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9-03-30黄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

黄婷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可操作空间,巧设情境、气氛,诱发创新灵感,尝试多种探究方法,促进思维发展,本文从时代的要求和形势所逼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和基本方法,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去实践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意识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出发点,是通向认识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氛围,在这氛围中逐渐把学生培养成敢于质疑、创新的创造性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一、在补充延伸中培养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和积累,富于好奇心,蕴含着一定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或段落在叙事中虽然结束了,但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有的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刨根问底”;还有的语句耐人寻味。这些结局,我们都可以通过补充延伸,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中没有交代小男孩有没有回来为高尔基拍照,言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在教学中,我有意启发学生思考:小男孩會回来吗?让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有的说,小男孩没有回来,因为他把唯一的胶卷弄丢了又没有钱再买;有的说,小男孩回去后生病了所以没回来拍照;有的说,第二天小男孩把东西都带齐了为高尔基拍完照片后,高高兴兴地回去了。面对各抒己见的学生,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设想,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

又如在上完《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说:假如让你来设计一种新型的玻璃,你会设计哪些更新型的玻璃?同学们纷纷讨论,有的说:我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看不清窗外,容易出交通事故。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天汽车就能够安全行驶了。有的说:我想研制一种“防尘玻璃”,用上这种玻璃,高楼层的住户就不用为擦玻璃而烦恼。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创设富有创设性的情景,营造友善和谐的气氛;因为学生思维的产生,在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不同见解的自由。因此,在平时,我总和学生在一起谈心,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常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教学中,我把学习活动变为师生交流、探讨活动,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教学《秋思》这首古诗时,我先通过诗情画意的课件引入,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想,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让全班同学通过查注释,朗读诗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诗句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用担心说错了会引来同学的嘲笑和招到老师的批评,让学生始终以最佳的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2]

三、引发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新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画风》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心理,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听了都来劲了,并高兴地说:“喜欢。”接着我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猜一种自然现象);等学生猜出谜底是“风”时,我再根据学生的好奇心问:“风看得见,摸得着吗?”学生想了想马上回答“看不见,也摸不着。”“那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我接着问。此时学生都说不能。我接着说:“虽然风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事物把风画出来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这一课,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已经知道如何画风呢!”学生听我这么一说都感到惊讶、好奇,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主动去读课文,去寻找可以通过什么事物把风画出来的动机。

四、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成分。发散思维是指在对某一问题或事务的思考过程,不拘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尽可能向多方面扩展。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促进思维的活跃,产生创新的灵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我抓住“不是外表好看而是用的东西”这个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外表不好看但是实用的东西有哪些,而外表不好看也不实用的东西有哪些。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课后我还采用了灵活开放的辩论会形式,引导学生说“ 是做一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和“ 还是做像花生那样的人” 分两派展开辩论。甲方学生有的说: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有的说: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还有的说: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对人们有好处。乙方学生有的说:要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因为它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同时又对人们有好处。有的说:做像桃子那样的人,因为他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味道很鲜甜。一时间,课堂上唇枪舌剑,高潮迭起,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无拘无束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辩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无形中就掌握了求异思维方式和发散思维方式。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可操作空间,巧设情境、气氛,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尝试多种探究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强文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7,(08).

[2]蔺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究[J].学周刊,2017,(18).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