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与加拿大人云达乐

2019-04-03

郭沫若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云达郭沫若抗日战争

徐 杉

(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四川 乐山 614000)

由于《清末民初时期外来文明对乐山文化的影响与作用》的课题研究,2015年我去了加拿大,在采访90岁的云达乐(Don Willmott)时,他忽然问我:你笔记本封面上的人是谁?我告诉他是郭沫若。他显得很开心,讲述起与郭沫若的往事。

云达乐的父亲云从龙(Leslie Earl Willmott)1921年以教育传教士身份来到四川,在仁寿县创办了华英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云达乐就出生在仁寿。由于家里的保姆、厨师、轿夫是四川人,所以云达乐小时除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外,还能满口仁寿方言以及成都话。他说父亲最初为他取名叫:大乐。希望他一生都有大大的快乐。后来意识到期望过高,觉得只要能通过努力达到快乐就满足,于是更名为:达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位于山西的铭贤学校(Oberlin Sansi Memorial School)几经辗转,在于右任的帮助下终于在四川金堂县一座清代庄园——曾家寨安顿下来。该校原是由美国欧柏林大学派外语教师,因为战争爆发暂时中断,只好在在华的西方人中招聘教师,云达乐便应聘到铭贤学校任教。

云达乐回忆道:“我到铭贤学校当英语老师时,与许多学生年纪相仿,有的比我年纪还大,所以师生之间没有隔阂,相处非常愉快。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球、唱歌,出去爬山。男生们性格开朗一些,会主动用英语与我对话,讲对讲错不在乎,因此他们英语提高比较快。可女学生比较害羞,担心自己说得不好,不好意思说英语,除了课堂以外总是用中文与我说话。那些女生说话细细的,柔柔的,非常好听。我便模仿她们说话,时间一长我说中文就带她们的腔调,结果后来有人给我取了个‘娘娘腔’的外号!”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19岁的云达乐被招募到来华的美国空军某部担任翻译,成为了一名军人。由于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2005年中国政府邀请他到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并授予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云达乐在重庆期间曾四次见过宋庆龄。说她当时被软禁,不能离开重庆,私下里组织了一些药品和物质,只能请外国友人帮忙运到延安帮助共产党。由于他当时年少,又在美军中服役,四处行走不受限制,暗中为共产党做了一些工作,也结识了共产党中的一些精英分子。

云达乐回忆:“1945年6月3日,在陶行知先生的引荐下,我见到了郭沫若,他非常和蔼。郭沫若先问了我家人的状况,然后谈起抗日战争,言语中流露出对国民党的不满。他当时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身边聚集了大批文人。其中一些人与父亲是朋友,如陶行知、龚澎、乔冠华、张友渔、马识途等,还有一些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聊了一阵,郭沫若先生问我了解中国书法吗?我说略知一点。他便让我砚墨。我拿起桌子上的一块墨,在砚台里加上水,一丝不苟地研磨起来。稍后,郭沫若先生微笑挥笔写下一幅书法:‘我们应以世界市民的心情通力合作,使全世界真正地成为民主的大家庭。’郭沫若先生把这幅书法送给我,我珍藏了大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返回加拿大后,曾经给学生讲过中国书法,每当我拿起毛笔时,就会想起郭沫若先生。”(图见封二)

云达乐回忆道,他在美军服役期间,主要是教授美军中文。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投入二战,增派了大量飞行员到中国,因此学中文成为美军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所在的军队中也招募了少许中国人,闲暇时大家喜欢凑在一起下棋,中国人学会了美国人带来的国际象棋,而美国人学会了中国象棋。

抗日战争结束后,云达乐觉得自己有必要进入大学学习,便于1946年7月退伍返回故乡,不久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希望毕业以后回中国进行这方面研究。云达乐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了解中国人在其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想法。他相信学成之后,能在中国成就自己的学术事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准备来中国完成博士论文时,中国的大门关闭了。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到华人较多的印尼开展中国人研究,故他的人类学博士论文名为《侨胞在印尼》。

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所以对在国外居住的华人称侨胞。他在印尼等地接触到许多中国明代移民与马来人通婚后的后代,他们的文化介于中国和马来文化之间,也受到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后来这些人被称为“娘惹”。

作者与云达乐。分别合影时云达乐特地穿上他当年在中国服役时的军服。

云达乐获得第一个博士学位之后,中国大陆依然没有开放。他还是不死心,决定再攻读社会学博士,准备一边储备知识,一边等待机会。他只好再次到印尼,在爪哇岛研究华人。《中国华侨的生活状态》一书就是他的社会学博士论文。

后来《侨胞在印尼》、《中国华侨的生活状态》这两本书,均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

没有机会返回中国的云达乐,最后只好应聘到加拿大约克大学任教,担任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直到退休。

云达乐一家对四川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到峨眉山避暑,母亲云瑞祥曾经与时任华西协和大学教授费尔朴(《峨山图志》英文翻译者)合作出版了《峨眉山香客集咏》英文诗集。父亲云从龙因为帮助共产党,被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气愤得骂为“华西坝上三个外国共产党分子。”

云达乐说:“我父亲是一个基督徒,一个坚定的基督徒。他认为应该帮助社会底层的穷人,所以与共产党解放劳苦大众的思路是一致的。”

采访结束后,云达乐向我展示了两件珍藏多年的衣服:一件是七十多年前的军服,一件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西安订制的毛哔叽中式长衫。

他指着军服袖章上的三个图标说:这是盟军的标志,一个代表美国,一个代表中国,还有一个代表英国。

七十多年过去了,两件毛料服装居然没有一点损坏与虫蛀,可见云达乐是多么用心珍藏!

他曾穿中式长衫给加拿大学生讲中国书法课,曾穿着军服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庆典。这两套服装留下了他生命中特殊的记忆。

分别那天,他特意穿上军装与我合影,最后向我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945 年云达乐(后排右一)一家

猜你喜欢

云达郭沫若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9月历史大事记
神的水槽?
山茶花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TE Connectivity成为云达科技战略联盟合作伙伴之一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