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原则在高校室外共享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2019-04-08乔小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性化校园空间

乔小雪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概述

高校的公共空间主要是由教室内部和室外空间构成,教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地方,为学生的学习、实验提供了保障,因此,踏入教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保持安静。而校园室外空间在整个高校空间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主要包括了广场、绿地、道路、操场等地方,每个空间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校园室外空间是整个学校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因此,以学生为基础的校园室外空间的设计一直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点。

(一)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设计最开始就是以一种规划和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来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出发的,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在其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舒适、方便或者说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的,是以各种方式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是对人性的一种关怀和尊重。

(二)校园室外共享空间的相关概念

校园室外共享空间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多样性的空间,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而不同的区域之间也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有效的调整不同的空间功能。例如休闲娱乐、学习背诵、交通道路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需要。校园室外共享空间的主要特征就是适应性与多样性,即适应大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其次,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需要有作为学生进行活动的场所,而室外的空间则不受空间与精神上的束缚,将学生从封闭带向自由。

二、校园室外共享空间中学生的需求与人性化设计的关系

人性化的校园室外共享空间,需要根据人性化的基本理念,创造一个紧密符合学生天性,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空间。

(一)学生的生理需求

人性化的设计在校园室外共享空间上首先就体现在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生理需求上,例如饮食、休息等,在校园室外空间设置绿色植物。为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物的出入口等易变高度设置标志或易于识别的颜色,并增设护栏。在此基础上,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设置路灯和舒适座椅。

(二)学生的行为需求

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一般都具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此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例如打球跑步、游泳锻炼、阅读朗诵等,这些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在室外空间生活中的社交互动需求。良好的共享空间不仅能容纳交流等行为空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改变心理感受。学生在校园中有时会因为个性特征或者行为活动而产生差异,这些行为和心理体验会对室外共享空间的设计产生影响,这也是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校园室外共享空间活动中,情感需求占据了大部分,主要包括归属感需求、关注需求、审美需求等。在这些需求中,高校则需要建立人性化的设计乃至创造出更好的情感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异地他乡也能找到归属感和身份感,同时也要尊重学校的文化和校园精神,保护学校的生态环境,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以继承学校优秀的文化、历史和精神。

三、人性化设计在高校室外共享空间中的应用原则

高校校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国内许多高校云集的城市逐渐在城市新区建立的大学城,这也是目前城市规划的内容之一。当今生活环境变化迅速,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校园也是如此,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当结合当下现实形态,就是说,高校校园室外共享空间应当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把人性化的含义运用到设计中,在注重空间环境规划的同时,还要把许多生态元素加以利用,最大程度的激发在校学生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共享空间。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在高校中,学生具有主观性和主动性,对于新的环境他们会主动去适应,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舒适合理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这就要求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以便激发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生活的多样化。在当前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公共景观空间还是小品雕塑,学生的参与度是很低的,往往是设计公司或个人来设计建造的,当然,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但却容易忽视其整体性和协调性,忽视了其人性化的元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其满意度的降低。

针对目前校园景观设计中学生参与较低的现状,学校以及设计师应该多听从学生的建议,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媒体发达的背景下,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平台让学生、老师更多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实际的参与到设计中去。

(二)整体性原则

在高校室外共享空间的设计中,我们还应当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在校园的规划中,将校园内的建筑与整个空间环境融合起来,使建筑看起来不那么孤立,充分利用好过渡空间的作用。同时,将便利性也要融入设计中,例如在亲水空间、绿地等地方设置座椅;在寝楼附近设置休闲娱乐的地方,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放松休闲等等。此外,生态性也是设计中的核心因素,无论是绿地还是水池景观,都会让学生在炎炎夏日多一丝心旷神怡,少一份烦躁,所以在设计时,要将生态性的小品、设施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创造整体的校园环境。

(三)多样性原则

高校校园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其多样性指的是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是用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而对于形式来说则主要体现在空间的形式和层次上,例如丰富的校园广场,多层次的户外活动场所以及高低起伏的绿地等。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往往是重复的、趋同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复着教室、宿舍和食堂的枯燥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景观设计有利于提高校园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加对生活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适当的空间序列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但是,景观的规模大小,功能的划分是否合理,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或景观层次是否单一,这些都将影响整个景观设计,因此,在设计中,更应该注重空间的多样性,打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服务设施合理、以特色景观空间和个性化的校园环境。

(四)开放性原则

如今,大学生活已经逐渐开始融入社会生活,打破各种限制,向社会和世界开放。开放式设计正成为校园外部共享空间规划的一种趋势。对于校园本身来说,其外部共享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外部共享空间。一方面增加了现代社会信息地快速融合。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好地锻炼。此外,校园外部共享空间与社会逐步形成了紧密地联系,校园地许多设施例如:操场、广场、运动场地等为许多社会人员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交流空间。

(五)文化与地域性原则

在当代高校校园中,文化是学校的最高追求,学校需要通过文化教育在外部共享的空间中对学生内部来产生影响。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启迪,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我国疆域辽阔,地域特色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在高校的建设中,往往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因此,校园的一草一木,小品景观更需要精雕细琢,不能随意放置。

尤其是一些百年的老校,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护建筑遗迹不能破坏,因为对于该校的师生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例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始建于1912年,校园正中央的大礼堂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是留存较完整的近代建筑,那么在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该礼堂为中心点,前面设置了大广场,每当学校有重大的活动都在此举行。礼堂的后面是一片草地,许多学生就在这片草坪上读书、休憩、交流,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休闲,也保留了历史遗迹。因此,在设计时,要主动的建立富含历史意义的建筑实体以及空间,把校园文化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就能了解学校的历史与文化。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生活已经逐渐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向外界开放,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这也是当下学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不仅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也扩大了社会的信息交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高校室外共享空间的建设中,学生除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技能外,也不能忽视公共景观对学生精神与审美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景观设计,现代校园室外共享空间在规划设计时则需要满足不同功能和形式的校园的要求,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确保校园室外共享空间物质和精神要素的完整性以及面对社会的开放性,当然,更少不了高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特征等。

人性化的原则要求在设计时要与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校园的人文关怀与魅力,能够更好的享受校园生活,从而使学生在空间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和熏陶的作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再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使其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阔视野,更好的学习、娱乐和生活。

猜你喜欢

人性化校园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