螺、角杯、胡瓶和长杯等乐器和物品 。①

在史君墓石槨左侧第一幅图中,展现的是墓主人夫妇在“飞天”的指引下进入天国的图景,在骑翼马的两个人周围,还有4个发髻不同的乐神,均肩有双翼,居左上方者弹琵琶,右前方者吹奏横笛,右下方者弹箜篌,左下方者吹奏排箫,其中吹奏排箫的飞天头顶饰有日月。②史君墓左侧的三幅图像紧密联系,展示了墓主亡灵经过审判后进入天国的过程。在琐罗亚斯德教义中,亡灵要在钦瓦特桥接受祆神的审判,这里体现了祆教善恶二元观念,恶者坠入地狱,善者进入天国,史君墓中的天国是祥云瑞叶、一派祥和的景象。

二、伎乐飞天的宗教表达

(一)死亡观念

史君墓石槨左侧三块石板展现了一个故事内容,即墓主人灵魂经过审判进入仙乐飘飘的天堂。灵魂要经过钦瓦特桥和祆神审判,审判结果有三种,或升入天堂,或坠入地狱,当善恶参半时则要面临下一次审判。无论审判结果如何,祆教都持灵魂不灭观点。亡灵经过欽瓦特桥接受祆神审判最终升入天国的场景在史君石堂左侧图像中有着形象的表现。上部是老年时的史君,下部则是史君夫妇被双翼天人从象征魔鬼、苦难的大海中救起。和下部是钦瓦特桥,桥头有带口罩祭司,桥上有行进队伍。中间偏右位置跟坐的史君夫妇正在接受他们面前和画面上方的神祇的审判,上部是迎接史君夫妇亡灵的翼马和天人,画面右侧的史君似乎要跌入苦海,这一危险的场景在上处理得恰到好处,史君夫妇己经骑在翼马背上,身旁有伎乐、天人及各种神异动物陪伴升入天国。

(二)天国音乐

史君墓中的伎乐飞天,不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出现的场景多、部位多,是入华粟特人墓葬乃至当时中原所有已知墓葬中飞天图像的佼佼者。史君墓石门框呈竖状刻绘有多个双翼伎乐图像,结合整个墓门图像,可以确定门框伎乐应处于天国之中,左侧门框双翼伎乐所持乐器从而分别为曲项琵琶、排箫和海螺,右框分别为曲项琵琶、竖整篌、横馆和寧篥。其它持来通、胡瓶、角杯和长杯应为天国的侍者。墓主夫妇亡灵在钦瓦特桥接受屯判并升入天国图中,飞天不但承担着迎接和护送墓主亡灵的职责,而且将墓主亡灵将要生活的美好天国景象衬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单海涛推测石门浮雕表达的含义“四臂神作为通往死后世界的使者或者护法神蹲坐上方,两侧飞天奏乐,守护神镇守两旁,门扉上六位飞天侧身飞翔,整组画面似是在迎接墓主人进入天国之意,或许这道门就是对于天国之门的想象。”③因此,史君墓墓门门框上的伎乐飞天飞舞奏乐,一是为了接引亡灵,二是表现天堂图景。

三、结语

入华粟特人葬具图像大都向我们展示的天国图像,死者亲属希望死者能够生活在另外一个物质富足、充满快乐和笑声的世界。本文讨论的史君墓祭祀图像,就是主要以乐舞的形式展示天国图景,这在祆教的祭祀图像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特点。入华粟特人的故乡在撒马尔罕地区,被誉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在这里印度波斯艺术、拜占庭艺术、希腊艺术等文明浸染,在这一地区呈现出艺术风格的异彩纷呈,粟特人沿丝绸之路来华,也将这众彩纷纭的艺术形式及风格带到中原。

注释:

①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5(03).

②③单海涛.长安粟特艺术史[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166.

猜你喜欢

粟特人瓦特天国
时光的水滴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一粒沙子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瓦特
唐代西州粟特人贸易活动考索
海南
负瓦特:被忽视的“第五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