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019-03-30万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万江

摘 要:抽象性是数学科目的显著特征,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习数学。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框架,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做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抽象思维 培养 对策

引言

在数学的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点都较为抽象,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加以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高质高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数学抽象思维是以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为基础,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形成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倘若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能够做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都得心应手,这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活教学的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样能够推动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1]

一、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做笔记,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低沉,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机械。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改变独角戏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究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平行线,然后进行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说一说自己认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这样就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将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推动学生主动对数学相关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课件中的平行线相关图片,然后在自己脑海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模拟和分析,这样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的探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反映或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进而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这一数学性质相关联的事物,如自行车架、相机三脚架、起重机等,这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恰好利用了数学知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开发,进而会与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了解这一性质的出现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自己身边利用了这一数学性质的事物或生活场景,这样就能够顺利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增强。通过将理论与具体事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数学教学。

三、重视课前与课后的学习

众所周知,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两部分。适当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做到初步了解,同时分清学习的主次,在课堂学习中抓住主要矛盾,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及时的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认清自身的优势与短板,然后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定期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同时也能够不断巩固与完善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先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同时在课前进行抽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制定预习计划,并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相互抽查。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预习对学习的好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复习课堂,带领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复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强化,进而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真正从中受益。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虽然数学是一个理论性的课程,但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和实践。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动手操作的工具,如卡纸、剪刀、胶水等,然后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后,带领学生制作所学习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长方体为例,学生通过制作了一个长方体后,并将每个表面上序号,然后再与其展开平面图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能够迅速理清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初步的立体几何思想,进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的动手操作和学习训练,学生可以逐渐脱离辅助工具,而是在脑海中迅速形成相应的几何图形,这样就能够顺利实现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主动对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同时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其学习的进步,有效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宏伟.浅谈初中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8,(31):152.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