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

2019-04-02李计亮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艺中国美术学院图案

李计亮

2018年12月28日,“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展期至2019年3月28日。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浙江美术馆、陈之佛艺术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总策划为许江、杭间,策展人为吴光荣,王欣、孙昱和吴炜晨分别担任空间设计和视觉设计。集情景还原、研究文献、图片资料为一体,展出了浙江美术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陈修范、李有光、胡迪军、孙仲山等收藏的260余件陈之佛先生的图案与绘画艺术作品。有染织图案、装饰画、书籍、杂志设计、信札、教案、工笔绘画,还有他在国立艺专任职期间的相关档案资料等诸类。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以“陈之佛与中国图案学”、“陈之佛与20世纪中国设计教育”、“陈之佛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与实践”、“陈之佛与国立艺专”以及“陈之佛的绘画艺术”五个板块,综合展示了陈之佛“图案学”、工艺美术、绘画艺术的研究、教学密切相关的设计、绘画、教案及出版物。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馆总馆长杭间教授说:“‘中国现代设计巨匠一一陈之佛特展是中国设计史叙事体系的开始”。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研究,从“图案学”、工艺美术、绘画艺术的角度,综合呈现陈之佛先生之艺术思想的历史格局与设计文化的当代意义。

穿越百年,踏寻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中国现代设计巨匠一一陈之佛特展”不止于史料与遗珍的重现解读,更在于精神体验与艺术心境的共鸣。从“源远堂”、东渡扶桑到“流憩庐”,王欣、孙昱的空间设计对展览的叙事方式,对先贤的追念,给予了新的展陈阐释。朱熹在《礼记·中庸》的注解中谈到“体”,说“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真的体察,是要“设身处地”的。如他所说:“步入先贤的‘心境,投身先贤的‘处境。那么,这就是建筑的事情了:建筑一个‘心境,建筑一方‘处境。”这是对陈之佛先生设计教育与绘画艺术生涯的“入境”诠释。

一、图案形式美

东渡求学,归以报国。空间设计的第一段“渡岸·迎潮·溯流”一一开启渡岸起航的使命。断岸嶙岣,表其心之决然,风骨铮铮;屏山开启,以展其眼界胸怀。以第一视角追念时光,回溯设计之史。

陈之佛先生为赴日学习图案第一人。但对“图案学”的实践与研究先于留学日本,包括对西方工艺美术的考察及对国内的反思与审视。他阐述道:“生活的美化,生活的经济化,产业美术的发达等,实在都已非常要求图案的作业。所以图案教育,在现今可视作生活教育了。”丰子恺在《(陈之佛画集)序》中,也明确指出:“吾友陈之佛兄早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为中国最早之图案研究者”。陈之佛先生的图案是对自然的研究。把自然的精神、自然的美、亲密地去揣摩,不论一花一叶,捉住美的要点,以清新的心地,引起一种想象,自能巧妙地表现于图案上。在野外山间观察飞云的幻影,领会其神妙之处,像这般的研究,才是图案家对自然的真研究。1925年,陈之佛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从事图案设计的机构——“尚美图案馆”。这是一件旷古未有的新事物,体现着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标志着现代工业生产中设计与制造的分工。这种“实业救国”的抱负所在,其观念之新、意义之大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100幅染织图案手绘稿(1925-1927年),均是对生活、自然的自由捕捉。张道一先生对他讲的艺术形式美,比作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寒来暑往、运转自如。陈之佛先生开启、铸就了艺术形式美的钥匙。

二、教育心境美

历史年谱,回望华章。进而步入空间设计的第二段“流憩·夜航·华章”——“流憩庐”是诗意再现:流憩,漂泊流亡中的小憩,正是在巨大困境中的一种超然心态。《图案法ABC》、《陈之佛文集》、《陈之佛全集》等文献,伴着一盏油灯,燃起文化之光明。正如王欣先生的解读:“夜航,茫茫夜色中的航行,苦心孤诣探索不止。夜色屏风上的华章,是极限空间与时代困境下的精神华彩与创作不息”。

陈之佛先生致傅狷夫先生的信札,以及手抄吴冠中先生留学试卷等,可看出人品、学品。如信中提到:“抱石此次展览评判较前为佳,售画成绩亦颇好。此君才盛,若于修养上再加功夫,必有大成。”陈之佛先生的设计“十六字诀”虽出于画论,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设计与艺术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法则,其阐述了图案的形式与艺术处理,即“乱中见整、个中见全、平中求奇、熟中求生”。《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书籍、杂志设计变化丰富,色彩沉着古艳。既不隔断传统,又要求创新,与西方设计并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陈之佛先生在国立艺专的档案,以及陈修范、李有光收藏的教案等,为呈现陈之佛先生的教育心境补充了殷实的证明。1942年初夏,吕凤子辞去国立艺专校长一职,并推荐陈之佛继任。彼时的国立艺专,偏安于璧山青木关,地理位置偏僻,校舍破败紧缺,办学异常艰辛。任职后,除迂校至重庆沙坪坝磐溪外,校舍改造与增建,经费均无着落。为补充、完善教师资源,陈之佛先生聘请了一批社会名流到校任教,开启了国立艺专自“西迁”以来最精彩和辉煌的历史篇章,“黑院墙”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说:“陈之佛先生实为20世纪中国设计教育之典范”。

三、绘画艺术美

笔法沉着,色调古艳。空间设计的第三段“新艺·曲路·明灯”——陈之佛先生是中国现代设计启蒙的开创者,更是绘画艺术的创新者。从陈之佛先生的教育谱系来看,他在工笔画方面的创作与研究,大于图案对社会的影响。他在图案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又远远超过工笔画对教育的贡献。

陈之佛先生的绘画艺术直指情感,善于运用图案意趣构造画境,其构图、设色不仅探索艺术规律,研究、借鉴古今中外艺术,还可看出对宋元迷恋之情,以及图案立新之意。邓白在《陈之佛先生的工笔画》一文中写道:“陈先生善于运用图案的装饰手法,在工笔花乌中发挥了他的图案的特长。有人认为陈先生是图案家,把中国画也写成了图案,这是不对的。陈先生正擅于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酌古创今,独出新意……无不意到神全”。

《豆花螳螂》描绘了田园夏末初秋时节,一枝扁豆藤蔓顽强地从右中部向上攀扎,再由上而下进入画面。豆蔓如藤枝盘曲,几片被虫咬过的豆叶在风中摇戈,与青绿色螳螂相互映衬。《安居图》高雅清逸,栖息的鹌鹑眼中似有“安”意,栩栩如生。观其画,知其意。《暗香》、《榴花新雏》、《雪里繁花》、《荷塘鹊鸰》、《茶梅双雀》等作品也是如此。可见,陈之佛先生的繪画艺术进入了意境美学的新里程。

数千年来,中国的传统“图案“涉猎广泛,但“图案学“是近现代才有的。前者是艺术的形式,后者是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研究。陈之佛先生对图案、绘画“形式法则”,即艺术形式美的贡献之大,彰显了历史格局与当代意义。再者,陈之佛先生将“实业救国”的艺术理想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体现了“抱负”之所在。一百年来,陈之佛先生的“图案学”、工艺美术、绘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研究,有助于探索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文化的思想源流。

猜你喜欢

民艺中国美术学院图案
迎春佳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
民艺记录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