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陶天地 筑梦前行

2019-04-02原野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彩陶古玩瓷器

原野

史前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明了陶器。自此,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制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人又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创造了方便,并提供了璀璨的艺术空间。梁志伟先生执着地爱上了这门文化,并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1973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志伟,进入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技校工艺美术专业,开始接受系统的古陶瓷、书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我们能在这个‘世外桃源安静地学习二年工艺美术专业,真是时代人生的大机遇”梁如是说。毕业后,梁志伟又有幸进入该公司古玩修复工场从事专业古陶瓷修复工作,从此,开启了漫长而卓越的古陶收藏、传播和研究的历程。

古陶铭刻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有着相当深厚的内涵。梁志伟除了不断刻苦学习外,还有幸得益于薛贵笙和殷屏香两位长者带教。薛贵笙(陶瓷鉴定泰斗。原上海文物商店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瓷器鉴定方面人称北有耿宝昌,南有薛贵笙。梁志伟与薛贵笙接触时间虽短,但一直尊薛贵笙为自己陶瓷方面的启蒙老师。“1973年我在工艺美校学习古陶瓷鉴定时,薛老正好在仓库被下放劳动。作为陶瓷鉴定课的课代表,我去仓库拉器物,时常请薛老过来做鉴定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殷屏香(著名古陶收藏家,上海文史馆馆员)年轻时主要做木材生意,玩了大半辈子古玩。与殷老的相识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殷老骑着自行车找我修复瓷瓶。因看重我的技艺,后来几乎包揽了殷老大部分瓷器修复的活。“殷老还教会我熟识古玩界的人脉关系和规则,拓宽我的收藏视野和渠道。”

梁志伟人校后,开始接触的主要是陶瓷器方面的东西。彩陶,起初并不被外界关注,大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彩陶者绝大多数局限于考古、文博领域里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对考古研究也仅限于文物考古专业范畴。最初去甘肃青海多半是写生的美术工作者,见到被当地农民遗弃的彩陶及碎片,带回去仅作为教学用具或装饰品。当时他们并没有收藏意识。彩陶收藏的兴起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彩陶之乡的农民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对彩陶开始萌生了商品意识和商品观念,众多被新挖掘出来的彩陶,悄悄地流到兰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古玩市场。

梁志伟认为传统的收藏家,都是从逛古玩地摊开始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仇炎之在香港古玩地摊上以1000港币捡到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出2.8亿元港币由上海大买家刘益谦拍下;同样年代,原故宫专家王世襄逛古玩地摊捡了不少漏,到了二十一世纪十年代,其旧藏的一件铜香炉、竹雕藏品,上拍都要几百万元;梁志伟刚开始只是零星地收藏一些彩陶器,譬如每逢到外地出差,都要逛當地古玩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彩陶不多见,加上携带不便,一次捧回一两件,这样断续收藏了十余年。2000年临近岁末的一次偶然机会,买到了一批彩陶。梁志伟经初步判断觉得东西虽然良莠不齐,但部分仍是大开门的,于是全部以统货价买进,经过一番沙里淘金,留下精品自己把玩,自此,藏品较先前翻了数倍。

作为史前遗留下来的文化疑点,彩陶的器型、纹饰和用途很多没有现成的答案。梁志伟经过一番观察实践,找到了部分答案:例如对代表远古陶器的马家窑彩陶。他认为主要分三个类型:一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以大量水波纹为主,可认为是以崇尚和赞美水的水文化时期。二是半山类型彩陶,纹饰以初期的大漩涡纹向后来四圈纹转变,表达对田园和土地崇拜。三是马厂类型彩陶纹饰出现四圈纹、两圈纹和蛙神纹,表达了一种战胜自然的思想,又譬如,彩陶上有耳,不知何用?后去云南见白族人头顶器物,两手扶耳,我才知道它是便于携带的配把;又如他见彩陶纹均在器物上半部,原来先民们席地而坐,目光所及的是彩陶的上半部”:另如他还大胆假设,最早的彩陶艺术家应是女性,因为男性要负责捕鱼打猎,而女性才在河边做陶器。再如,过去收藏界谈起红山文化器物,大凡都指玉器,“红山文化白陶三面女神童”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说法,成为佐证器物,他认为该器型线条简约,看不到累赘线条,与红山文化玉器如出一辙。由此判断宋朝的简约主义美学源头就在红山文化陶器玉器的线条上面;更精彩的是“红山文化白陶三面女神童”为三位一体的女神童。由此他提出了鲜明的论证观点: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艺术家们,已经懂得了超越时空的三维立体世界。

经过几十年实践磨练,梁志伟深有所得,颇得古玩艺术个中“三昧”。梁志伟认为,中国最好的瓷器应在宋朝,它是审美的高峰,和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到了明清官窑时代后走入商品化的渠道,变得五彩缤纷,甚至媚俗。中国最早的瓷器大收藏家是宋徽宗,最后一个是乾隆,整个陶瓷文化体系缺少文化人的介入。他对不同时期的陶瓷质地、工艺、纹饰等方面作了深入细仔的分析,提出了“望、闻、问、切和掂”的“5字法”识别要领:“望”老东西线条简洁、古朴,器型不完美。观音看眼,陶俑看脸,“闻”即听:古陶是低温烧制,声音干哑,若听上去象金属般声音则为假;“问”即辩真伪,一是用少量热水泼到器物上,顷刻干的是真,反之有问题,二是能闻出土锈味是真,反之假的;“切”体表,历代陶器加工会留下痕迹,具有时代、地域特证。如新石器时代留有制陶者指纹。之后出现泥条盘筑法,有泥条盘旋的痕迹。再发展到轮制法,器物表面留有圆环状轮纹;“掂”分量。年份长水份少了,东西不可能重,而太轻,则又为假。以上方法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强调“五诊合参”,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他的古陶鉴别方法可谓达到了“观其形、辩其意、识其质、度其神、明其髓”的境界。

梁志伟作为中央电视台“寻宝上海”终审评委鉴定家、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收藏委员会原副主任、上海收藏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工会学院人文艺术系中国陶瓷史特聘教授,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物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顾问,上海文联鉴定中心鉴定专家,经常被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宫、图书馆和学校等单位邀请讲课。其报告内涵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诙谐有趣。他认为要觅得一件好东西,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力”的条件,即:眼力、财力、胆力。三者互为依存,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眼力是关键,财力是基础,胆力是补充。梁志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善于表达,讲课生动,每次精彩讲课,不仅是一次充满趣味的知识讲座,又是一次令人回味、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

梁志伟认为搞瓷器收藏,是一门深邃的学问。找器物之前先要找人,看人比看器物重要。民国年间上海古玩界的仇炎之,拜朱二爷(朱鹤亭)为师,终成一代大收藏家;北京的耿宝昌,拜孙瀛洲為师,终成一代大鉴定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新闻界金晓东认上海博物馆鉴定大家常玉煌为师,终成上海著名陶瓷鉴赏家;谈到他本人终有今天的成绩,也完全得益鉴定大师薛贵笙和古玩家殷屏香的指导帮助。他认为“收藏者没有专家指引,可能10. 20年还在门外徘徊。应该找一个比你懂的人领你走路。道理很简单“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认对老师,拜对师傅,就会在收藏道路上少走弯路,以至走上正坡,登上山顶,遥望更高更远的收藏太阳。若自己不懂,盲目跟拍卖行走,很容易几百万、几千万打水漂。市场根据环境因素的影响,常会产生一个表象,即“动向”,他认为:“动向并不是方向”。“行情不代表实情”,市场仅作参考,千万不能跟市场走。有时在取决收藏时,必须要有逆向思维。这二十多年来,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主要是明清的瓷器。反过来思考,高古瓷器就很少有人关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他强调要关注资质信誉好的拍卖行,特别是全球最大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相对来说历史较长,有规范的游戏规则。

刻苦的钻研与丰富的实践,成就了梁志伟先生渊博的学养和卓越的建树。四十多年来,梁志伟作为资深收藏鉴定家,在古陶文化领域笔耕不辍、默默奉献,在文博收藏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几十年,其中在劳动报主笔编辑文博收藏版已有整整二十年,写下了无数切中时弊、睿智卓见的收藏学术论文稿。曾成为上海新闻界连续二十年出报的品牌收藏版面。他的文章特点词锋犀利,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说服力,引起不少收藏爱好者的共鸣;尤其值得钦佩的是行内不少老同志还专门将他的文章逐期收集起来搞成剪报。

梁志伟先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出版了《古陶赏玩解密》、《古瓷赏玩解密》、《官窑瓷赏玩解密》、《收藏门》、《赏玩密码》、《古木器密码》等十五本原创的收藏专著,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收藏学术论文稿。创下当代文人收藏家出版原创收藏专著之佳绩。其专著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符合客观实际。例如:他尖锐地指出,当今青花受追捧是市场因素导致的,青花原料、纹饰最早起源于伊斯兰文化,它的原料是伊拉克萨马拉过来的,青花画得再好也比不过宋朝的水墨山水画、人物画。青花受追捧和海外有关,我可以很忧伤地说,过去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研究在海外,现在我们说瓷器发明在中国,瓷器的炒作、评判在海外,是外国人在研究的,我们在跟着他们走。现在我们要反思。中国瓷器的美丑价值,应该是中国人说了算,而不是外国人说了算。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瓷器艺术品的拍卖,最终也应该是中国的收藏家、鉴赏家说了算。他的呼吁和呐喊,引得和唤起了中国收藏界和广大藏家的共鸣。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瓷器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更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陶瓷是最好的一种载体。璀璨的中国古陶瓷是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物质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结晶,它的胎、釉、型、纹饰与工艺,清晰地透现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必须把古陶瓷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梁志伟就是这样一位勤耕不辍、天道酬勤的执着、敬业、模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也能培育一种人格。由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相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海派文化土壤,也深深影响梁志伟先生特有的文化品格,作为一名在上海成长起来的古陶文化专家,梁志伟先生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古陶天地,筑梦前行!”

猜你喜欢

彩陶古玩瓷器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古玩家
彩陶·远古
流传千年的古老釉色
中国的名牌瓷器
门泽光
高傲的瓷器
留白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