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对初中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

2019-03-30莫叶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习习惯

莫叶冰

摘 要:传统教育模式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严重分隔的,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家长们对子女的关注和教育严重不足,过分的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失衡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新课程标准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导下,整合家庭和学校进行综合教育,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成为一种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家校合作 初中生教育 学习习惯

一、初中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初中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现状

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是不完善的,大致总结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大多数家庭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付出是完全不够的,提醒或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基本是家长们做的关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唯一举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而易见,根本原因是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方面培养的轻视,把学校和家庭分隔开来,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家长只负责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生活起居;次要原因是社会风气和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太快,不得不放松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成人家长一心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再无时间精力来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其实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只是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太过具体周全,包括寄宿制度、紧密的课后作业安排、假期实践等,教师家长缺少沟通,家长无从插手学生学习。而后,学生的学习安排就由学校教师全权负责起来,教师也缺少和家长联动教学的思维,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有与家长的互动,并且随着年级的提升,交流沟通越少,唯一的联系可能就是每学年例行的家长会,而且家长会更像是教师对家长做的笼统的单方讲述,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也产生学校和家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家里时完全放松了学习习惯的培养。[1]

2.良好学习习惯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将逐渐养成固化的思考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若是没有良好的引导和建议,完全依靠自主能力养成的习惯有可能存在偏颇的情况,对学生危害极大。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是初中学生提升成绩,保持持续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身体和思维是具有潜意识记忆和惯性的,即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加干预和引导,学生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尽管学生自主养成习惯更加顺畅自然,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教学情况和效率要求,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陷入迷茫。教师的授课规律和进度是相对固定的,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学生去配合教师的授课进度,没有相应和教师一致的學习习惯,学生很容易就落下进度,并不断扩大和同学间的差距,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严重影响学习。并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自控自律、思考行动结合、善做计划、勤于练习等等的要素,在学生后续的高中、大学以及更长远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都是基础的能力,如果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2]

二、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助力初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

1.注重家校间沟通,重视起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模式共同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家长的参与意识,把家长带到学生教育的思维行动中来。当前家校合作教育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家长的参与,但是家长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教育多数情况下并非是抗拒或者推卸责任,家长们普遍有关心学生学习状况,希望学生顺利学习的心态,难点是家长们很难参与到教育中去,一是要家长工作占据大量时间,难以和教育学生的时间精力调和,其次是学校并没有真的想要把学校教学和家庭教学紧密联系,二者缺乏互动,再者,初中学生青春洋溢,叛逆思想正在萌芽,家校的结合严密监管会让学生不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加强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手段就是家长会,作为家校合作和开端和基础,召开家长会表明学校希望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图,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后续工作展开的先决条件。在家长和学校达成教育共识之后,就是采用合适的手段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就是很好的思路,建立微信或QQ群组,及时发布学生课后任务、教学进度等,让家长逐渐了解并参与进来。

2.学校培养为主,家校各司其职

家校合作模式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明确二者的职责,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最大效用。学习以专业科目授课和学习习惯引导建立为主,家长以情感引导辅助培养。学校教师群体有严格的教学任务和紧凑的课程安排,并且每一个教师需要面对的都是至少几十号的学生群体,不说在情感关怀上,就是日常的答疑解惑教师也不一定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尽量做好教学工作和适量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发源必然是要从学校开始的,教师做好引导和监督。然后教师通过交流平台把学生情况和授课情况等传达给家长,让家长适当了解学生在校的状态,方便家长监督引导学生学习,或者为学生提供情感开导和适当放松等。[3]

3.尊重学生感受,适当保留空间

家校合作教育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学生群体的感受,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时要充分设想学生的感受和影响,而不是单纯的以成人理性的思维来决定学生的处境。家校合作要注意力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的是教师和家长两种不同角度和立场的配合补充,不是要把教师变成家长,也不是要再给家长套一个教师的角色。初中的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还有些许的叛逆心理,若是教师和家长三百六十度的联动监视和督促,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方案和抵抗情绪,毕竟学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娱乐,学校和家庭的不同氛围也能让学生适当调整心态,劳逸结合更利于学习。学校和家长重要的是关键信息的沟通和行为的配合,例如,学校学习进度快,学生任务重压力大,那么家长在得知这一信息后要做的就是和孩子适当的情感交流,缓解压力,若遇到学习的问题家长可向教师反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技巧;如果学生在校表现散漫,过于放松,教师可向家长适当建议,督促学生完成课业等。

结语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一种新颖并且具有极大发挥空间的教育理念,能更加全面的关心学生,综合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唐福祥.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9(08):30.

[2]王贺莉.探析家校合作在初中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8.

[3]陈正荣.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做好初中逆反学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92.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学习习惯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