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标题思维的“必然性”成因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交响曲浪漫主义贝多芬

刘 莹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0)

一、19世纪器乐曲的“标题性”初探

(一)浪漫主义器乐曲的“标题化”现象

众所周知,在19世纪之前,西方音乐中的器乐曲一直是以纯音乐的形式存在,这些曲子通常没有特定的标题,即“无标题音乐”。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乐曲虽有标题,但音乐的内容与标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作品标题是出版商后来加上去的,并非作曲家的原意。有些器乐曲的题目甚至还是后来的听者根据听时的感受按照想象加上的,例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等,这些音乐往往没有深意,只是给人带来一种单纯的听觉体验和聆听感受。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器乐曲开始出现“标题化”现象,实现了从纯音乐到标题音乐的过渡与转型。从19世纪开始,随着时代的变革,中产阶级的上升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情感论”美学思想兴起的影响,人们追求情感表现的审美需求日趋迫切,这种审美变化也体现到音乐艺术上,尤其是器乐曲的艺术创作中。这时的作曲家们敏锐意识到器乐音乐更接近于诗歌、绘画、戏剧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认为用标题音乐能够抒发对宇宙间自然万物的感受,并能对人类最细致入微的情感作以展现,从而表现内心的情感诉求,“标题音乐”应运而生。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之后,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曲大抵都在“标题化”下发展与变迁。

(二)“综合艺术”与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的产生与浪漫时期的“综合艺术”现象是分不开的。浪漫主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它是“综合艺术”的时代。多种艺术形式都在这一时期悄然绽放并走向巅峰,包括诗歌、绘画、小说、戏剧和舞蹈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

时代的变革,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再加上艺术家们精神诉求的需要,致使多种艺术形式在相互融合中发展,在相互包容中成长,这一重要的时代特征在音乐艺术上的突出表现就是标题音乐的兴起和发展。

二、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标题情结”

(一)必然趋势下的“偶然现象”

这部作品虽为贝多芬自己命名,但他似乎并不认同是标题音乐,贝多芬在这部作品总谱的扉页上写有:“感情的表现多于音画”,即音画服务于感情,他认为标题主要是为了情感的表达,贝多芬希望听者不要仅从乐曲的标题出发去图解音乐,而应从拥抱大自然的情感角度来理解这部作品。由此可见,标题只是被用来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非他一开始的主观意愿,归根到底,其引用是为了更好的抒情达意。

这样看来,贝多芬标题思维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其本意并非要创作一首标题音乐,而是为了更好的内容表现。但从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标题音乐的出现却是必然的,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标题音乐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潮的兴起,是浪漫主义特征在音乐艺术上的标志性展现。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作为这种必然趋势下的“偶然现象”,其“标题思维”的出现就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

(二)贝多芬“标题情结”出现的必然性

那么这种“偶然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乐圣”贝多芬是西音史长河中的一个伟大的杰出人物,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者,他的音乐作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可他的一生多在遭受病痛的煎熬,其音乐创作体现出了他不同阶段的风格特征以及人生观念转变的心路历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与渴望战胜了他的痛苦和绝望,苦难成为了他的创作力源泉,这也为他标题思维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一部音乐作品,作品展现了他超然、美好、脱俗的心境与生活态度,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使民主自由的“人文精神”与其个人经历相结合。

三、结语

综上,是“综合艺术”的外因与贝多芬“标题情结”的内因相互作用才造就了这一伟大杰作,是个体特殊性的偶然,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交响曲浪漫主义贝多芬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亦远亦近贝多芬
村庄交响曲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