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兰对战争片的另类诠释
——论电影《敦刻尔克》的浸入式体验

2019-04-08吴文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吴文格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敦刻尔克》是一部全新的战争片,没有血肉横飞的战争场景,没有起承转合的类型化叙事,没有英雄颂歌的文本表达,甚至战争始末的宏观叙述都被一笔带过。诺兰以大师的勇气和魄力,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战争题材电影的新语言。影片摒弃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模式,立足于微小的视点,意在给观众还原一种完全浸入式的真实体验。

二、化繁为简:极简手法幻化出极致体验

简化是诺兰在《敦刻尔克》中为了还原真实体验而使用的最具创新性的手法。极简手法即感官的集中化,从而更快浸入体验。影片伊始一声毫无预兆的枪响,诺兰将观众瞬间置身到紧张激烈的战场。在人物选择和内容表现上,诺兰并没有交代人物的个人背景,导演抛弃传统战争片宏大战斗与英雄主角照应的模式,全片甚至没有一个主要的典型英雄人物而是构成了影片一幅幅闪光的英雄群像。而诺兰表现战争的奇特之处,也体现在全片没有出现德国人,只有在片尾包围飞行员时出现的举着枪的虚像,全片人物被诺兰简化几乎成了英国军民群像,进而集中有力地表现战争面前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生存面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简化成“带我回家”的hope。此种去意识形态和历史沉重的表述,更给了影片穿越时光、种族、国家的强大力量。而敦刻尔克也就可以看作仅仅讲述了一个求生故事,体现出诺兰作为大师级导演无与伦比的创造性。

叙事结构也简化为海滩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影片大致分为海滩上求生,海上救援以及战斗机守护三段故事。然而简化不等于简单,诺兰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制造悬念吊足观众胃口,使之达到浸入式的体验。时间的省略,事件的闪回,都使影片的整体叙事具有不可捉摸的跳跃性。非线性剪辑下三个战争场面交叉融合而又独立展现,增加了紧张感。与诺兰之前的作品相比,《敦刻尔克》的时间剪辑是克制的,在三条线之间,创造了一个大致的走向,加上每条线内部又是线性结构,所以对剧情不会造成任何干扰,确保观众不会造成接受障碍。

三、体验真实:交融于主客观视角的心理展现

画面上,为了加强观众浸入式的体验,导演采用摄影机视角和大量的特写。摄影机视角作为人物的主观视角是最具有带入性的视点。而空中作战将这一角度体现的淋漓尽致。摄影机视角下,瞄准敌机,敌机闪躲,再次瞄准,每一次的进攻都扣人心弦。飞行员每一次的转向,每一次俯冲,都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体验。主客观视角的不断转换,营造命悬一线的紧张感。其中导演运用特写最大程度地将人物的内心呈现给观众,从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大量的特写一方面体现在人物的表情上,坠机患了战争休克症的飞行员的惊慌,沉入海里打不开舱门的的挣扎,涨潮船舱中士兵紧张愤怒变形的恐惧。因此使观众也置身于一种死亡的恐惧中。另一方面,道具的特写也同样具有感染力,如坏掉的油表,让观众为飞行员捏一把冷汗。飞机耗尽燃料,螺旋桨不转了,飞机在敦刻尔克上空飘浮,无不达到最大的情感渲染。片尾燃烧的飞机,寓意着永远战斗,永不磨灭的斗志。无论是摄影机视角还是放大特写,其目的都是为了带来深刻的心灵体验。

四、体验氛围:持续全场的听觉盛宴

全场持续的音乐是影片浸入式体验的最大功臣,导演对环境音进行主观性处理,从而具有更好的代入感,声音的强化其实是角色内心感受的真实外化。飞机轰鸣的震耳欲聋,枪声的尖锐恐惧,都是角色主观感受到的心理声音,在冰冷强大的武器面前,死神是如此接近。诺兰片中的环境音的弱化,同样能够达到表现心理的作用。英国年轻士兵在遭遇鱼雷轰炸潜入水中时声音减弱至消失,展现了人物对死亡的极致体验。影片开始,年轻英国士兵闯过枪林弹雨,奔向海边时密集的鼓点声,让观众感受到极度胆怯的强烈求生欲。抬伤员急促短暂的音乐将观众的情绪不断绷紧,时间就是生存唯一的筹码。

另外,片中还有三处音乐升华情感,第一处在飞机燃油即将耗尽,法里尔发出“就这样吧”的决心,音乐激昂向上,极尽渲染英雄形象。第二处在民船相继赶来,一艘艘闪着光辉的小船,承载着几十万士兵生命的希望。音乐变得崇高,进而彰显平民伟大和民族团结。第三处结尾飞机点燃,飞行员不辱使命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令观众动容。

五、结语

《敦刻尔克》是一种可贵的全新尝试,也是一种不无勇气的创造性发现。不管是反常规的另类叙事,还是极简主义的背景虚化,抑或是富于变化的视听呈现,都只是其浸入式体验的题中之义。诺兰的创新,让我们看到电影表意的多元性和无限可能,并对未来电影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假死疑云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大章鱼”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骇图
战争的女性书写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敦刻尔克》不止是战争史诗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